专栏名称: 募格学术
募格学术提供科研工作者关心的各类学术与生活相关资讯与信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募格学术

为啥女生搞科研要遭受世俗偏见?

募格学术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11-15 12: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为募格学术征稿 转载请联系后台


1

自从正式成为一名医学学术型研究生以后,我听到的不外乎以下几种:“女生哦,男朋友找了吗?”“女生哦,准备读博吗?”“女生哦,怎么会读医呢?”似乎所有的问题,必带的限定词都是女生,无论学术、工作还是其他。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条既定的轨道,前方是显而易见的岔路口,扳道工挥舞着旗子,“家庭”、“事业”,默认了二者不可兼得,也默认了这种选择需要女生做出。

一个男生有了小孩,上司会默认,哦,他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一个女生有了小孩,上司则毫无疑问的认为,完蛋了,她以后一定经常请假。进入实验室以后,实验室的师姐语重心长的告诉我:“我们女生,一定要争取在博士期间生完孩子,最好是博士三年级的时候,这样找工作的时候才能与男生有一拼之力。”

由此,一条经典的不等式跃然纸上:


已婚已育>未婚未育>已婚未育


一个女生到底要多努力才能抛弃传统的性别观念带来的劣势?她必须在本科生阶段找到男友,研究生结婚,博士生第三年在发文章的阶段生孩子,从而不影响实验进程,以及保证双方家庭能够养好孩子不影响工作,才能获得常人眼里的幸福。


2

我去看了前不久的研究生保研面试,呼吸科,清一色女生,没有一个男生驻足的脚步。

拿到名额的往往女生居多,但是最后入学时男女生比例相去无几 (见图1) ,从2010年的0.504到2016年的0.531逐年上升。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这么推论,虽然获得保研机会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但是在获得资格的面试阶段,男性通过性别优势获得的机会加成更高。再看考研阶段,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显示,2016年报考女性占比60%,但是最后总实际入学比例基本相近,可以说,在考研面试阶段,男性,仅仅凭着男性二字,斩杀了无数前仆后继的女性。当然你可以说,因为普遍男性优于女性,所以研究生自然选择的更多是女性。对此,我只能回复呵呵二字。


再看普通高中阶段,虽然这一段男性女性占比基本一致,近年来还出现了女性比例升高的趋势,但是与此同时,进入普通本科生阶段的女性也高于男性。即使是在男女比例基本一致的年份,女生进入大学的概率也远远高于男生。当然你可以说,那是因为你们女生都只会死读书。对此,我只能回复呵呵二字。

唯一出现男性占优的阶段是博士,男性同胞们可以自豪的表示,做科研,我们男生更优秀。对此,我不做任何评价。产生干扰的因素太多,从生育年龄到个人选择到社会压力,这个数据或许要到2020年甚至当性别产生的三姑六婆压力等被剔除以后,我们才能正确的去看待它。


3

一个小伙伴告诉我,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原因在于她想要读到博士,而男票的父母表示宁要幼师,也不要医学女博士。压力之下,只能say goodbye。

一个学姐,前不久相亲,被嫌弃学历太高,她回来之后愤愤不平,“难道我读了这么多年书,走过了这么多知识之路,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竟然还比不上早早进入社会,有一颗爱心的护士和幼师?”当然,在此并没有讽刺或者是鄙夷这两个职业。

我的师姐,读到博士后,发了高分文章,前不久聊到未来规划,表示不打算当医生,准备找个学校安度晚年。原因在于,她最近怀孕后期,觉得到时候有了小孩无法兼顾。师姐是个实验狂魔,每天两点回寝,7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出去旅游,已经上了高铁,导师表示有课题要讨论,她直接下一站下车,买好返程票回实验室。曾经的愿望是发现更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即使如此,在面对家庭孩子时,她还是选择了放弃科研。

不难想象,为什么读博士的女生远小于男生。

4

最近实验室装修,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周相亲一个男性的宏伟目标。在日益增长的房价面前,我必须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还房贷。


于是,基本上可以听到以下内容:


“你们实验室要杀小白鼠,不害怕吗?”——不好意思,我是一个研究生,杀小白鼠是基本技能。


“杀小白鼠好残忍”——不好意思,小白鼠好吃好喝,杀的时候还是安乐死,为了研究必须献身。


“你们整天解剖人体不害怕吗?”——不好意思,一具大体老师面前挤满了人,福尔马林的味道熏得你,没有任何想法,and不是经常解剖。


“搞研究是不是很辛苦啊?”——不好意思,这世界没有哪个工种不辛苦,既然选择的道路就好好走着。


“你要读到博士再当医生我们以后小孩怎么办呀?”——不好意思,保姆带、父母带、轮流带,姐姐我读这么多年书不是用来养孩子的


“搞研究是不是要经常飞出去开会啊?”——不好意思,能全世界开会的那是有研究成果去交流的,我还处在辛辛苦苦养细胞养小老鼠的阶段。


“等你毕业了年纪是不是太大了?”——不好意思,姐姐我研究生3年、博士生3年,很有可能4年,规培3年,正式工作33岁左右,不分男女,年纪在男性那里不算事儿,凭什么到了女性这里成了大问题?


社会在定义女性时,默认了柔弱、敏感、有爱心、顾家等种种印象,由此,我自然就站到了残忍、没有女性气息、自私等种种名词的那一端。光在孩子问题产生的分歧就足够吓跑一个相亲男性,当然,这也不能排除相亲的男性或许处于食物链的较底层。


5

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每次都忍不住斟词酌句,生怕一个巴掌就被扣上歧视、女权主义、狭隘的社会观等帽子。如果对此有冒犯到任何阶级任何职业任何性别,请原谅我,这是我遣词造句上不够慎重。


作为一篇积极向上的文章,我不得不以这样的内容结尾。


当然,性别的差距天然就存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比起其他国家,我们拥有的平等更多,我们可以做的选择更多。而所有的选择在我们自己,通过努力,我们一样可以获得幸福。


不好意思,我不愿意这样结尾,这样的结局太辛苦、太艰辛、太残忍,我只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男性想想,中国式丧偶还是不要再出现了。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 相关 ,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300-500元), 详情请戳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