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广电独家”记者 刘欣
2017年4月,一个摄制组在这个春天走进农村。
这是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拍摄:没有文稿脚本,没有采访提纲;一个村庄,几个人物。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团队需要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原生态纪录,完成一部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迎接十
ˊ
九
ˊ
大重点纪录片创作项目的作品。
习
ˊ
近
ˊ
平
ˊ
总
ˊ
书
ˊ
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解决如今很多文艺作品包括新闻报道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一剂良方。《希望的田野》第一季《拉林河畔》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拉林河畔丰收的“稻花香”
“拉林”为满语“欢喜”之意。拉林河发源于长白山张广才岭地区,河水富含养分,流经数百里而不染。
拉林河穿过杜家镇,滋养了几万亩水稻田。田里产的水稻名叫“稻花香”,全国闻名。这里的农民辛勤劳作,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杜家镇的陈洪力在网上开了一个“陈大力稻花香米店”,该片总导演沈书就是这家网店的常客,“买大米、小米、木耳、咸鸭蛋……只要是他家卖的,我似乎都买过。他其实叫二力,我是好久以后才知道的。我买二力网店里的东西,二力直到现在也不知道。”
沈书 《拉林河畔》总导演
沈书说:“网店上有照片,二力把父母、哥哥和自己都挂了上去,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很适合做纪录片中的人物。”
于是,沈书带着摄制组去二力的家乡做田野调查,又认识了屯长黄成春、妇女主任郝云荣、为天津老板种水稻的70岁的杜中学,更加充满信心——就拍这个地方,就拍这些人!
《拉林河畔》以杜家镇四位个性鲜明的农民为主人公,通过记录他们一年的生活,
表现东北农民十八大以来生活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以及为实现理想的奋斗和追求,描绘出新时期中国农村的生动画卷,为这个时代记录下最真实的影像。
直面困难,走入一段充满激情又饱受煎熬的创作历程
这个团队常常称自己为“风之子”,这是一个诙谐的自嘲,更是他们做事的风格。
从接到任务的4月中旬到10月中旬片子在央视播出,正好半年时间,这中间还要去除送审、修改以及排片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5个月的时间。
在这5个月里,不间断拍摄、后期编辑,再到送审和修改,这些环节必须全部完成。
对于国内外动辄以年计算的拍摄制作时间而言,5个月拍摄一部从春到秋,展现多个主人公的生产生活和农民群体众生相的原生态纪录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他们做到了,用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的节奏。
“《拉林河畔》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既充满激情又饱受煎熬的一段经历。”编导闫志勇坦率地说,
这种农村视角的原生态式纪录片,创作团队的每个人都没有过创作经历
。
闫志勇 《拉林河畔》第三集导演
《拉林河畔》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创作。据介绍,该团队在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上都有大量的作品问世。
历史题材包括《日本细菌战》《日本化学战》《日本关东军要塞》《恶魔的饱食》《犹太人在中国》《红色国际特工》《中国妈妈》《安重根》《中共六大纪事》。
在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中,他们拍摄制作了《扎龙三十年》《情书》《驶向记忆深处》《寻找秋沙鸭》等作品。
他们还分别与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制作公司合作拍摄了《致命深海》《寻找庄学本》《沿海危城》《沙漠星球》等影片,多次在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中获得大奖。
几年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创作的纪录片超过百部集,其中,获得中国新闻奖的5部,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十余部,获得纪录片专业大奖的十余部。他们以精湛的专业素质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迅速跻身于国内纪录片创作队伍的前列,并在国际纪录片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创作领域。这是总局迎接十
ˊ
九
ˊ
大的重点纪录片项目,承担起这个项目,就是承担起了一份责任。
经历了无数次的策划会、创作会,主创人员不断讨论着影片的创作思路、拍摄手法、讲述方式,这种氛围让团队的每个人都感到了一种全情投入的创作激情。
“俯下身、沉下心”,成为农民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拍摄现实题材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细节。摄制组在拍摄地点——五常市杜家镇车家屯租了一间农房。
在农村拍摄纪录片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农村的条件是简陋的,农民的劳作是艰辛的,而对于想展现农民真实生活的纪录片摄制组来说,只能用辛苦来展现辛苦。
最艰苦的是插秧季节的拍摄。
农民们的作息时间是城市上班族不能理解的,凌晨3点起来洗漱做饭吃饭,到了凌晨4点钟就要下地干活儿了。
摄制组要拍摄人物的起居生活、劳动生产,自然就要赶在人物开始活动前,所以就得2点多钟起床,这对于城市年轻人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当按灭闹铃挣扎着起床时,当趁着夜色暗自打着哈欠赶到拍摄对象家中时,当在拍摄间隙脑袋直打垂时,我们心中总有个声音:‘咬牙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编导申江伟回忆道。
申江伟 《拉林河畔》第二集导演
插秧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劳作。东北的春天乍暖还寒,农民要穿上水靴或水叉子,深入到30多公分的冰冷水中作业,一干就是一天。
摄像师和编导也要穿上水叉,抬着摄像架子,捧着摄像机,举着收声的长杆儿兔毛麦克,时刻跟着插秧主人公的一举一动、言谈心绪。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工作一点儿也不比插秧轻松。
对于在农村拍摄的艰苦,他们早有思想准备,然而困难还是比预期来得更难以预料。
在拍摄最初,为了让
车家屯屯长
黄成春
尽快进入状态,申江伟经常告诉他,忘记摄像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老黄领悟力特别强,两天下来就完全忘记了摄制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经常一个招呼也不打,人就消失不见了,电话由于不在服务区也找不到。
有一次,摄制组要拍老黄挨家挨户收取电井费的事情,中午老黄答应得好好的,可是一顿饭的光景他就不见了
,直到下午三点多钟,老黄的电话才打给申江伟。原来他听村民说他家的一块水田里的杂草长得太旺,一着急,就去割草了,忘了拍摄这茬儿事了。
郝云荣是杜家镇七一村妇女主任,今年四十岁,村里人习惯叫她“郝姐”。郝姐爱打扮,生活得跟城里人一样。去年她家里刚买了一辆十几万元的轿车,还有一个扫地机器人。
头一回面对摄像机的郝姐格外紧张,这时丈夫提出今年要给媳妇买件貂皮大衣,她开心地说想买件彩貂,“开着好车穿着貂,这小日子没谁了”是她第一次出场时特别生动的一句语言,也代表着东北农民对美好生活最真实可爱的一种向往。
没想到,关机后,郝姐的丈夫偷偷告诉摄制组,刚才是为了缓解媳妇的紧张随口这么一说,而郝姐却当真了。
为了支持媳妇把片子拍好,郝姐丈夫当即表示,今年卖完稻子挣了钱,就去城里买貂。就这样,郝姐家今年多了一个小目标。因为这个小插曲,摄制组和朴实的郝姐夫妇也很快拉近了距离。
郝姐
和丈夫包了几垧地,每年5月份
,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连续半个月,高强度的劳动让夫妻俩一下子瘦了下来。
为了不错过随时可能发生的故事,摄制组每天十几个小时跟着他们,也在拍摄中深切地感受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影片的主人公二力家里养了两只狗,刚开始拍摄时,两只狗看到摄制组就会不停地叫,这让现场同期录音师非常苦恼。
随着和二力的朝夕相处,两只小狗也成摄制组的朋友,慢慢的不再叫了,拍摄时会乖乖地趴在旁边,或者摇着尾巴跟在他们身后。
不光是二力家的小狗,村子里其他小动物也都和他们熟络起来,摄制组也拍摄到了许多独具乡村情趣的画面。就这样,他们慢慢地融入了拍摄环境当中,成为了农民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不仅要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同时还要展现独具东北农村特色的自然风光。
摄制组用心捕捉了大量美丽生动的画面:炕沿山的日出,拉林河的日落,航拍器下的纵横阡陌,嫩绿稻苗上的露水和青蛙……为了拍摄这些画面,他们天未明即起,月亮升而不归。
“观察和参与”,得到信任与收获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纪录下他们生产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还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炕头的饭桌到泥泞的稻田,摄制团队始终和农民们在一起,“他们向我们敞开了内心世界,家长里短都喜欢和我们倾诉。我们不再是客人,而是成了家里人。”闫志勇回忆起那段时光,又是骄傲,又是欣喜。
郝姐有一个女儿,今年面临着高考。郝姐没有读过大学,非常希望女儿能帮她完成这个梦想。
在高考那几天,摄像机始终跟随着郝姐夫妇。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编导给了郝姐女儿很多帮助,这让郝姐夫妇分外感激。
其实,在几个月的拍摄过程中,他们已经不单单是拍摄对象,更是跟摄制团队成为了朋友。
摄制组也被农民们的质朴和善良包围和感动着。
炎炎烈日下,农民们为摄制组送来草帽和瓜果,一次次从他们手中拿起沉重的三脚架,抗在肩头。
“感谢他们对我们深深的信任,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感谢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坚守,用勤劳、乐观、豁达、果敢塑造了东北农民真实的性格,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中国美丽乡村图景的缩影。”编导姚冬梅很是感慨。
姚冬梅 《拉林河畔》第一集导演
据悉,本片从策划到拍摄一直得到总局的具体指导。
8月17日,总局宣传管理司高长力司长一行来到五常市杜家镇《拉林河畔》拍摄地开现场会。
高长力为摄制组的职业精神深为感动,他说,这是广播电视工作者践行习
ˊ
近
ˊ
平
ˊ
总
ˊ
书
ˊ
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生动体现,是为十
ˊ
九
ˊ
大献礼片精心创作的典型范例。他勉励摄制组“坚持就是胜利”,深入挖掘每一个农民的小目标、小烦恼,
运用好纪录片拍摄中观察和参与这两种手法,增强故事性、戏剧性。
在农家小院里,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与《拉林河畔》主创团队合影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20多个小伙伴用200多个日日夜夜“俯下身、沉下心”,跟踪拍摄、编辑制作出这样一部全景式纪录中国农民生活、情感的纪录片。
团队多人次带病工作,在拍摄地一住就是半年,有孩子的只能将孩子托付给爱人甚至家里的老人,未婚的没有时间陪伴女友。随着交片时间的临近,编导们日夜加班,咬牙坚持,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金秋十月,拉林河畔的农民们在金黄的稻田里收获着希望。
同一时间,《拉林河畔》的编导们也日夜奋战在编辑机房,疲惫浮现在脸上,但心中却涌动着收获的欣喜——他们收获了一部讲述中国新时代农民故事的诚意之作。
《希望的田野》第一季《拉林河畔》共6集,每集50分钟。现已完成3集,将于10月15~17日20:00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21:20在黑龙江卫视播出。他们还在继续拍摄后3集,将在明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播出。
总导演沈书说:一部好的纪录片的诞生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需要一个给力的团队,需要一组有个性的主人公,最重要的,还需要一个火热的充满希望的热土,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
点击收看《拉林河畔》精彩预告片
↓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