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万病之源”,离你只有一步…… ·  昨天  
半月谈  ·  天舟八号成功对接空间站!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美俄介入,停火协议有望达成? ·  4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日本新一届内阁成立 ·  6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日本新一届内阁成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打卡!时政小测验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24-11-13 11:06

正文

11

13

新的一天~努力~♪

———你的小编


1

单选题

____年7月,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拉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得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广泛积极响应。____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拉关系进入____的新时代。

A.2014    10    真实亲诚

B.2014    10    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

C.2019    5    真实亲诚

D.2019    5    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解析:

据新华社2024年11月11日报道,应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巴西总统卢拉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3日至21日赴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赴巴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元首外交再启新程,“中拉时间”再谱新篇。携手前行,共赴未来,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正承载共同梦想与追求,驶向下一个更加光明的十年。

元首外交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掌舵领航。此次拉美之行是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第六次到访这片丰饶美丽的大陆,今年也正值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十周年。2014年7月,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拉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得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广泛积极响应。从就“引领中拉友好关系驶入新航程”提出建议,到提出新时代中拉关系内涵,习近平主席始终着眼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命运与共的未来,推动中拉关系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1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

(注: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中非关系跑出“加速度”)


2

单选题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测验题】以下可以作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的是____。

①“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②“三人之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

③“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D


解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释义】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古今训诂家们有多种解释。

朱熹《论语集注》称:“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清人刘宝楠解为:“三人之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杨伯峻《论语译注》释为:“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不论如何解释,孔子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都是十分有益的。[摘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2018年版)]


3

单选题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测验题】“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出自____。作者____认为,学习积累与博通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否则,虽“博闻强识”也毫无价值。

A.《论衡》    王充

B.《法言》    扬雄

C.《荀子》    荀子

D.《文心雕龙》    刘勰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


解析: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

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超奇》。《论衡・超奇》谈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超等奇才。王充认为,学习积累与博通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否则,虽“博闻强识”也毫无价值。王充把儒分为四等: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他认为:“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

关于通人,王充提出“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人们之所以重视通人,就是看重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王充指出,如果止于知而不能用,即使诵诗读经千篇以上,也只是鹦鹉学舌而已。

王充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孔子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与彼草木不能伐采,一实也。”意思是:能够背诵《诗》三百篇却不通晓政务的人,跟那些认识草木却不会采伐的人,实质上是一样的。王充反对儒者研习经书死记硬背,主张要灵活运用,反映出汉代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汉崇经术,实能见之施行”。唯其如此,经学才能在创新中获得发展,并在实践中对社会产生影响。[摘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2018年版)]


4

单选题

据新华社2024年11月12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主要规定的内容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____天。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____天。

A.1    6

B.1    7

C.2    6

D.2    7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


解析:

据新华社2024年11月12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共2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增加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二是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5

单选题

据新华社2024年11月11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以党员正式____隶属作为落实党组织责任的依据,明确____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负有主体责任,____基层党组织落实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责任。

A.组织关系    流入地(单位)    流出地(单位)

B.组织关系    流出地(单位)    流入地(单位)

C.工作关系    流入地(单位)    流出地(单位)

D.工作关系    流出地(单位)    流入地(单位)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解析:

据新华社2024年11月11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日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意见》制定和贯彻实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建立流出地(单位)、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清单,推动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明责履责尽责,是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关键。《意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了流出地(单位)、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管理责任和流动党员责任要求。一是以党员正式组织关系隶属作为落实党组织责任的依据,明确流出地(单位)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负有主体责任,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落实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责任。二是明确流出地(单位)基层党组织管理责任,从及时掌握党员外出流动情况、确定专人定期联系流出党员、按照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组织开展线上学习、引导流出党员发挥作用、做好优秀流出党员表彰相关工作、加强流出党员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7项具体责任。三是明确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管理责任,从及时掌握流入党员情况、确定专人与流入党员保持联系、组织流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做好流入党员关怀帮扶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加强流入党员日常监督等方面,明确6项具体责任。四是根据流动党员特点,从外出前向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报告、向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报到、与流出地(单位)基层党组织保持联系、外出等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报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对流动党员提出了5项责任要求。


6

单选题

2024年11月12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陶寺遗址的有关遗迹和遗物,反映出距今____年前后,以陶寺为代表的____,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创造发展、迅速崛起、走向一体的历程。

A.4000    中原地区

B.3000    中原地区

C.4000    西北地区

D.3000    西北地区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


解析:

2024年11月12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首次系统呈现约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陶寺遗址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突破性的考古和研究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生动写照。

陶寺遗址,距今大约4300年至3900年,是黄河中游最有影响力的都邑性遗址之一。46年考古工作,中国考古工作者完成遗址分布范围内约400万平方米的考古调查,勘探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

陶寺遗址的有关遗迹和遗物,反映出距今4000年前后,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创造发展、迅速崛起、走向一体的历程。

 贴心小链接  

20241112


主编:王谦

编辑:杨晓峰


点击上图,了解  半月谈时政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