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的这些肉,是有人从云南某垃圾填埋场里三四米的深坑里刨出来的,腐烂的鸡脚,鸡翅,牛肉,散发着腐臭味,这些肉从哪儿来,将到哪去?
有媒体报道“云南上百村民私挖填埋的腐烂冻肉再销售”新闻引发网友关注。
经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初步核实:4月28日,红河州金平县打私办根据关政策规定,将查获的涉私无主货物冻品牛肉、牛肚、鸡脚等11车共计249吨运至金平县三家垃圾处理厂作无害化填埋销毁。为防止盗挖盗掘,在填埋的冻品混入烧碱并使用混凝土进行覆盖填埋,埋深近5米。销毁填埋完成后,民警值守至5月1日21时待混凝土凝固后撤离。民警撤离后附近村民撬开已凝固的混凝土,盗挖被填埋的走私冻品。
目前,红河州金平县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此次涉案的相关人员及车辆迅速展开调查处理。
说起鸡脚,鸡翅,牛肉一类的冻品,那可是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佳肴。这些冰冻肉类一是来自国内养殖场,二是来源于进口,当然还有一种见不了光的渠道,那就是走私。
近日,有人向云南当地媒体提供线索称,今年三月中旬,红河州金平县一批被查获的走私冻品,在填埋进垃圾场之后,
被当地村民挖出来卖到市场上,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两年
。
从观众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上百村民聚集在金平县金河镇的一处垃圾填埋场里,把已经填埋进垃圾场的走私冻肉一箱箱地挖了出来。路面上到处散落着包装破损后掉出的鸡脚。
填埋场附近的公路两旁,停放着村民等候的摩托车,冻品一挖出来就马上运走。
整个挖掘过程昼夜持续。
知情者透露,每次当地打私部门对查处的冻品进行填埋处理后,周边村民就会进行挖掘,
参与人数少则近百人,多则四,五百人。
4月18日,记者前往金平县进行调查。在距离县城10公里的三家村,找到了这个垃圾填埋场。
△这就是视频拍摄地:当地人称“三家村垃圾场”。
整个垃圾场占地约三个篮球场大小,周边弥漫着刺鼻的腐臭味。
几个四、五米的深坑里,随处可见腐烂的鸡爪、鸡翅。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下到了这个深坑,
垃圾堆里已经没有了填埋时完整的走私冻品,散落的纸盒均已被损坏。外包装上的标识显示,货品为鸡翅和牛肉冻品。
知情人介绍,
当地打私部门每隔一到两周,会将查获的冻品拉到这个填埋场销毁。
两年来这里已经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在垃圾场旁边县道的空地上,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块牌子:停车收费50元。
在臭气熏天的荒郊野外,这样一块收高额停车费的牌子显得很另类,不免让人质疑,
这个垃圾场里究竟繁衍出了什么赚钱的产业?
4月29日,记者再次接到线索,相关部门在三家村垃圾场填埋销毁了10车左右冻品,市值上百万元。三天后,记者亲眼见到了上百村民在坑里刨肉的情况,场面令人震惊。
4月30日,记者再次来到了填埋场,此时在填埋场周围停放了几辆警车,现场拉起了“打击走私肉,打击盗挖盗掘”的标语。
在填埋场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几名警察在现场看守,周围没有见到挖肉的村民。记者继续沿着106县道公路行驶,逐渐发现填埋场周围的几个村子路边停着很多三轮车,摩托车,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5月2日,这是走私冻肉被填埋后的第四天,
警察撤离了垃圾填埋场,上百名村民涌进了填埋场。
覆盖的泥土很快被挖开,戴着帽子,口罩,身穿罩衣的村民们,下到了三,四米深的坑里。
他们分工明确,挖出的冻肉被一袋一袋传递到坑外。
知情人士:“填埋以后当地老百姓又把它弄出来,弄出来之后当地的小混混就在半路收点保护费,就这样。”
填埋了四天的冻肉有的已经开始变质发臭,上面长满了蛆虫。
品相稍好一点的肉品重新装进准备好的袋子里,随即被三轮摩托车运走。
参与的村民有近百人,他们轮换进入填埋坑,路边不时有车进入供应盒饭。整个挖掘过程不间断地持续了三十多个小时,直至填埋的走私冻肉被全部运走。
这些被挖出来的走私冻肉,究竟会拉到哪里去呢?
记者注意到,运送冻肉的大多是三轮摩托车,填埋点周边停放的其他车辆并没有装货的举动。知情人士透露,
三轮摩托车仅是起到摆渡的作用,冻肉被拉出填埋场后,会有收货人引导到货车停放点集中装运。
由于警惕性较高,货车不会停留在附近的停车场。
在距离填埋场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记者看到了一辆货车。货车周边摆放着成堆的冻肉,有村民正往车上装货。
沿路堆放着各种装肉的袋子,这些肉究竟要拉到哪里去呢?
货车出来后明显加快了速度,在金平县城附近甩开了记者的车辆,进入到一个隐蔽在山林里的砖瓦厂,由于砖瓦厂看守严密,记者的车辆无法靠近。第二天,记者在路边再次找到了这辆货车,它已经来到了距离金平县城20多公里外的蛮耗镇。此时,货车车头前放着一块“空车拉货”的牌子,货车司机不知去向。
记者停留观察了一段时间,确认车上已没冻肉,之前的冻肉究竟被卸在什么地方无法得知,可推测,
这辆小货车仍然只是其中的一辆中转车。
回顾这段时间的调查,4月29日,当地相关部门填埋查缴的走私冻肉; 4月30日,记者到达填埋场时,当地气温24度,有降雨,之后的三天里,降雨一直持续,并伴有暴雨天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
十辆货车数百吨冻肉制品埋到地下四天后,全部被挖出,就这样消失了......
为了寻找那些消失的冻肉,记者走访了金平县多个乡镇。在当地,三家村垃圾填埋场盗挖销售走私冻肉的事,几乎人人皆知。但对这些肉如何被运出?运到了哪里?什么人在操纵等问题讳莫如深。
记者采访所到之处,问及三家村垃圾填埋场,村民都能明确说出,那里填埋的是当地打私办等部门查获的走私物品,主要是鸡爪、鸡翅、牛肉等冻品。
记者:“挖的那些是什么人?”
村民:“就是本地村子的。”
记者:“没有人查吗?”
村民:“查不过来,太多了公安的到那边还不是要挖,埋的挖机来了,那些人就钻到下面(坑里)去”。
记者:“到这种疯狂的地步了?”
村民:“是了嘛。”
记者:“是哪里的来倒的?”
村民:“打私办的查到了,武警查到了都会拉到这来埋。”
有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走私冻肉制品被查获填埋后,
会有收货的老板找附近村民来刨坑找肉,每次填埋的冻品少则几十吨,多则三、五百吨,需要上百人几天才能挖完,从填埋场挖上来的肉,有专人在路边回收,并运输到其它地方进行销售。
沿着106县道行驶,在距离三家垃圾填埋场直线距离15公里的金平县铜厂乡。记者在街上的一家冻品零售店,发现了标识不清的冻肉。
记者:“这个是多少一包?”
商户:“这个25块一包,就是这种是不是”
这家小卖部的冷柜里存放着很多品种的肉类,包装上只有简单的几个英文字母和数字,没有任何质检合格标识。
记者并未找到与填埋场相同包装的冻肉,而
当地人对于这些冻品的来源显得很谨慎,不愿多说。
记者提及三家村填埋场冻肉的去向时,当地人说,冻品被卖到了昆明。
记者:“挖这些冻品到哪里去卖?”
村民:“拉到蒙自,昆明那些地方去卖。”
记者:“有些什么东西?”
村民:“鸡脚,鸡翅,牛肉那些。”
记者:“拉得到昆明吗?”
村民:“昆明出去都怕还有啊!”
至此,记者对盗挖走私冻肉贩卖的线索就中断了。
那些深埋在地下四天又被挖出的走私肉,最终走向了哪里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