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  昨天  
地理狗看世界  ·  比利时,跳动欧洲心脏 ·  1 月前  
地理狗看世界  ·  地理狗目录——和世界交朋友 ·  1 周前  
地理狗看世界  ·  澳门,掌上明珠 ·  1 月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繁荣的伊朗是如何滑入宗教国家的?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9-06 20:13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我局的第276篇观察文章

今天我们讲讲伊朗的故事


作者:小白鲸

 制图:孙绿 / 审稿:猫斯图 / 编辑:大绿


在人们的印象中,伊朗是一个高度宗教化的穆斯林国家、反美先锋。也许人们都已经忘记了,伊朗曾经是阿拉伯世界中世俗化最高的国家,甚至是美国的铁杆盟友。


是什么让这个有着辉煌波斯文明的大国从世俗化走向宗教化?一个国家从俗世生活走向狂热的宗教又需要多少时间?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兴衰史。



 


弱则思变


在20世纪早期,伊朗正处于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之下。他们的状态和大清有点相似,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只能在俄国和英国势力之间小心周旋以图生存。


1907年

被瓜分的卡扎尔王朝(大致范围)


如此窝囊的生存状态当然也让军人和老百姓不满。终于1921年2月21日,军官礼萨·巴列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卡扎尔王朝的统治。


随后伊朗于1925年举行制宪会议,让巴列维合法获得王位,创建了巴列维王朝。他自己则被称为“礼萨汗”。


礼萨汗


加冕仪式上


礼萨汗即位后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当时俄国国内正在爆发革命,无暇顾及伊朗。而英国政府出于维护自身在伊朗的利益也愿意交出一部分权利。


礼萨汗抓住了机会,废除卡扎尔王朝签署的不平等的英-波(波斯)协定,并与苏联签订了新的伊-苏友好条约来取代之前的不平等条约。


站稳了脚跟,礼萨汗把国名由波斯改为伊朗,开启了伊朗的现代化之路。


巴列维的象征

狮子与太阳


礼萨汗是一位明智的领导人,尽管当上了国王,却也有深远的忧患意识。他敏锐地察觉到拥有石油资源的伊朗简直是“怀璧其罪”。


虽然目前的外部环境比较好,但如果自己不能使伊朗尽快走上富强之路,便很快会再次遭遇亡国之变。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

伊朗油井气井

好歹是拥有波斯湾近一半的海岸


为了大力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礼萨汗在内政上使权力高度集中,限制议会权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宗教势力对政治的干预。


在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后,他即刻努力向西方学习,修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伊朗纵贯铁路,并创建了伊朗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德黑兰大学。


伊朗纵贯铁路


旧时的德黑兰大学


尽管有着王室独裁的坏头衔,但此时的伊朗堪称中东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典范。

 


站错边的伊朗


由于伊朗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朗一直是欧洲各强国极力拉拢的对象,想要找一个贵人并不困难。


历史上,英国和俄国对伊朗都很凶残,因此礼萨汗对于英国及苏联都没有什么好印象。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和英俄一直不对付的中欧霸主德国,由此进入了礼萨汗的视野。


总要找个远方列强来制衡一下英苏


礼萨汗把宝押在德国身上,希望借德国的帮助来完成自己的现代化建设,并借此平衡英国和苏联的影响。


而德国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双方合作得很好。


但随着二战的爆发,礼萨汗的外交平衡已经无法维持了。虽然礼萨汗在同盟国和轴心国阵营之间采取了中立的姿态,但德国仍然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德国的情报人员也在伊朗活动。


两次大战期间

德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都莫名得好

点击下图《德土百年情缘》

然而急于求胜的英苏两国都不会允许德国势力在伊朗扩张。尤其是苏德战争爆发后,伊朗的铁路成为英美向苏联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而这条线路绝对不能让德国人染指。


如何援助苏联


为此英国和苏联多次要求礼萨汗驱逐在伊朗的德国人。礼萨汗表面上应允,但行动并不积极。


礼萨汗的行为最终激怒了英国和苏联,两国联手于1941年8月25日对伊朗展开军事行动,最终迫使礼萨汗同意了英国和苏联的全部要求在驱逐德国人并与德国断交的同时讲王位让给长子巴列维,自己宣布退位。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当选总理后的摩萨台握手


巴列维即位后并无多少实权,在伊朗驻军的英国和苏联俨然才是太上皇。直至1946年5月25日两国军队才全部撤出,交还了伊朗的军政大权。


英苏撤军后国内大权掌握在首相摩萨台的手中。此人也是一个改革派,延续先王的政策试图继续把伊朗用西式的政策发展起来。他仿效西方创办了失业补偿金制度,并建立并改善了一套现代化税收制度。


摩萨台

(给个眼神你自己体会)


他还利用人民对英国驻军的不满以及英国在石油收益上对伊朗的吝啬,对英伊石油公司采取了国有化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虽然摩萨台宣称自己讨厌社会主义,但是他的国有化行动还是引起了美国和英国的猜疑。为了防止伊朗倒向苏联,英国就石油收益分配问题与摩萨台展开了多次会谈,但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两大阵营竞相争夺的中东诸国


最终美国和英国联手发动了代号为“阿贾克斯”的颠覆行动,推翻了摩萨台,并将其软禁,直到1967年3月5日逝世。


被软禁期间的摩萨台


政变结束后,巴列维国王仍作为国家首脑,而美英重新获得了伊朗石油收益的大头,作为对伊朗的补偿,美英两国资助伊朗政府开展现代化建设并帮助伊朗建立了军队及秘密警察“瓦萨克”来维持巴列维的统治。




巴列维国王和他爹一脉相承,骨子里是一个世俗化的穆斯林。


为了缓和伊朗的社会矛盾,他于1963年发动了“白色革命”,其最重要的成就是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完成了土地革命,使九成以上的佃农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他还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给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顿饭。


巴列维发放土地证


1963年参观一座新建的学校


1963年妇女首次参与投票


在外交上他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也是阿拉伯国家中少数对以色列友好的国家。美国为了在伊斯兰世界里树立一个旗帜,十分重视与伊朗的关系,在金钱及军火援助上都给予伊朗特殊的待遇。比如伊朗是唯一一个美国以外装备F14战斗机的国家。


美国甚至还帮助伊朗进行核能源的开发,由此可见伊朗在美国心中的地位。而此时的巴列维被称作是伊斯兰世界的“民主典范”、“雅利安人之光”


“雅利安人之光”



外部如此的高度评价,伴随而来的当然就有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极端宗教组织对巴列维极尽威胁之能事,在国内四处添乱。为此他打击并抓捕了一批宗教极端人士,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霍梅尼。


霍梅尼进行礼拜


然而由于巴列维自己身份的限制,改革的某些局限性注定无法消除,而改革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所引发的反对声越来越高,政府官员也变的越来越腐败、低效。


巴列维国王自己也娶了

三任漂亮的王后

一个比一个好看

还是挺拉仇恨的


很多人错误地将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归结于巴列维的西化政策,缺乏自主判断力的民众便由爱生恨,对国王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此时宗教势力抓住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告诉大家推翻旧世界就能迎来新明天。



虽然现在看来很愚蠢,可当时生活维艰的很多伊朗人,真的相信建立伊斯兰国家将有效解决腐败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虽然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很多人提醒过巴列维要提高警惕,但巴列维对于这种宗教泛化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并没有下大力气去解决民生问题。


他甚至还在1971年于波斯帝国的故城波斯波利斯举办奢华的庆典庆祝波斯帝国成立2500年纪念来粉饰太平。


庆典时在波斯波利斯举行的阅兵式



1979年,以霍梅尼为代表的宗教势力终于推翻了巴列维的统治,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什叶派为领导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巴列维王朝宣告覆灭。巴列维和家人流亡海外,最终病死在埃及。


巴列维和家人离开伊朗


为了显示和旧王朝的区别,以宗教号召人心的霍梅尼建国后针对政府行政部门、军队等采取了一系列血腥的清洗措施,并将伊斯兰教法引入日常生活。


伊朗从老国王时代的西化之路上突然改道,光速开倒车,整个社会出现断层。


伊朗伊斯兰革命游行


可怜的伊朗人在革命后并没有盼到生活的改善,反而在八十年代陷入了“两伊战争”,丧失了大量年轻的生命。


而美国对宗教化伊朗的制裁又使得伊朗的经济陷入困境,以至于很多人又怀念起巴列维时代的世俗生活。人心总是这么善变又贪婪,这也是无数人间噩梦的源头之所在。


两伊战争对两国经济

都造城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伊朗本世纪以来前进又倒退的历史很具有参考价值。


极端化的宗教势力无法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能解决社会矛盾的,只有发展,以至于人们不需要寄情于宗教,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也就断绝了。


而在容易诞生冲突的发展中年代里,对极端分子的提防和限制,则是保证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美国  |  日本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省区:河南  |  山西  |  甘肃  |  西藏  |  东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长春  |  大连  |  楼兰


推荐文章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14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昨天
地理狗看世界  ·  比利时,跳动欧洲心脏
1 月前
地理狗看世界  ·  地理狗目录——和世界交朋友
1 周前
地理狗看世界  ·  澳门,掌上明珠
1 月前
债券圈  ·  “疯狂”的银行私募ABS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