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笔记侠
-1~6岁CEO都在看的第一手笔记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笔记侠

阿里合伙人内部分享:看过500家创业公司生死后的产品观

笔记侠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6-08 23: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内容来源: 本文转载 阿里味儿(微信号:aliweierV) ,由 速记橙 整理自 阿里合伙人 俞永福先生在阿里内部《管理夜校》中关于产品经理解读的干货部分,笔记侠经授权发布。


责编 | 清野

第1480篇深度好文:4936字 | 10分钟阅读


内部分享·精简笔记·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侠客们,晚上好!新商业路上,笔记侠与你守望相助。


俞永福先生说,我创业之前看过五百家创业公司的生生死死,学到的东西,等于喝了五百瓶浓缩液。 在此篇笔记中,俞总分享了产品经理所需要的三大特质与产品角度的四条线。


在笔记《 张小龙内部分享:我们只做一件事情,产品只有一个定位 》中, 张小龙说“用户要的是你给他提供了什么新的体验。”


精韧不怠,日进有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一起学习今晚的认知干货: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们是做服务的。”


那么,服务的产品是什么?


产品绝对不仅仅是产品部的人做出来的,做产品的人需要靠产品赢得客户。

一、产品经理所需的三大特质


第一,感性与理性。

要搞清楚产品经理的特点,首先要搞清楚你是聚焦到是To C( 面向消费者 )的互联网产品还是To B( 面向企业、商家 )的互联网产品?


这个差别很大的,比如高德的产品经理和阿里妈妈的产品经理绝对是两种不同的特质。


To C的业务 产品经理对于 感性 的需求更多,但是 To B 的产品经理是要求更多 理性 的声音,所以To B的产品经理和To C的产品经理有很大区别。


第二,产品哲学。

To C的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有没有自己的“产品哲学”?


每个做产品的人都要有自己的产品哲学,小马哥( 马化腾 )有自己的产品哲学,小龙( 张小龙 )有自己的产品哲学,我也有自己的产品哲学。


作为一个大产品经理,大产品经理和小产品经理是有区别的。大产品经理,我要看他有没有“产品哲学”?有没有自己对于产品系统性的思考,有没有沉淀?

第三,0到1的经历。

大的产品经理分两类,看他是要做新产品,还是要做改良升级的产品?


如果是 做新产品 ,很重要的是他在过往历史有没有0到1的做产品的经历,越大的公司产品经理,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他日常是在做的是从10到100、100到1000,但是要做0到1,其实是产品里面最难的一件事情。其实它是有产品逻辑哲学的,选产品的人和选研发的人是有区别的,研发的人反过来必须选择在有过在大平台,干过大系统的经历的。


原因很简单,玩过100万流量和玩过1000万流量或者玩过一亿流量,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整个 一系列 技术架构完全是不一样的。没有玩过一亿、十亿的流量,你别跟我谈要进入我的研发团队,而产品经理我反过来很关注他有没有过0到1的经历。


二、产品角度的四条线


其实我创业之前看过五百家创业公司,看人家的生生死死,等于喝了五百瓶浓缩液,这是我从人家身上学到的东西。


很重要的,在竞争里面,要把自己的亮点和自己的死点区分开来。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其实是很重要的 四个条线


如果从自己和对手角度来讲,无外乎考虑四点:


1、自己的亮点是什么?


2、自己的死点是什么?


3、对手的亮点是什么?


4、对手的死点是什么?


任何竞争性的产品,都需要把这四点搞明白。做互联网产品,不用面面俱到,因为你的亮点,导致用户来了,因为你的死点,导致用户走了。中间用户虽然天天抱怨,但是他不会离开。


最典型的一个产品iPhone,从手机的角度,很多人都说这个产品有这个缺陷、那个缺陷,但是它的亮点足够亮,导致很多人有再多的抱怨,但还在用。

所以说从互联网To C的产品本身来讲,我们要把资源投入在这两端,要把自己的亮点变得更充分。


拿高德举例,就是在 整个 专业自驾导航领域形成市场口碑,在重要的交互方式语音上面形成口碑,当然会有很多女士不喜欢林志玲的声音,所以后来加了郭德纲的声音。

高德的产品在互联网基础技术产品上面,性能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如果在导航过程当中崩了,或者在开车的时候如果突然崩了,对于用户来讲是非常坏的体验。


反过来也是一样,你找到了对手亮点的时候,你要干嘛?你要尽量放大它的死点,必须在这四个点上做核心工作。

产品的纬度都是这样一个逻辑,触类旁通,你找到任何一个分管的产品线,把这四个象限找对了,今年要在产品上面干什么就很明确。


三、互联网组织形态下:无形和无价的产品


互联网诞生至今,其实对于组织的方式有了极大的挑战,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是做无形和无价的产品,都是Free( 免费的 )。


有形和有价的产品构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品牌。


Founder( 创始人 )在背后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弱,三星作为产品品牌,做Anything( 任何东西 ),但是到无价和无形的产品的时候,对组织形式有很大的挑战,就是 组织核心竞争力到底构建在哪里?


第一,构建在To C的产品上、体验上。


因为都是免费的,基本上你要有一个假设,所有用户、所有的产品都试过,试过A、B、C三个产品之后,能不能回到A?没有其它的,就是靠产品。


这个在前台可以看到,后台很核心的一点, 实际上 靠的是整个班子能力。


因为整个互联网产品各个方面的发展或变化太快,基本上不太有一个人成为Superman( 超人 ),所有的事情,产品、研发、市场、运营、融资、PR,互联网一个季度等于一年,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第二, 随着互联网竞争越来越激烈,留给你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 像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没有被开发过的地,你有胆量找到一个方向,最胆大的陈天桥,只有三十万,这么干成了。今天这样干不成,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组织班子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四、避免两种倾向:一言堂、讲民主


在决策机制上,能不能做到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 任何人都可以说No,而其中一个人可以说Yes )?


我们要避免两种倾向:

第一,要避免“ 一言堂 ”,所有事他说了算,其他人的意见都等于Nothing。


这在早期可以,但是越复杂的时候,风险越高,要不然你就搏,十件事情他押对了八件事,但是其中有两件事做不好,可能这个公司就挂了。

第二,要避免“讲民主”,大企业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决策机制上面讲民主。


人人都会有不同意见,大家都有观点,但是今天让你当Leader,你得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那么,整个决策机制如何保证有效率且有质量?


我这些年下来,在决策机制这块最重要的经验是 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 任何人都可以说No,而其中一个人可以说Yes


其中“ Some one ”就是指在这件事情归属方向上面的一号位做决定,一号位的信息是最全面的,因为他在那个方向上花的时间和收到的Information( 信息 )是最多的, 但他看到的意见可能是一些片断,决策效率会受到影响。



每个业务一号位都需要有更多的Information进来,如果有10个要素,而一号位只获得2个,这个时候决策难度很高。如果这个时候有6个关键信息进来,就会帮助一号位决策效率更高。

集权不是问题,问题是不够民主 ,所以我才提到为什么要保护 Everybody Can Say No,Some one can say yes,就在于比如他是这个产品经理,我可以给他提意见,但他最终做决定。


在很多产品上,我提一二三,他Say no了,我说我唯一需要一件事:


老大需要Feedback(反馈),你只要给我 Feedback,你的决定是什么?你能快速告诉我。你的决定跟我不一样的情况下,你思考的123是什么?OK,你做决定。


集权不是问题,是因为官僚导致信息传递损失了很多,使决策的效率大幅度降低,所以不是集权问题。

延伸阅读:湖畔大学梁宁演讲:腾讯神级产品经理进阶之道


一、产品经理需要优化的六项能力


第一,用户的需求与理解。

产品助理的阶段是在指导下完成调研,到现在独立收集用户需求,优化成能够主动收集客户反馈,驱动产品改建,独立主导调研。

一定要有人去定向收集,然后去重新整理归纳出来。通过主动收集用户反馈,驱动产品改进。

第二,专业设计能力。

从根据指标独立判断优化服务,优化到熟悉某专业领域的专业技巧,可以独立进行中小型项目的专业设计。

第三,结果导向与成本意识。

从在技术成本内完成指标,优化到在成本控制下实现服务目标,这个是产品助理和产品经理的核心分页。

产品经理认为我不是做一个铁匣子,我的目标是让用户可以随时提现,这个是一个核心问题。

整个成本的核心是多少,我要在这个成本内去把服务目标实现,这是腾讯的产品经理要做的。

第四,行业认知能力。

对本行业有2年以上的持续跟踪和研究,对主要企业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

通常在面试一个产品经理的时候,无法去判断他的实现能力如何,但至少我们大家可以共同去探讨本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你看他可以深入了解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这一点在腾讯的编辑这个产品职级里,有一个更到位的理解 。他是把行业理解分为了两个度:


一个叫行业广度;

一个叫行业深度。

行业广度就是知识面:


你是否了解与行业相关的核心技术、外围技术、知识,包括一个点的变化对于其他点的变化是什么?所有相关联的知识面的连接的理解,叫广度。

什么叫行业深度?


包括了解这个行业有多少核心企业,它们各自掌握的核心的特性是什么,所有核心企业主要运营的人是谁,你和这些人是否有交集,你和他的交集,是见过面还是彼此认识,他会就一些问题来征求你的看法,他到底会就什么级别的问题来征求你的看法,这个是行业深度。

第五:产品规划。

第六:项目管理,组织实施小型项目。

所以到这里,个人的产品能力就已经完全成熟了,未来的两个职级是在用户运营能力和收入运营能力的变化里。

二、如何能够成为一个运营用户的产品经理?


我们所有创业的第一阶段都是闭门造车。

这里是要优化4项素质,增加1项能力和优化5项能力。



(一)优化4项素质,比如说学习提炼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之前的学习提炼能力一步一步的变化是什么呢?能够在指导下学习——主动学习——到能指导别人学习,到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营造学习氛围。

什么叫营造学习氛围?

举个例子,进这家公司的第一件事情会加这家公司的很多人的QQ,然后你会不可避免地在QQ空间里看所有人的动态,基本上1/2的动态都是在谈产品的细节。当看到所有的人,所有的朋友圈发的都是这种问题的时候,这就是学习氛围。

2、抓住重点克服困难

当你会发现2次执行力的变化,一次叫从产品助理到产品专员,叫“不抱怨,主动克服”。

到这里是抓住重点克服困难,因为从助理到专员要扛指标。 而专员到经理要抓用户了,当产品一旦做好,要去抓用户的时候,坦言讲各种打击就接踵而来,你每天都在挫折感中度过,如何抓住重点是核心的心理素质。

3、关联专业知识


4、行业融入感

这个也很有意思,要有传教士搬的热爱,对细节和用户反馈的敏感。

我当时就问:“产品控其实已经很厉害了,什么叫传教士般的热爱呢?"产品控可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当产品控。传教士却可能在一个非常糟糕的生存环境下 ,在一个不毛之地、充满敌意的环境下依然不改我要传播的热情。

(二)新增一项能力——渠道管理能力



渠道运营能力不是去BD一个大渠道就可以了,这绝对不是渠道运营能力,这顶多是BD能力或者是销售能力,不是一个产品经理该干的活。

因为每一个渠道都是一个独特的用户场景,“场”就是一个空间,不同的用户画像在其中停留下来的一个地方,所以你每运营一个渠道,是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用户画像,去优化你用户的入口。

案例:

比如说,我当时做得很细分,在2011年的时候发现,中国人最想去的第一目的地是巴厘岛,我说这不应该;然后再次细分,分了性别,发现男人想去的地方非常分散,女人想去的地方就是巴厘岛居多,所以把男女合在一起,整个呈现的数据就是巴厘岛。那我就先对女性用户推送巴厘岛,推送半天发现转化率不好。

实际上明白了,旅游是一个对于时间和计划性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行为,不是冲动消费,不是说我想去,你给我发一个特价信息我就会去,所以说这个转化率低。

其实所谓的运营,你要做用户画像,要做渠道场景描述,然后在渠道场景中最有效地把用户转换过来去建立入口。

(三)优化5项能力

1,对外商务沟通;

2,市场分析;

3,结果导向与成本意识;

4,从具备风险意识,变成了有风控能力,这时候你的危机意识发生了变化;

5,运营数据变成了深入理解数据的含义,能独立分析并找到规律,指导优化。

所以在这大家其实可以看到,这时候腾讯培养个人才几乎已经到了第四年,也就是 腾讯从一个大学生到在腾讯工作了4年,这个人几乎不要考虑钱的问题,你一定要先有规模用户才有规模收入,这是腾讯内部考虑的次序。


三、每一级别都要迭代一次的能力:

结果导向和成本意识



1、从0开始的时候,你能够对竞品的核心运营数据和服务总成本进行分析;

2、然后变成:我能够了解我自己局部与全局的意义;

我知道我去优化这个局部对全局的价值是什么,我怎么能做有价值的事情。

3、我能够在技术成本内完成指标;

4、成为一个产品经理,我能在成本控制下实现服务目标;

我在成本控制下能去把这个服务去交付了,我的这个事就开张了。

5、了解用户,获取成本及维护成本;

就像我刚才讲的案例,为什么腾讯会那么控制内部去提交渠道的使用?因为每个用户都是有成本的,他不能够允许任何一个服务去无限地使用他的成本,只能分发给最有效的单位。 在成本控制下,去获取用户成本及维护成本。

6、最后,去了解成本运营数据与营业额利润的关系。

这个整个的流程大概是5年的时间,快的也许3年可以走完。这是腾讯培养一个产品经理最在意的。但是你自己对于整个服务流程和整体成本的控制能力到底是如何?这是每一个进阶点都必须要优化和自我强化的。

长按下图二维码加入知识付费领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