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是较早步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城市化发展具有拉美地区的特点,城市化进程迅速,1990年城市化率已达到71.4%,2011年已达到78.1%,接近80%,城市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城市化进程阶段显著
20世纪墨西哥城市化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即1900—194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1940—1980年的加速发展阶段和1980年至今的平稳发展阶段。1940—1960年是墨西哥城市化起步和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期间城市发展的特点是城市人口和数量分布不平衡,中部地区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1960年达到67.8%,而南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化率仅为24.8%。1960—1980年是墨西哥城市化注意各地区平衡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开始注意改变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及中部地区的状况,由以前一味追求工业发展的“极端发展主义”战略向追求各地区平衡发展的“再分配”发展模式转化。1980年至今是墨西哥城市化平稳发展的阶段。墨西哥已经从过去的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和城市国家。这一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墨西哥“失去的10年问题”,由于1982年墨西哥爆发了债务危机,随之而来的是10年期的经济停滞。自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再到90年代的经济转型,墨西哥经历了重大经济变革,经济发展从以满足国内消费和生产为主的经济模式(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以面向国际市场为主,同时把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长期高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在这些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实行经济自由增长模式,企业实行私有化,加入世贸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2.城市化发展中伴随的四大问题
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城市化亦如此。墨西哥从一个农业国家快速转型为工业城市国家,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是发展至今,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墨西哥的城市化也面临着如何消灭贫民窟、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是“过度城市化”问题突出。由于墨西哥高度的城市化建立在农业衰败、乡村凋敝的基础上,农业的衰败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城市化的速度快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在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急剧扩大的失业队伍面前显得黯然失色。
二是区域发展出现不均衡。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对经济也产生一定影响,比较突出的是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具有竞争优势的北部边境和中部地区的大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靠近美国边境的州经济增长迅速,但其他地区发展迟缓。
三是“城市病”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政府不再对大城市进行规划,听任市场分配土地及城市服务,结果出现了土地的狂热投机行为以及不断膨胀的大城市无政府状态。大城市发展失序混乱、缺乏成熟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人口爆炸式增长以及城市失业率高与就业不足并存等给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基础设施缺乏、饮用水和住房短缺、垃圾处理服务不到位、空气和水污染以及对环境的其他影响等“城市病”爆发,“贫民窟”现象比较严重。
四是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由于墨西哥在经济发展中实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工业生产体系的变化,导致正规就业机会减少,同时政府在城市化发展中放弃了部分职能,导致城市化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比较突出,处于城市社会边缘地位的城市贫民越来越穷,城市贫困问题严重。
墨西哥历届政府为治理城市及解决社会问题做了各种努力,如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对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作用,维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这在动荡的拉丁美洲相当引人注目,但是由于某些社会结构问题的形成由来已久,且积重难返,要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仍需要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