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42岁的舒淇和赵薇让我明白:女人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脸!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8-11-28 19:13

正文

今天的文章来自一位好朋友: 林宛央,被读者称为“潇洒派掌门人”。

她是畅销书作家,影评人,16岁校园爱情长跑到23岁,嫁给了自己的初恋。被《匆匆那年》电影官方点名:一个没有弄丢陈寻的可爱方茴。今年29岁,你们说的钱和爱她都有。

她的文章特别火!常常一经发出,便引起各大平台竞相转载,六次登上微博热搜,曾被舒淇转发文章。

她的人生很潇洒,担任过日语翻译,还帮电影公司组织群演,因为一次偶然机会爱上潜水,一狠心就拿下了潜水证。每个月都会和自己最爱的人到不同的城市生活,不到三十岁,已经拥有了诗和远方。

她说自己的公众号: 宛央女子 ,就是她和读者的潇洒派对,如果你也喜欢她的潇洒,欢迎一起加入。

↓↓↓

宛央女子

微信ID:Apple1990-kun



在家里看综艺节目《中餐厅》,越看越感慨,一开始是因为王俊凯,觉得年轻真好,那种十八岁的饱满活力,真是被他信手拈来。

再后来是因为赵薇和舒淇,两个42岁的女明星,在节目中不经意间展现出的熟女魅力,终于让我有勇气去期待一个女人的30岁,40岁,甚至老去。

两个人的情商都很高,随便说个例子,王俊凯和白举纲因为煮米粉要不要把调料一起煮进去争执不休。

舒淇和赵薇就对白举纲说,昨天我们都吃过你煮的了,今天就试一试小凯的吧。既给了王俊凯面子,也没有伤到白举纲,最后大家都和和气气。



情商以外,赵薇和舒淇又都各有完全不同的闪光点。

赵薇是从容淡定,睿智幽默。

最新一期里,他们接待了《中餐厅》经营、拍摄地科尔马市的市长,一开始大家都有点慌,因为这真的就上升到了推广中餐文化的高度了,绝对不是明星随便炒个菜闹着玩的事情。礼仪、服务、菜品质量各方面都是大考验。

赵薇挺沉着的,看到他们点的菜单后,一边自己煮菜,一边让白举纲先把酒给醒上,同时告诉苏有朋这种只点了一瓶酒的情况下,必须八个杯子倒的酒是平均的。最后,苏有朋说怕自己倒不好,赵薇就说那她去倒。


法国人对喝红酒是很讲究的,当收到客人意见,反馈说红酒温度一定要在 16 度才最好喝,赵薇立马就让其他人再换一瓶放冰箱里,说这样很快就 16 度了。



后来苏有朋说,他们对红酒的要求真的很专业。



赵薇则自信答道:“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可以做到的。”


肯定客人,但绝对不会否定自己,关键时刻给自己的中餐厅团队打气,从头至尾都很镇定,控场能力超强,确认过眼神,是见过世面的人。评论里很多人在说:能红这么多年,真的不仅仅是运气啊。

至于幽默感,几乎是俯拾即是。

比如调侃苏有朋过于认真,说“有朋,我一会儿给你端盘豆子,你把红豆黑豆分一分。”

白举纲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赵薇逗他:“那你的母亲有点多。”

总而言之,看完《中餐厅》,赵薇给人的感觉是,生活中应该是一个让人放心又让人快乐的人。



舒淇是另一种,善解人意,包容体贴。

她真的不是那种较真儿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不一致,就非要辩个明白。

白举纲做红酒焖牛腩遇到一些小问题,舒淇说其实这个菜她很拿手,赵薇就说那你可以给白举纲一些建议,舒淇摇摇头说,不了,他不会听的,他有自己的方法。


最后,白举纲很执着地要用自己的方法再做一次这个菜,舒淇从未说过只言片语,但是陪着白举纲守在了餐厅,一直到他做出自己满意的味道。


提醒白举纲外国人不喜欢吃辣,尽量不要做辣菜,但不会强制干涉,事情过去了哪怕遭遇客人退菜,她也不会再苛责。


看《中餐厅》看了七期,我几乎很少见舒淇抱怨,往往是发现有些地方脏了、乱了,就自己动手收拾整理,有些事情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就各自遵循各自内心,绝对不会用自己的年龄或者经验去教导别人如何如何。


我特别喜欢舒淇这种个性, 她身上有一种过来人的谅解和柔和。


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不容易,从倔强的年轻时代走过,所以也愿意让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不管对错,体验了,感受了,最后放下了就好。

是一个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

可是,赵薇的世面,舒淇的柔和,又都不是天生的。

年轻时的赵薇面对大红大紫也是慌乱过的,说最红的时候很害怕出门;年轻时的舒淇,面对生活里的很多事情,也是满眼的倔强固执。

她俩如今的一切,不过都是因为经了事,岁月砥砺,风霜浸染,对生活有了更多面的理解,所以再面对风浪和是非,处理人情与世故,就有了更广阔的余地,而不是像年轻时候一样,先撞上去再说。

赵薇和舒淇让我看到,女人的40岁,天地不是更窄,而是更宽阔,更自由,更多样。


我们很多女孩子,其实是特别怕老的,特别是几千年以来,传统文化里,对女性“白幼瘦”的审美,让很多女人自己都觉得“老”是原罪。

我小时候看《红楼梦》,读到贾宝玉这一句: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仗着自己年幼,将来有大把好时光,不免轻狂,自己也恨起年老的女人。后来就是怕,原来女人老了真的万般不好,心里已经下了定论: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价值将不断贬损。

甚至有一些痴傻的念头,觉得《红楼梦》里的姐姐妹妹,在容颜最盛,年纪最轻的时候逝去,说不准是人间幸事。


但现在,我要说。

其实一个女人最好的年龄,从来不是十几岁,二十几岁,而是过去的每个时刻,以后的每一天。 因为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其实是经历。

有了这些经历,女人的世界,永远都是在变大,而不是在缩小。

30岁的女人,能够懂20岁女人在情爱上的轰轰烈烈;

但20岁的女孩永远不可能懂30岁女人对情爱的释怀,对自我的重塑。

20岁的女孩子千万不要动辄就瞧不起30岁,40岁的女人,以轻蔑的口吻说:“瞧,她们连胶原蛋白都留不住。”

姑娘,你们有的我们老早就有了,我们有的你们可未必一定会有。 比如钱,比如智慧。

最近读梁实秋先生《今生只活得情深二字》,被这样一段话击中: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 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深以为然。

十几岁,二十几岁,你连世界都没见过,怎么好意思说女人到了30岁以后,就已经抵达天花板。

让我告诉你,远着呢。人生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