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顶尖名校毕业的生物医学博士们,明明白白地把健康和疾病讲给您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锦州警方  ·  花灯璀璨元宵夜,警灯相映护平安 ·  10 小时前  
黑大帅资讯小站  ·  LAPD SWAT 2019造型 ·  2 天前  
黑大帅资讯小站  ·  LAPD SWAT 2019造型 ·  2 天前  
浙江之声  ·  黄某被策反,春节期间当间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世界肠道健康日| 谈癌色变,「绝症」不绝望!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 公众号  ·  · 2018-05-29 20:45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订阅
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健康君说

今天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作为人体“最劳累的器官”,可谓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夜以继日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被人误以为能坚强地处理各种酸甜苦辣。

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长约7~9米,肠黏膜面积大约200~250㎡,集结了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前仆后继的对抗着不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肠道与人类疾病


肠道菌群和大部分慢性疾病都有关,比如与肥胖、高血压、脑部炎症、肺炎、肝代谢异常以及肿瘤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等都脱不开干系。


此外,肠道菌群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睡眠及压力水平;抗生素杀死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的神经发生,可能引发婴儿的某些发育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炎……


肠道菌群,免疫抵抗,循环代谢密不可分。



肠道是否健康,辨“便”知


便便的气味:由吲哚、臭粪素、硫化氢、胺、醋酸、丁酸物质共同组成。

便便的颜色,由胆汁色素决定(因胆汁与肠内消化物质混在一起)。

健康正常的大便:没有太明显的恶臭;黄色或黄褐色;香蕉状或圆柱形。

不健康的大便:强烈臭味;黑褐色或黑色;块状、泥状、水样状、半链状。


所以说, “便便”好,才是真的好!


爱“肠”就请避开“伤肠”雷区


不良饮食习惯:火锅、烧烤、抽烟喝酒、肉多菜少,肠道益生菌很“受伤”;过热、过冷、过咸、辛辣,益生菌直接“牺牲”啦。


不良用药习惯:用一次抗生素,肠道菌群需要一年时间来恢复,感冒咳嗽肚子痛,吃瓜群众切记不要乱用抗生素。


久坐少动、熬夜、压力大等都是老生常谈啦,尽量控制自己吧!



在注意生活方式的同时,防患于未然, 定期体检才是王道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张脸,颜值控的小姐姐大叔们,衰老始于肠道,请格外爱惜自己的肠道吧!


你所不知道的那部分神奇的“自己”


2018开年,Science、Nature、Cell不约而同的推出微生物组专刊,肠道菌群的火爆程度堪比娱乐界“抖音”。你所不知道的那部分神奇的“自己”,真是演足了相爱相杀的戏码: 肠道菌群真的跟结直肠癌有关系?


结肠中有两类细菌,会促进慢性炎症,增加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这是今年分别发表在《Science》、《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两篇文章的最新结论,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基梅尔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发现——分别是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和 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具体而言,这两类细菌会侵入结肠的保护性黏液层,并相互“勾结”构建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些入侵行为会引发慢性炎症以及DNA损伤。而且,细菌会刺激特定的免疫反应,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 只有这两类细菌同时存在,才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两种肠道菌群主要在幼儿体内繁殖生长,而这 可能是导致年轻人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谈癌色变,绝症不绝望


病理如诊断为肠癌,就像看到了一张不定期死刑的判决书,人人谈癌色变。


我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2015年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晚期转移性肠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现状:化疗联合靶向,mOS超过30多个月。



近年来, 免疫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振奋人心的效果及巨大潜能,尤其PD-1单抗,低毒、长效,很有可能摆脱靶药耐药的命运,达到临床治愈,但前路漫漫,还需上下求索。


从目前的临床获益来看,错配修复功能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MSI-H)是最明确的Marker,PD-1/PD-L1表达及TMB(肿瘤突变负荷)均为潜在获益Marker。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2017年5月,FDA批准PD-1抑制剂派姆单抗(Keytruda)用于MSI-H/dMMR实体瘤(主要针对结直肠癌),2017年8月,再次批准纳武单抗(Opdivo)用于MSI-H/dMMR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KEYNOTE-177正在进行Keytruda与化疗头对头的比较试验,PD-1进军肠癌一线,指日可待。


对于pMMR/MSS的肠癌患者,PD-1单药的效果一直很不理想,联合治疗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美国ASCO大会公布了最新且令人鼓舞的数据:K药联合最常用的mFOLFOX6化疗(5Fu+奥沙利铂+亚叶酸钙),30例患者,8周时疾病控制率100%。



怎样才能鉴别自己是否属于PD-1获益的优势人群呢?


肿瘤个体化基因检测以深度测序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切实帮助肿瘤患者实现精准治疗。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治疗困境的迫切需求,美国FDA已相继批准两个多基因检测panel,分别是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的MSK-IMPACT(468个基因)和Foundation Medicine旗下产品F1CDx(324个基因),所检测的突变类型包括替换、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化、基因重排等突变,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突变负荷检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