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体》中提到过一个“农场主假说”:
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给他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其他火鸡公布了这个定律,但是这一天它们并未等到食物,它们等到的是死亡。
“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其实就是火鸡科学家和农场主的关系。“天道”的强大之处,正是在于它很容易让人忽略其存在,可畏的是,它其实一直存在。
在人类数量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很多抑制手段也伴随而生。
当发现“食物链”的埃尔顿还在上学时,一位名叫坎农的美国生理学家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治疗伤员。战场的治疗经历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在此之前,他也研究过动物在压力状态下的生理反应。据此,坎农开始思考人体与外界的关系。
他认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许多行为阻止了剧烈变化的发生,使我们的体内环境保持在一个围绕中心窄幅变化的范围,诸如体温、酸碱度、水分、盐分、氧含量、糖含量等都处于一种复杂而脆弱的平衡态,他称之为“
内稳态
”。
内稳态确保我们的身体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仍具备和表现出稳定的功能。之所以能够维持这种稳定,是因为身体内部既有拒绝正向变化的因子,也有拒绝反向变化的因子,它们共存于同一系统中,相互发生着作用。
“当某些因子的导向作用超过了阈值时,生理的平衡就有被打破的危险,此时内环境会自发地发生反向调节作用,使得内环境重新回到平衡状态。”坎农解释道,“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生理过程都不是我们可以主观控制的,它们完全是自发的应激反应。
”
因此,尽管我们似乎摆脱了“食物链”循环,但是“内稳态”循环却在支撑我们生命的同时,反向控制着我们,这种控制最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
疾病
。天花病毒,曾在半个世纪里夺走了3亿人的生命,肺结核曾经感染过70%~90%的城市人口,麻疹、百日咳等疾病也为
抑制
人类数量起过积极作用。
此外,还有很多社会化因素制约着人类数量的发展。一旦遭遇饥馑之年,因为旱涝、虫害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歉收会引发大范围的
饥荒
。以近代事件而言,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爱尔兰大饥荒导致近400万人丧生,抗战时期,河南旱灾导致约300万人死亡。新中国成立后,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数超过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