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对接国际最新技术和应用,上海大数据联盟组织中国14家优秀的大数据企业及媒体赴美考察学习。抵达加州第二天,考察团就迫不急待深入湾区腹地进行硅谷探密。
大数据行业从业者的特点是高知,海归并不鲜见,所以跟别的考察不同的是,这个考察团的安排是极其精准及有特色,直对硅谷的大数据创新创业企业,并没有走进google,不去特斯拉,也不去Uber。而是瞄准了在不同精准领域的初创公司,或者最近1-2年崭露头角的独角兽企业。考察团非常明白,我们并不是来看google漂亮的office的,也不是来被 Uber的接待人员带着参观一圈,却怎么也进不了他们的数据中心的。
于是考察团走进初创企业,走进pivotal新晋独角兽,一天满满的行程下来,感悟也是满满的。因为只是浅尝一角所以不敢总结到底什么是硅谷文化,但随团的团友们却也都感慨满满。
早上参观三家均是初创企业,公司人数均不超过20人,虽是新生公司,但创始人却都不年青,全是60后的连续创业者,更有甚其中一家3个合伙人年龄都在50以上了,年长者已65岁,这在中国估计就无VC问津了,但当考察团员提出年龄的问题的时候,被访硅谷创业者表示,在硅谷投资者是各色各样的,各种细分领域,各种规模,各种特色的创业公司都会有投资人会投,硅谷的投资人层次也非常多,而且硅谷的投资人看项目主要看两点,一是这个项目的技术方向是不是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二是项目团队在这个方向是不是有积淀,他们过去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什么样的。这两点考察清楚,其他他们是没有任何区分和界限的。所以硅谷的投资环境是成熟的,也不急功近利,不讲故事,看本质。
第二点给考察团留下的印象很深的是,硅谷企业的精而专。
UILA是的创始团队一直在做性能诊断的工作,经历服务器等物理机的运维,虚拟机,云计算,核心的领域一直没变,变的是随着外围的技术环境变化,不断在运维这个领域里积累,并走在适应新技术环境的前沿,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这也是UILA能够提供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集中化的基础设备、网络和终端用户检测,为IT行业提供先进的整体化高度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原因。因为之前在各种介质运维的经验,UILA才能做出这样便捷好用的产品,如同在应用和硬件设施之间进行“X光扫描”,能从根本分析故障起因,大大降低排除故障的时间。
Doublecloud 的创始人Steve也是一个极客似的人物,他想在云管理里继承google的理念,不是用分类树管理,而是用搜索式管理,通过对VMware, IBM, VCE等公司产品的绑定管理,DoubleCloud正在改变传统的基础设施和云端设备的运作管理模式。因为他判断并行化、碎片化、巨量性是未来IT的大环境,只有搜索式的框架才能让用户达成高效的云管理。
TOYO只做数据流的安全监控,能在100G抓包的情况下不丢任何数据,他们抓得是马上到来的5G,以及未来物联网前景中的大数据流量客户。不求全,只在自己擅长的技术点上深耕细作,专注自己的领域的特点,造就了硅谷创业企业之间,大小企业之间互相合作,产业链密切配合的良好的产业环境。而国内创业企业,防惫心理远大于合作心理,一昧的求大求全,跟风追风,缺乏潜心修炼的耐心,这些特点能让我们走得多远值得思考。
如果说只是硅谷的创业企业有专注的这个特点你就错了,当天有一位Netflix工程师分享,说Netflix把很多核心技术都开源出来了,因为Netflix非常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而非技术,把技术开源出来有两个好处,一是有那么多免费的人力帮你挑错了,帮你补漏了,二是自己内部的工程师因为开源有另一层的荣誉驱动,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职业上追求。也许专注也来自于对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自信吧,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跳脱出表层,企业能想到自己的核心,开放还是防守,有时候能想到却不一定能坚持做到。
专注,心无旁物才能厚积薄发,硅谷的创新动力之一一定来源于这片创业熟土。
(作者:牟蕾,本文编辑时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