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性感的小脚脖
编辑:odette
居家过日子的时候,像这样的事,你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当研究者们询问丈夫和妻子他们分别承担了多大比重的家务时,妻子们会说:“你在开玩笑吧?我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至少是90%
。”丈夫们则会说:“实际上,我做得很多,
大约在40%左右
。”尽管不同的夫妻说出的具体数字不同,但其总和都会较大幅度地超过100%。
这会诱使人们推断这些夫妻中至少有一人在撒谎,但更有可能的是,每个人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回忆。
——《错不在我》
就算最懒散的丈夫也会觉得:我多少还是做了那么一点吧……20%?30%?
当合作者一起取得了成功之后,如何在成员间论功行赏就成了一件不得马虎的事儿。如果贡献没有分配好,可能就会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学术圈中就经常出现因争抢荣誉,最终亲密无间的战友也割席分坐的事儿。
比如,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摘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
弗雷德里克•班廷
(Frederick Banting)和
约翰•麦克劳德
(John Macleod),就在获奖后各自抬高自己的贡献,班廷声称麦克劳德仅仅提供了实验室与器材,而没有对实验做出任何实质性帮助;而麦克劳德在演讲中谈及最初的灵感时,则根本就没提到班廷的名字。
班廷(左)与麦克劳德。图片来源:Library & Archives Canada/U of Toronto
不仅如此,1962年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也因早年的论文署名顺序,以及对“宇称不守恒”理论贡献孰高孰低的争执而分道扬镳。围绕着青蒿素与屠呦呦所发生的一系列争端,更是近期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上面这种团体一员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对团队贡献的现象,在心理学中早有界定,它被称为
夸大贡献
(over-claiming credit)。
这种现象中,合作者容易处于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他们认为自己对功劳的评估合乎事实,实际上却夸大了自己的贡献。如果要求每名合作者都以百分比形式评估自己的贡献,其总和通常会超过100%,达到120%~1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