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熊老师的艺术课
绘本、阅读、艺术教育 ·艺术全语言学习 ·全息化思维 ·综合艺术语言叙事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知情人士称美国国税局将解雇约6000名员工 ·  昨天  
界面新闻  ·  马斯克旗下xAI宣布Grok 3开放免费使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熊老师的艺术课

熊亮艺术课 | 给孩子——有艺术家陪伴的8-14岁传统美学课

熊老师的艺术课  · 公众号  ·  · 2021-05-08 21:16

正文



01 在开始传统 美学课 之前

孩子到了 8-14岁孩子认知阶段是可以尝试理解作品与外界的关系,以及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作品的历史重要性。 在怡养性情、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及创造与应用,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相信 孩子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力、对历史的好奇心、阅读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越文化的理解力也会在这个阶段同时生长。

整套课程几乎精选涵盖了融合千年以来中西艺术文化的各个传统美学课题。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并不只是让孩子去了解古代发生过什么艺术形式,也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意义,而是━━这是我们自己的艺术母语。正像汉语会对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一样,艺术母语的培养也一样会带来深远且潜移默化的改变。


02 传统美学课的理念是什么?怎么体现在课程设计中

中国艺术里面有非常大的智慧和能量,比如中国的文人画,敦煌艺术,造像艺术等等,不仅是一些美轮美奂的图案,更重要的是蕴含了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看外部世界的深刻方式,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 由于中国历史过于漫长繁复,也会有大量的迂腐的教条的东西存在,无论艺术作品本身还是艺术教学方式。如何辨别,如何去芜存菁,是当代传统美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大多有中国艺术的基础和爱好,无论他在什么阶层,什么行业,中国艺术都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国艺术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隐含的生命密码。

【给孩子的传统美学】就是对这个课题的思索与回答:汲取中国艺术中的大智慧大能量,来面对自己和世界,去获得喜悦和成就。 对经典深入浅出、东西方平行比较是这门课的核心。 通过临摹体验中国艺术的宏大和精微,是最好的『观画』方式,同时让孩子通过手头功夫的提升来带动自身艺术母语的培养。



在教学中会并重古典中国、古典西方艺术这两种视觉思维。风格只是表象呈现,真正要寻找的东西是背后的视觉逻辑:我们怎样看待一幅好画?怎样理解并对待与我们身边的艺术形式?

与经典对话 在日常熏陶
在传统艺术中,作品不仅本身具有魅力,还包含着过去的人的时间和故事, 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文物、地理山川。 我们在观看这些作品,他们的岁月重量、是承载着现代文明的容器,也是让我们看待时间、爱上时间的理由。

学习经典之前必须的有“自我‘作为参照点。 这是我们特别重视孩子自己看法的关键,我们的艺术家老师与孩子交流和点评时,强调发现孩子特质,对色彩、风格气质、图像叙事性、喜欢哪类绘画?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艺术观点,这就是一个学习的参照点。我们如果没有自我,看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几乎走马观花,阅后即忘,因为没有东西积累和串联起来。但有了自我作为参照点就不一样了。孩子会说:我喜欢这个艺术家!这句话我认同!那个不赞同!我还喜欢另外一些艺术家!为什么他的风格是这样的?……等等,都是对话,对话就能认识朋友,我们一旦跟大师们对话,我们就记得他们,前提是自我的观点。

课程设计就是不段跟深入介绍如何理解一幅画,看懂一幅画,让孩子产生在艺术世界中的自我角度和坐标。就像哲学一样,你有了真诚的需求和思考,你就能自如地向各位老师们探讨和聊天。
练习的重要性
学习经典就是学习一个艺术家毕生追求的艺术上的语言的美感,和对艺术纯粹/升华的态度,让心灵和艺术家共振,创作不只是技巧,更是心灵上的共鸣。
我们可以反复的练习,反复的研磨,每一次看它学它都会有不同感受,由花鸟画、书画的美、自然的美慢慢了解中国艺术的精髓。
不要忘记创造力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都让孩子学习艺术,但我们有没有真正想过,有时我们学到的艺术,只是一种机械和规范的考试范式,和真正的创造力和审美没有关系,甚至形成一种执拗和偏狭的行业和自我观念,很难用融入运用到其他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创造,尝试不同材料,不同方式,不同观念。学会重组、再创、融合、表达,艺术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不仅仅是手上技能,这样才能运用于未来各种挑战。
孩子是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的,但提醒家长,不要以作业作为考核,不要产生任何逼迫与比较,真正的改变在心里在思想里,我们为了不把孩子最好的东西教没了,除了课程设计和老师的交流点评鼓励,家长的态度和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孩子我们必须放下成见,理解再理解。

这门美学素养课就是希望给孩子种下中国艺术的种子,也带来开阔的眼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也 藉由此,带领、引导、陪伴孩子的中国式艺术感知,在课内课外都成为完整、充足、自得其乐的孩子。 这些东西会慢慢会根植在孩子心里,成长出全新的人,充满爱心,独立个性和思考力、能够理解不同人和文化,他们会成为自己和社会文化的创作者。




03 传统美学课的架构

上文讲到啦,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学习,并不只是去了解古代发生过什么艺术形式,也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意义,而是━━这是我们国人自己的艺术母语。正像汉语会对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一样,艺术母语的培养也一样会带来深远且潜移默化的改变。
可以说,这是我们设计本套『传统美学课』的初衷。
在三个由浅入深的章节中,我们逐步深入的了解中国艺术的多种形式━━从最简单的古陶、瓷器线条,渐渐了解到文人画以及文人审美;进一步通过线条去感受东方造型的不同形式,最终在东方色彩中完善自己的东方艺术体验。
三个章节各有侧重,水墨章节充满游戏性,易于培养孩子初步兴趣;后续的造型课侧重线条的表达;最后的色彩章节以壁画为主,成为中国线描很好的一个补充。
好玩有趣的课程,下方了解一下哦!

孩子的传统美学课水墨游戏
由水墨游戏开篇,探寻线条最基本的质感。
远古人类怎么开始第一笔呢?我们刚开始学画怎么开始第一笔呢?
这两个的本源是一致的,因为孩子执起笔、面对空白的画纸,一定也和万年前的古老人类一样稚拙、又充满好奇与期待。该怎么满足这些好奇与期待呢?
所以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分别找来不同的画家,来看看他们的线条是怎样的。从古陶文明中的最基本款,来到瓷器画工的线条,再到画僧牧谿、狂放画家徐渭,再到西方的毕加索,去找线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日渐丰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你对线条的感受更丰富了,你对水墨的恣意盎然可以放的更开了。
用水墨来游戏,是这个章节很重要的课程特质。所选的画家都是笔触简约、或是挥洒的,并不工于精巧。所画的主题也从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植物开始,从小单体,到一点点的组合,再到墨色的变化,都充满了有趣的实验性。(这可是最最受欢迎的章节哦!)
欢迎你观看这个章节,进行你的实验。


孩子的传统美学课东方线条


造型这个章节既是对线条的延伸,也是对中国工笔画的初探。
这个章节的狂放与游戏性减少了,带来了更多耐心与安静。你能感受到《洛神赋图》中宁静的水与洛神天衣飞扬的缥缈感吗?吴道子画里的风与洛神的又有什么不一样?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会更加细腻、感受用白描技法刻画的人物动物形象的隽永美感。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区别,就是━━【没骨】与【白描】的区别。前者写意,快速果敢的归纳事物的精髓;而后者重写实,在层层深入的仔细描摹中增加了很多细节。两者都是学画需要了解的技能,是两种不同的【画家眼光】而已。
拥有这样眼光的画家也不少,我们选择了顾恺之、吴道子、李公麟、贯休、韩幹、葛饰北斋等,你在课中会逐渐接触到,也会知道他们为什么鼎鼎有名啦。
这个章节的示范比较多,看熊老师怎么在案上一笔一笔的描绘,是十分舒缓内心的过程。 欢迎你观看这个章节,在观看中找到安宁,在绘制中也能找到安宁。

孩子的传统美学课东方色彩

东方色彩这个章节,开篇从一个“场景还原”开始。需要做一个“侦探”,才能发现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这成为色彩章节一个很关键的观看动作,这个章节也在逐步深入培养这中从细节开始逐步反推回去的观察方式,由此,画作一步步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过程就得以展现,了解这过程能让自己的创作从根本上丰富起来。 因为你懂得绘制的过程,就懂得画面是有先后的,质感的堆叠有层次之分,而非一蹴而就。由此,学画的你,才真的能看得出比别人深更深的画面细节,变得更会欣赏。
这个章节着重介绍了中国壁画。在敦煌、山西等地的壁画中,我们得以集中了解到北齐、唐、元这三个朝代的壁画形式,解读其中的色彩关系,块面关系,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欢迎你观看这个章节,面对艺术品时你将可以成为一流侦探。
三个章节既互相穿插又相对独立。可以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尝试看看!不过123 全套学习,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且也可以获得艺术家老师的辅导,特别推荐给想要在艺术中得到深深滋养的你~





04 你的绘画启蒙老师是谁?



你的主讲老师|熊亮老师
熊亮艺术课创始人
艺术家、中国原创绘本领跑人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得主
2018国际安徒生插画短名单入围的中国画家
他将传统文化故事再创作,文字简练纯真,画面幽默而又诗意,极富情感表现力。著有绘本《二十四节气》《和风一起散步》《悟空》《绘本中国》等作品三十余本,深受孩子们喜爱

陪伴你一年艺术家老师团队
团队由诸多青年艺术家组成,艺术创作者、获奖平面设计师、国际奖项绘本创作者、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学习经历的老师,和各大艺术院校如央美、国美、首师大、广美、华东师大等院校毕业老师,所有人无一例外都在坚持艺术创作。



05 传统美学课 报名上课的Q&A

Q : 艺术课适合线上学习吗?
A :线上课的优点是讲课时间的聚焦,同时不受地域、地点、时间的限制—— 在家就可以上的艺术课。 熊亮老师艺术课有整年熊亮老师视频教学和艺术家老师每周点评构成,以及这里面有一种安静,孩子能慢慢听完逻辑完整的一段课程,并且每周不断累积、环环相扣的体系。 从长远看,线上课学习也更能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孩子,在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他们能独立完成全部学习过程。另外,“延迟帮助”显然比“及时帮助”更能引发孩子的深度思考。所谓的“及时帮助”,是由老师掌握课堂,看到哪个孩子不会画,马上解决问题。“延迟帮助”是把主动学习的权力交给孩子,老师向后退一步,让孩子在遇到学画的困难时,可以先有自己思考并试图解惑的时间。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熊老师的艺术课更是一人报名全家熏陶的艺术课程。

Q : 这门课由谁来教?上课形式是怎样呢?
A : 课程视频由熊亮老师设计、主讲。 你所看到的视频课将你和熊亮老师以这种方式联系起来。 在观看完每周一次的视频课程后,学习其实只进行到一半呢,因为所有 我们的线上课程是有课下练习、课下辅导、课下互动的。 在这个环节中,由我们团队中的一群青年艺术家进行分班辅导, 与孩子们共同面对艺术成长中的喜悦与困惑。
我们这一群青年艺术家老师们,无一不是由熊老师指导与培训,有的已经有好几年充足的线上课指导经验,并且最重要最重要的,这是是一群热爱孩子、懂得孩子、能在艺术学习中的困惑予以解答的创作者们。没有远离艺术创作,也就没有远离艺术的本源,也才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可以转化给孩子们。这一群优秀的老师们,也和熊亮老师一样,是我们的骄傲,相信你一定会在接下来的辅导中他们或宽厚温和或明亮爽朗的谈笑中感受到这一点。

Q :视频课程在哪里学习
A : 课程视频通过小鹅通平台,在手机、ipad,其他能登陆微信的设备都可以收看。

Q :传统美学课 如何选择绘画材料?
A : 为方便家长提供,长按以下二维码可以自行选择购买。


Q : 不同的年龄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线上课程呢?
A : 熊亮艺术课线上课程目前有四个递进阶段

一画课创造体验课  |  10节课  |

5岁以上孩子家长陪同上课,7岁以上独立上课

孩子的绘画启蒙课  |  30节课  |

周期大约为一年,适合6-9岁孩子学习。

孩子的传统美学课  |  30节课  |

周期大约为一年,适合8-14岁孩子学习。

○  花观课  |  7节课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