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全国人大代表海国勇:以耕地保护“小切口” ...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Kevin在纽约的微博视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教建筑

【兔子快跑】观音道场胡公岩

佛教建筑  · 公众号  ·  · 2018-03-02 06:34

正文

村民安绪鸡犬静,往昔故事谁能称。

刘叟破恩兵屯此,奇迹庙食神依凭。

后来胡公击倭寇,此地再息烽烟腾。


清吕迪这首《胜归山诗》,说的是浙江余姚胜归山的千年往事。山名胜归,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五斗米道士孙恩,一个已经沦落的低下士族,不甘天命,乘天下纷乱,于三吴八地起兵作乱,凶残烧杀抢掠。无奈天不助他,北府兵之猛将刘牢之,于会稽大破孙恩叛军。胜归山,便是刘牢之破敌屯兵之处。



刘牢之的遗迹已经了无踪影。此山石质精良坚细,自宋元时开宕取石屡禁不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当地民众凿像纪念曾任浙江总督的胡宗宪,是为胜归山摩崖之始。胜归山从此也称为胡公岩。到民国时期,胡公岩摩崖渐成规模。


山脚有灵岩禅寺,据记载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现在新修为观音道场。与位于山腰的观音阁遥遥相对。从寺旁寻路而上,左侧的采石遗址,便是如今灵岩寺的殿阁所在。



胡公岩,省保文物单位,现在由民间信佛居士管理,所以给人的感觉是神祇祭祀有点混乱。眼前台阶上面,一堵石墙“南无阿弥陀佛”,上去第一座殿,题为胡公殿,里面是观世音像,仅在一旁挂了一小幅胡公的画像。



循石阶登临而上,回头可见余姚全景。过一道小山门,往小殿后面,便是胡公岩石刻的所在了。胡公岩摩崖石刻,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组群。


最东面立佛祖释迦牟尼,已被烟熏火燎的乌七墨黑。高6.12米,呈旃檀佛造型;佛像头顶螺髻,方脸长垂;穿双领下垂袈裟,胸口饰万字符;右手下垂结与愿印,右手屈臂上仰结施无畏印;脚踩三重莲瓣,端庄相严。像顶摩崖刻‘佛光普照’四字,边款为‘民国乙亥年·胡世锠敬’字样。一侧雕有伏虎罗汉,虎尾高翘,虎目呆萌,罗汉左手擒虎,右手高举金刚圏。




往左来山岩上有两尊清代的罗汉,一为思惟罗汉,一为苦修罗汉。这两尊雕像是胡公岩上表现力最强的两尊。



苦修罗汉双眉紧锁,额头有几道深深的皱纹,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口唇紧闭,满腮胡须,袒露的胸部凸显出嶙峋的肋骨。罗汉侧身倚在菩提树下,手持念珠,袈裟下摆自然地垂覆在三重莲瓣上。上面石岩上刻“无量寿佛”四字。



思惟罗汉为比丘形象,高1.65米。罗汉盘腿而坐,面相丰满,表情生动;头略略侧向一边,左手支颐作思惟状,右手自然垂放在腿上;袈裟斜穿在身上,宽袍大袖,褶纹清晰,体现出了面料的质感;罗汉天庭饱满,缕缕发髻垂于颈前,双目微闭,嘴角呈神秘笑状,似乎已然了悟大同世界的真谛般。



旁边是辨经罗汉,因为手执经书,被当地人认为是文昌菩萨,被学生考试时所拜祭,也是让人啼笑皆非。两位罗汉相对而坐,一位罗汉举手投足,侃侃而谈;另一位罗汉则手展经卷,似持有异议而若有所思般。该组石刻场景刻画富世俗化。让人想起拉萨的色拉寺辨经场景。在其上面,另有一尊浅雕石像,但并不是同时代,从其服饰来说应该是明代的。



辩经罗汉、思惟罗汉和苦修罗汉,可以看作第二组雕像。从风格上来看,以及采用了同样的菩提树和莲台装饰来看,应该属同时期雕刻。


第三组是旁边的胡公殿和胡公像石刻,为民国所雕造,位于胡公岩造像群中部。壶门形龛,龛上横方镌有‘胡公殿’三大字,龛内凿半身人像身着官袍,头戴纱帽,左手拈长须,右手扶案板,案前浅刻有‘胜归’二字;龛东侧刻有胡宗宪简历一方,落款为‘民国三十五年·黄胄敬书’,西侧则刻捐助人名讳及钱额。



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明徽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嘉靖十九年知益都县;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任余姚县令。因当地采石不止,捐俸银赎买胜归山,将山地归官,至此胜归山开山取石之风才被遏制,重还姚邑葱茏秀丽。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嘉靖三十四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嘉靖三十五年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嘉靖三十九年以平海盗汪直功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被捕入狱,次年革职还乡;嘉靖四十四年三月被再问罪,同年十一月初三死于狱中,终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入国史;万历十七年,赐葬故里天马山,追谥‘襄懋’。余姚邑人感其恩绩,勒石刻像,香火祭之。


往西数步,有济公和弥勒像。济公是罗汉的世俗化和民间化的体现。佛教向来注重形象,佛、菩萨都是相貌庄严。济公却形貌丑陋,带个酒葫芦,拿把蒲扇,面黄如蜡、骨瘦如柴、衣衫褴褛、落魄邋遢,完全一副街头疯癫乞丐模样,还与贩夫走卒打成一片。弥勒佛雕像凿于民国甲戍年,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弥勒像侧,有先总理孙中山说佛石刻(有缺字)。

(一):先总理说佛教为救世之仁。

(二):天下事坏於懒与 。 

(三):无心者明,无我者公。

(四):酒色为伤身败德之本,嫖赌为事业失败之因。

(五):少杀生命,最可养心、最可惜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不能言耳。


据传旧时还有孙中山、蒋介石头像及孙中山的《总理遗嘱》全文,近年来因采石放炮,已然毁去,原先众多幽深莫测石孔,也被砾石填塞,滴水难蓄,殊为可惜!


济公像边一上尊是明代人像,应该是与辩经罗汉上侧的人像同时期的。


最顶上,是观音阁。实则应该是原来的胡公殿所在。该摩崖石刻位于胡公岩上端凸出的岩石上,为胜归山摩崖石刻最早雕凿地,始凿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原先造像的雕凿为胡宗宪像,不知何时毁圯,现在又换成观音大士像。前凸的岩石上刻有‘胡公岩’三个大字,两旁镌边款‘大明嘉靖乙卯岁孟春吉旦·赐进士知余姚县巴郡李伯生’字样。两侧崖壁上圆拱形龛中分别刻有两童子,重塑了头部,成为善财童子和龙女的造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