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TO肉饼
robbin是前JavaEye网站创始人,现在是丁香园CTO。如果你是技术人员,正在创业或者希望加入创业,关注互联网产品、研发、运营、创业管理,请关注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CTO肉饼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谈谈焦虑和内卷

CTO肉饼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21-05-21 16: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内卷」是这几年社会上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我在「 怎样做才能走出内卷,给你三条路 」,谈了谈从个人角度如何避免内卷。但是我还想从更加宏大的视角再思考一下内卷的话题。


我思考了几个问题:


  1. 中国社会在40年前内卷吗?如果40年越来越内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在未来的20年或者30年后,中国社会还会继续内卷吗?

  3. 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东亚国家普遍表现的比较内卷,是文化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先看第一个问题,中国社会在40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内卷吗?


答案是不内卷 。当时的社会,除了极少数特权阶层,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处在同一个社会阶层。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现在的超级富豪,没有炒房炒币暴富的人,即便是演艺界明星,也并不比普通人收入高很多倍。


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城市居民大部分过着贫穷的生活,而农村的很多人恐怕刚刚脱离生存的困境。这样的社会就是城乡二元的阶层,由于种种制度上的限制,几乎没有阶层流动性。


这四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老百姓的财富水平也水涨船高。在202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前途必然越来越光明。


然而可以显见的,中国的社会阶层,已经告别了过去城乡二元阶层,而是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社会阶层。阶层和阶层之间,无论是收入水平,家庭财富,还是教育资源,都存在巨大的差距,甚至连政治主张,都开始迥异。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现阶段社会普遍焦虑的根源是:


中国的社会阶层已经高度分化,但是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很高,完全没有固化。


在社会的阶层金字塔中,阶层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但同时存在很高的流动性。这样就给了下层人民很大的奋斗希望,去改变自身的命运。这恐怕也是至今中国社会经济活力如此之强的原因吧。


但同时,金字塔上面的每个阶层都是焦虑的。因为每个阶层都在担心阶层滑落,特别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中产阶级。可能同样人生起点的同学和同事们,因为一念之差的决策错误,例如是否早早买了房,是否早期动用杠杆买了几套房,就完全分处于不同的阶层了。


另外,处于金字塔上面的阶层一样是焦虑的。哪怕成为富豪,在中国也不是为所欲为的。杭州的前首富小小任性的一次发言,上海的前首富出了监狱开个庆祝堂会,就统统被社会主义铁拳分分钟教做人了。所以中国的富豪们,因为缺乏安全感,都很喜欢移民。


至于金字塔尖之上的政治阶层,那恐怕就是中国内卷最惨烈,幸福感最差的群体了。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其实中国社会,没有那个阶层是不焦虑的。就算你自己不焦虑,你也会焦虑你的下一代是否阶层滑落。因此结论就是:


在中国社会,源于阶层的巨大落差和阶层之间始终存在着流动性,因此没有人不焦虑,焦虑就是常态。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如果阶层完全固化了,还会焦虑,还会内卷吗?


我认为如果阶层完全固化了,就不会焦虑了,内卷的程度也会大大减轻。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就是如此。我们观察其他国家,例如印度社会也是如此。阶层如果真的固化了,那也就躺平了,没什么希望也就没什么焦虑,不值得奋斗了,谈何内卷呢?


于是回到我本文开头的第二个问题:在未来的20年或者30年后,中国社会还会继续内卷吗?


我的观点是: 还会继续内卷 。只要中国社会的阶层没有完全固化,就有阶层提升的希望,有希望就会奋斗,一堆人扎堆奋斗就会内卷。


那么下一个疑问就是:按照现在的贫富分化趋势发展下去,20年或者30年后,中国社会如同西方社会那样阶层完全固化吗?


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导致垄断,形成贫富分化,阶层固化,这就是西方社会的现状。我借用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叫做「熵增」,在没有外界干预下,最终的结局就是热寂。


在一个完全非自由的市场,可能除了少数特权阶层,大多数人阶层都没有分化,但是社会是凝固的,没有活力。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现状。可以看成是「熵减」。


如今的中国社会,明显是一个混合体,既有自由市场竞争导致的贫富分化阶层落差,也有强力政府的调控。这就像是一个不断「熵增」的过程,但是一旦达到了某个阈值,政府就出手干预,强行「熵减」。最终保持了某种动态平衡。


我们国家的政府,终极目标还是追求共同富裕,因此是不可能让阶层完全固化的。


比方说一方面通过制度调节,限制富裕阶层去割韭菜;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打断贫富不均;此外一直在大力扶贫,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并且效果显著。这些都是「熵减」的手段。


这就有点像运营一个社区,管理员的职责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鼓励甚至扶持大家发言,把社区氛围搞热烈,然后还要刺激新手多参与,甚至补贴新手;另一方面是如果哪个社区大V自视甚高,想要和社区叫板,破坏社区的生态,那么分分钟重拳封杀。


社区管理员真正在意的是:整个社区生态的健康,而非某个社区会员的利益。为了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打击或者伤害某个会员的利益,完全是在所不惜的。


以小见大,从运营的角度去看社区生态,那么以政府的角度去看管理中国社会。政府在意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如果某个社会成员被判断对整个社会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必遭打击。


所以我认为中国社会不会出现像美国,或者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那种阶层固化。未来很可能的结果是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一直不会完全凝固,一直会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所以一代代人就注定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和阶层的提升而奋斗下去。


但是正如40年前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化,我觉得未来也会出现一线强二线城市 与 三四线城市的分化:


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在未来会继续激烈内卷。因为这些城市人口持续导入,在城市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对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


但是三线四线城市会越来越佛系,逐渐过上小确幸的生活。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保持基本的社会福利。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东亚国家普遍表现的比较内卷,是文化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当我开始深入的思考,我发现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存在着金字塔的阶层结构。想要向上实现阶层提升,也就是产业升级,那么必须奋斗。


纵观实现过产业升级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都经历过社会内卷竞争的过程。


然而一旦阶层彻底固化,当阶层无法继续向上提升,国家无法继续产业升级的时候,就开始逐渐躺平了。日本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日本还是韩国,抑或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历史上都曾经赋予了他们产业升级的机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都表现了普遍的内卷和奋斗。


因此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是整个国家努力的实现阶层提升。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思考的三个问题,我得出的观点是:


  1. 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国家的阶层提升,必然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产生了挤压。只要这个过程不停止,中国就还是全球国家中的奋斗逼;

  2. 回到中国社会本身,正是因为阶层流动性高,所以社会才有希望,有希望有奋斗逼大家才会焦虑。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老百姓没啥可焦虑的;

  3. 中国社会是一个政府强力干预型的社会,由于政府强行熵减,社会就不会完全固化,所以奋斗逼和内卷一直会是常态;


这种常态在我看来真的不是坏事,因为社会有希望。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个人定位,目标长远一点,在一个内卷的社会中,让自己成为一个超越内卷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与供职公司无关。


欢迎订阅「 CTO肉饼 」公众号(个人微信号: robinfankai )。


喜欢我的公众号,请点击公众号头像——进入公众号消息页面——点击右上角按钮将该账号设为星标。



微信号 : robinfanka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