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编辑瞎的截图
如何评价微信 6.5.8 版本发布的「微信实验室」,增加了「看一看」和「搜一搜」的入口?
一)目前看来,“看一看”功能和首页搜索下的“朋友圈热文”没什么区别。
“看一看”中的内容基本是机器算法推荐,补足朋友圈中的社交推荐内容。
社交推荐内容中的社交关系越强,用户的个人领地意识越强,做广告的难度就越大,知乎其实也是因为一样的原因,用户的主人翁意识太强了,所以反而很难做广告,连开机和 banner 位做个广告的 Rokid 都被怼的很厉害,实在是心疼知乎。
所以对于微信来说,朋友圈的容忍度太低,要做广告太难,朋友圈广告试验了那么久,估计还是觉得有损用户体验,没有大规模推广。而机器推荐做广告容易很多,像头条和微博这种阅读和媒体属性强的产品就不一样了,好像基本都是七条左右内容就夹杂一条广告,用户都是一刷而过,没什么太大感知。
那么“看一看”如果真做起来,一方面是起到了类似“头条”型产品的价值,让用户永远有内容可看,能够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另一方面是让微信产品本身有更多盈利的可能性。
二)“搜一搜”比“看一看”更值得讲。因为搜一搜表面看起来和本来就有的“搜索”功能一致,但其实已经有非常大的突破,主要是加入了微信外搜索的结果。比如搜索“感冒”可以看到搜狗百科的内容,知乎的内容。搜“姚明”则引向了“腾讯新闻”、“网易体育”、“搜狐新闻”等的内容。
这其实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基本上这就是要硬怼百度了。
腾讯刚发的财报显示,微信的月活已经是 9.38 亿了。说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都有点小看它了,基本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本身。
现在的每一篇公号文章都是一个网页,而且是严格按照腾讯规则出现的网页。内容形式、广告形式等都是遵从腾讯的格式,所以腾讯比百度当年的掌控力不知道强多少。
而且,公号文章都是经过梳理总结的,是天然带有知识结构属性的搜索结果,李彦宏年初的公开信中就表示,未来搜索的结果会从信息向知识转移,我在 42 章经 公号中的《知乎的野心与终局》这篇文章中也提到过,说远了知乎也是知识搜索的入口。那现在这些都可能通过微信被整合在一起。
再者,“搜一搜”未来完全可以开通更多移动端独有的功能,腾讯过去几年所做的投资布局,在这一刻都有了更多的合理性。不管是美团点评、还是京东等等都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
三)最后,对于微信来说,不管是做头条类阅读内容,还是做百度类的移动端搜索,其实一直都是可做的选择。那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是在实验之中呢?我觉得唯一的问题是担心产品过重和冗赘。
智能手机作为平台,在未来的几年内都不会有替代性,而每一个平台上都会产生一个超级应用。英语世界里的这个超级应用就是 Facebook,而汉语世界里就是微信。
所以,只要微信不自己作死,未来几年肯定都仍然是霸主。而它自己作死的唯一可能就是产品过重被抛弃。所以在可见的未来,微信应该都会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但不管怎么说,社交关系和场景是所有产品最大的王牌,看支付宝的份额被抢的有多惨就知道了。这次“搜一搜”开放站外搜索是特别大的一步棋,也几乎是公开宣战了,留给百度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P.S. 我觉得对于微信来说,做搜索这一步既然已经迈出来了,那后面就要紧跟着快步跟上,不然就是打草惊蛇了。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
未经作者授权同意,禁止转载
如何看待微信好友让你去给他们的孩子投票的事情?
前几天被朋友拉着去投票一个儿童画画比赛,然后发现第一名2000多票,画的难看死了,可是有一个小朋友画的非常非常好看却只有24票...第二天我就打电话给那个幼儿园,谎称自己是那个24票小朋友的舅舅,身份证被小朋友不小心拿走了,让老师找小朋友接电话。小朋友接电话后,稚嫩的叫了一声老舅,然后我就说:我不是你舅舅,我就想告诉你,你比赛画的那个飞船真他妈好看。
小朋友沉默了一下,就咯咯的笑了,然后说“那是个鲸鱼啊!”
我一直就反对一切针对儿童的微信投票活动,什么“最美小天使”,说到底还是拼“最强爸妈”的人脉。
这些活动的背后的目的其实是些low逼活动方为了提高公众号的粉丝量,既缺少公平也没啥意义,最后反而可能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这些活动还真是残忍呢。
我是懂自身强大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生活的道理,但我也觉得,真正强大的父母和优秀的孩子,不依靠点赞来获得优越感。
知友:冬二十五
选自知乎「微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