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机制:
黑色素瘤细胞对治疗的耐药部分源于遗传层面,包括预先存在的或在治疗过程中新发的突变,这些突变使得肿瘤细胞对特定治疗药物不敏感。
• 复杂基因组重排:
BRAF突变黑色素瘤肿瘤中的复杂基因组重排可能涉及到MAPKi治疗的耐药性。基因组重排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靶点,从而减少药物的有效性。
• 细胞质DNA:
细胞质DNA可以包含一些特定的耐药性驱动基因 (如BRAF、NRAS、HRAS、RAC1、MYC和EGF),这些基因的扩增与黑色素瘤对特定治疗的耐药性有关, 例如MAPK抑制剂的治疗。
• 获得性BRAFi/MEKi耐药:
黑色素瘤细胞即使在BRAFi治疗后,仍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重新激活MAPK途径。从而导致对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治疗的获得性耐药。
• NRAS突变:
对MEK抑制剂有耐药性的NRAS突变黑色素瘤采用增加的活性氧(ROS)水平来承受围绕肿瘤的细胞压力。
• 表观遗传可塑性:
表观遗传的可塑性被认为是肿瘤细胞快速重塑其转录活性以适应各种环境和治疗压力的机制,这可能涉及到对治疗耐药性的发展。
• 非遗传机制:
除了遗传层面的变化,黑色素瘤细胞还可能通过快速适应性变化来响应治疗,如表观遗传改变、细胞可塑性的改变等,这些变化可以是短暂的,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种暂时性的耐药状态。
• 表型多样性:
肿瘤细胞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多样性,这可能源于它们的祖细胞——神经嵴干细胞(NCSC)。这种多样性可能与肿瘤细胞逃避治疗的能力有关。
• 谱系可塑性:
肿瘤细胞能够从一个细胞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这种“谱系可塑性”被假设在治疗耐药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允许肿瘤细胞快速适应且响应治疗,从而暂时减少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
• 信号转导可塑性:
黑色素瘤细胞还表现出显著的信号转导可塑性,例如,BRAFi/MEKi治疗几分钟内就会在与MAPK途径平行的途径中发生超激活,这有助于治疗耐药性。
• 雄激素受体的激活:
BRAFi治疗后雄激素受体活性的增加,以增加自身和FOXA1的表达。雄激素受体的激活可能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对BRAFi治疗的耐药性。这种机制可能与其他治疗耐药性机制(如PI3K/AKT/mTORC1轴的激活)共同作用,形成复杂的耐药网络。
•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的激活:
治疗后,黑色素瘤细胞可能通过多种激酶(如PDGFRβ和cMET)激活PI3K/AKT/mTORC1轴,从而获得对治疗的耐药性。
• 表观遗传重编程:
BRAFi治疗后,罕见的NCSC样黑色素瘤亚群会经历表观遗传重编程,开始时是SOX10介导的分化丧失,随后是部分由JUN–AP-1和TEA域(TEAD)活性驱动的新信号通路,最终导致多阶段获得BRAFi耐药。
• H3K27ac的改变:
在BRAFi抵抗性细胞系中,H3K27ac发生改变,AP-1、JUN、MITF、SOX10、FOS和FOSL2的H3K27ac富集区域更大,可能解释了耐药治疗中谱系基因表达的降低。
• 应激诱导的HDAC8活性:
黑色素瘤中应激诱导的HDAC8活性增加,H3K27ac在JUN位点增加,以增加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