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中铁装备研制的“中铁1448号”泥水平衡盾构机顺利通过韩国承包商的验收并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出口至韩国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同时,河南省工信行业奋勇争先,全力拼抢一季度经济“开门红”,确保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具体介绍了工信系统的三个重点工作和八个攻坚方向,并实施了专班化包保服务来支持重点企业。最后强调了满负荷生产奖励政策以鼓励企业积极生产,并扩大了政策的覆盖范围。
为确保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扩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适配性对接、提升重点企业全链条服务质效等。
对全省营业收入前900家工业企业和前600家服务业企业实行专班化包保服务,以帮政策落实、帮项目落地、帮难题解决等为重点任务,全程化服务重点企业。
为鼓励企业积极生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政策,预计将有更多企业受益。
春节前,由中铁装备研制的“中铁1448号”泥水平衡盾构机顺利通过韩国承包商的验收并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出口至韩国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中铁装备供图
2025年2月4日,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中国一拖公司总装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装配拖拉机。张怡熙 刘嘉伟 摄
□本报记者 陈辉
工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拼抢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我省工信行业奋勇争先、勇挑大梁。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工信系统把稳增长放在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聚焦“四高四争先”,拧紧发条、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全力跑好“第一步”、打好“第一仗”,确保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我们推动政策靠前发力、资金靠前使用、项目靠前实施,指导企业连产满产、项目达产达效,启动重点企业专班化包保服务,预计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能够顺利实现‘开门红’。”2月4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李建涛表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工信系统聚焦拼抢“开门红”,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深耕细作。
一是拼投资,加力扩围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进工业领域存量设备应换尽换,力争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加快推进1556个国家过审项目金融投放,促进项目早实施、早见效。统筹推进1680个谋划储备项目跟踪调度,对500万元以上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储备项目拉清单、建台账,滚动推进储备项目进入国家支持“盘子”,推动政策能享尽享、项目能开尽开,力争一季度新开工技改项目400个左右、竣工投产项目100个左右。同时,会同财政部门完善设备更新支持政策,进一步降门槛、扩范围、优流程,加快推进政策兑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二是通堵点,加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适配性对接。
围绕打造重点链群,分群分链开展适配性对接,打通产业循环痛点堵点,力争一季度开展系列产业对接活动1000场以上。其中,举办产销对接活动200场,力争一季度达成产销协议1500亿元左右;举办产融对接活动200场,力争一季度新增贷款授信1000亿元左右;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100场,力争一季度达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00亿元以上;举办人才用工对接活动300场,力争一季度达成人才用工意向10万人以上;举办招商对接活动200场左右,力争一季度工信领域承接产业转移资金1000亿元以上;举办资产优化对接活动50场左右,力争一季度盘活优质资产100亿元以上。
三是抓包保,加力提升重点企业全链条服务质效。
出台《河南省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方案》,优化包联机制,对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前900家工业企业和前600家服务业企业,逐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部门+金融机构”的服务专班,实行实名制、台账化帮扶。保春节稳产,开展一季度满负荷生产奖励;保要素供应,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清单和重点企业纾困台账;保拖欠清理,深入推进新一轮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李建涛表示,河南是工业大省,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基础雄厚,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河南是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工信系统既立足当前阶段,全力服务好拼抢一季度“开门红”;又着眼于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谋划“十五五”发展之年,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锚定目标、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好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排头兵和顶梁柱。
今年,全省工信系统将重点实施八项攻坚。
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攻坚。
抓好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更好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实施产业链群能级跃升攻坚。
持续完善产业链群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提升链群能级,力争重点链群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70%以上。
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攻坚。
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加快未来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推进新质生产力体系化布局。
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攻坚。
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加快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5亿元以上企业有标志性研发成果、10亿元以上企业有创新联合体。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攻坚。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强化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
实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攻坚。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力争实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
实施优质企业雁阵培育攻坚。
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头雁领航、群雁竞飞的企业发展雁阵。
实施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攻坚。
深入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党建、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高标准服务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李建涛表示,拼抢“开门红”,工信战线是主力军、主阵地。在制造业发展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全省工信战线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推进制造业立省强省建设,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亮点实招
满负荷生产有奖励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
为推动第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开门红”,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政策,开展2025年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工作。
对2025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财政奖励。对2025年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且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财政奖励。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独立法人)均可申报。
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摸排调研,预计今年全省一季度有更多企业获得满负荷生产奖励,支持资金量较去年同期更多、惠企覆盖面较去年同期更广,成效也将更加突出。
目前,该政策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在政策引导下,全省工业企业积极安排春节期间连续生产,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今年春节期间连续生产率较去年同期提升。
@全省1500家重点企业
专班化包保服务来了
拼抢“开门红”,重点企业是关键。为发挥全省重点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拉动作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河南省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省营业收入前900家工业企业和前600家服务业企业实行专班化包保服务,配强服务专班,实名制推进,台账化管理,以重点企业的强带动、快发展、高质量,跑好全力拼抢“第一棒”。
《方案》提出,聚焦帮政策落实、帮项目落地、帮难题解决等重点任务,专班化推进、精准化帮扶、全程化服务重点企业。建立“领导干部+责任部门+金融机构”实名制包保服务专班;确保惠企政策精准直达,要素保障应保尽保,投资项目快速推进,问题诉求高效化解,转型升级持续加快,运营模式创新重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各包保服务专班要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建立企业实名制帮扶工作台账,强化项目引进、企业开办、审批办理、要素保障、竣工达产、生产运营等全周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