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
继《游牧》一书之后,青年志继续追踪趋势变化,试着帮助你我深入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自身,也帮助商业世界更多理解年轻人。
2008年至今,青年志一直扎根社会学与人类学,做文化的观察者,催化者和深耕者。我们希望自己能扮演好青年文化与商业创新之间的桥梁,以系统前瞻的观察和研究,来启发年轻人和商业世界,推动创新。
从2017年开始,我们把做了几年的蘑菇青年趴升级为“青年日”,呈现青年文化生态与变化趋势,联结品牌与年轻人,启发商业创新。在青年日上,青年志除了扮演好组织支持者角色,也基于我们整年的商业咨询项目所见,以及自身系统持续的文化监测,分享我们对于
“青年文化趋势以及商业创新启示”
的看法。
今年,我们邀请了更多伙伴成为趋势联合观察者,一同感知和探讨趋势。
首轮我们以生态共建的方式,邀请国内青年文化生态中的参与者 - TX淮海|年轻力中心、
淘宝、闲鱼、36Kr、别的biede、西瓜视频、快手、摩登天空、伍德吃托克、LOFi、自雇自足、WhatYouNeed、公路商店、特赞、三声、真实故事计划···及更多生态共建者!
从上周开始,我们陆续发布了
“青年日-年度趋势前行解读系列”
文章,旨在邀请更多关心趋势与创新的商业品牌、年轻人文化组织、个体,与我们一起探讨 —
在急剧变化与不确定的大平原时代,我们身处的社会与文化正在发生哪些重要转向,衍生出哪些生活、自我与社交上的关键性新议题。
同时,我们将于12月14日的青年日当天,现场发布完整版《超感重码:中国青年趋势与商业创新前瞻》报告。
现场也会有一系列围绕趋势的商业创新讨论、超级黄油与沉浸式青年文化展览等活动。
我们期待更多来自不同文化、地域的组织与群体找到我们,一起共建趋势,激发改变。(购票链接 ☞
青年日2019://超感重码
)
在系列一的文章中,
我们揭示了大平原宏观环境的演进与游牧的新局面,探讨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与不确定的当下,人们是如何理解所处的时代与自身的状况。我们认为,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已经从大平原初期关于外部风险与机遇的高速流动,深入到内在价值标尺的不确定。我们称之为
大平原的初局
。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人的“游牧”,也开始从不断改变自己,适应与寻找外部世界新的可能性,转化为对自我与世界的重新审视,反思和修正安身立命之道。我们称之为
“欲望求真与资源求活”
的游牧新局面。
(详情请见 ☞
《年度趋势前行解读系列之一:
游牧进化》
)
在系列二的文章中,我们具体探讨了在新的宏观环境与游牧状态之下,年轻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正在发生哪些转向,衍生哪些关键性的议题与挑战。我们认为,在欲望求真与资源求活的背景下,年轻人对理想生活的构建,不再是消费升级初期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外部世界的无尽供给,试图自主任性选择消费,而是
打破消费主义塑造的欲望机制
,以身边完整的
生活世界为对象,创建自我的理想生活
。同时,我们也发布了作为“联合趋势观察者”的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以及「公路商店」CEO 康阳
的部分观察。(
《趋势前行解读系列之二:
理想生活的演化
》
)
本周,
我们将深入到年轻人具体追求的「理想自我」层面,理解围绕自我身心,自我认可,自我潜力的工作、学习与创造等方面,年轻人的向往正在发生哪些转向,衍生出哪些关键性的议题与挑战。
同时,我们也会发布作为“趋势联合观察者”的
「WhatYouNeed 我要」创始人Blake
,以及青年文化创意团队「LOFi」创始人 陈星如
的部分观察。
“上学985,工作996,离职251,求助404”
无论是用五毛道具拍出大片效果的
“三锅儿”
团队,
风靡 TikTok 的 E-boy、E-girl,
今天,在技术重塑整体时空与资源配置的大环境下,不管是工作还是创造的复杂度,都变得更为变化和挑战。
在2017年的青年日,我们发布了《游牧:年轻人的消费新逻辑》一书。在书中,我们提到,大平原刚开启的时候,年轻人发现未来超出了可以依据现有知识进行预测的范畴,而最好地接近未来的方式就是持续地在当下作出最优的决策。对工作的期待不仅是兼顾个人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持续打开视野,学习新的技能与更强的适应能力。因为只有动态地进行自我探索与发展,打通兴趣与技能,用工作培养更强的技能,才能在游牧中持续获得更适应当下的能力,用变化的能力来更好地适应变化的当下。
在2018年的青年日,我们发布了“游牧向阳”的趋势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提到,动态自我的期待,意味着自我需要经历不断的变化与流动,容易带来身心的撕裂感。
同时,在大平原纵深时代,游牧者的创造和选择变得日常化,相比持续的拓展,更重要的是接纳与管理复杂的身心状态。
今天,无论是向外寻求灵活应对的动态自我,还是进一步感知身心状态的复杂身心,都无法应对今天“内外迷航”的状态。随着传统知识、经验、关系等参照物的进一步解体,外部的风险与残酷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的底色。面对动荡的世界与不确定的未来,许多年轻人都表示“关于未来很害怕,很担心,总觉得超出自己的掌控,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结果”。同时,阶层、年龄、职业等传统个体用来自我认知与人生规划的关键性坐标轴也逐渐失效,哪怕“上学985,工作996”,依旧面临着“离职251,求助404”的人生残局。
在文化中,「过劳」,不仅是频繁出现的热门话题,也是今天年轻人普遍感知到的身心状态。无论是“三十不立”、“996社畜”,还是“人生信条松动”、“全面低欲望”,个体的自主与掌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内外部冲击。
在这样的情境下,
年轻人在向往的理想自我也不再是大平原开启时为了应对外部的风险和机遇而寻求灵活拓展的动态自我,也不是因为身心撕裂而要接纳自己的复杂身心,而是 —
围绕这一核心议题,我们将在青年日现场完整的趋势报告发布讲述中,具体探讨一系列关键性小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
1)如何拓展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建立真实感与行动力?
2)如何不受制于现实与自我能力的局限,找到适合自己的解法?
3)如何打破现有的方法与规则,基于对自身与世界感知进行创造表达?
围绕这一系列关键议题,我们也将在青年日当天的趋势报告发布中,揭示年轻人在理想自我构建时的三大核心洞察与十二大文化小趋势。
带着这一系列关键议题,我们找到了
「WhatYouNeed 我要」的创始人Blake,和青年文化创意团队「LOFi」创始人 陈星如
。
对话「WhatYouNeed 我要」创始人 Blake
青年志:
前几年,伴随新兴行业的急速发展,年轻人都积极拓展技能,捕捉机遇和可能性。
今年,整体的经济和就业环境遇冷,我们也明显感受到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更大了,“累”成为大家普遍的身心状态。
从 WhatYouNeed 的角度来看,你们在年轻人如何处理工作和自我发展这块,观测到了哪些新的变化?
Blake:
最近,我在和我的读者们聊起来的时候,发现可能是社会形势所迫,许多人都聊到最近在换工作、找工作,以及还没办法养活自己。可能是因为现在“全民创业”浪潮已经过去,新兴行业发展速度不如从前,他们发现那些刺激性因素减少之后,原来机会就这么多,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包括最近裁员的潮流,让大家感到无形中压力增大了。
当代年轻人心声:我太难了 ©网络
面对这样的压力,身边的人,包括接触到的一些学生,其实都在找各自的“解法”。
我最近在公司内部做了件事,让大家写五年的个人计划,收到了很多真诚的回答。其中有一个女生,她现在在我们公司做前端开发产品。在工作的这两、三年时间里,她经历了一个过程:从乐观到惊讶于自己很“落后”,再到接受自己,并修正目标。大学毕业后,她先是去到一家公司做前端,用原来学到的技术框架工作,后来从普通员工晋升为Leader。当时她觉得还挺好的,想换一个地方工作,尝试别的机会。但这时,她发现她找不到工作了,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业内的技术框架换了,但自己从来没有主动比较过这种变化速度。
当时,她面试过的公司给出的拒绝理由基本都是:你整个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很好,但我们等不了你学,所以你不适合我们。这其实是很残酷的评价。
但也没办法。她就只能在家重新开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边哭边在家重新学”。这样苦学了一段时间后,她才找到了新工作。现在再回忆起来,她觉得
“残酷”和“快”已经是新的生活基准线,每个人都必须学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重新寻找解法。
周围还有一类寻找解法的人是偏乐观派的,他们会关注某个领域带给他们乐观和积极的案例,这种案例也不是像之前为了寻求技能拓展的那一波,而是似乎在
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准则
:无论做什么工作,他们都可以运用这个准则。比如我之前一个喜欢策展的朋友,她和一个日本有名的策展人聊,那个策展人说,你把策展的英文单词拆开,就是“好奇”和“体验”两个部分,你只要遵循“照顾大家的体验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思路的话,你在做的过程中就能找到解决方案。这个朋友之前经历过一波职业选择的动荡。现如今,她在找工作时,找的都是能发挥策展能力的工作,而不只看行业是否匹配。比如,她之前在一家地产公司工作,看起来和“策展”并不沾边,但对方提供了让她在内部策划 TED 类型活动的机会,她并没有因为一些刻板印象就没去这个行业。
青年志:从我们的角度看,亚文化正在成为今天年轻人创造与表达的重要符号来源。而LOFi也一直关注与报道最前沿的亚文化年轻创造者与最新的亚文化生活方式。想请你们谈一谈,亚文化创造在这几年经历的变化,有没有哪些新的形式与表达正在涌现出来?
陈星如:
LOFi一直在探讨“过去和未来”、“虚拟和现实”、“经典和流行”。
我们每一年都会做大的视觉主题:
2017到2018年以 Cyberpunk(赛博朋克)为主,2018到2019年以 Y2K(Year 2000 Kilo)为主,它是在 Cyberpunk 上的一种升华。
前者与科技、Sci-Fi 电影和 Sci-Fi 文化更紧密相连,后者与怀旧数码情绪更相关。
我们说“旧时光里的新浪潮”,其实指的是在互联网文化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将旧时代里的碎片组合成新东西,变成了当下的潮流。
过去,大家也说“怀旧”,但基本都是说怀念年轻时光。
比如我们的爸妈会怀念60、70年代的知青生活。
但是,对于现在的00后而言,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年代里,即使是他们没有亲历过的年代、文化,也可以成为“怀旧”对象。
比如曾经流行于千禧年间的 Y2K 风格,现在在00后当中非常流行,但这些出生于2000年后的孩子实际上并未成长于那个文化当中。
7月LOFi Campaign #过时#正流行
©
LOFi
其实,潮流就是一直在轮回,不同的文化在一个时间点融合在一起。
比如过去有 emo,而今天已经有 emo trap了。
这些潮流的新特点,主要还是模糊边界和跨界。
在90年代,摇滚乐、朋克和嘻哈不会像现在广义地进行融合。
比如说,过去像硬核说唱等 Old School 的东西是一种自成一派的风格,
但现在基本是从生活方式、音乐风格,以及潮流风格等方面进行跨时代、跨界和模糊性别的融合。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不会用特别标签化、族群化的方式去展现自己属于哪一类人。
比如大众广义理解的“亚逼”们,他们不是单一地喜欢 Hip-hop、techno,而是喜欢非常碎片化、DIY 式的组合。
他们是这么一群人:
可能受到 Cult 文化影响,甚至是异教徒、魔鬼崇拜,看起来非常不日常;
会出现在北京的招待所、上海的 all club,也会看陈天灼的展,会喜欢陆扬。
他们的衣服不是什么大品牌,而是买一堆“破烂”自己剪一剪、改一改,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们可以去看摇滚乐,也可以去看非主流的声光电表演;
他们会听 Hip-hop,也喜欢二次元动漫,不觉得听了 Hip-hop 就不能穿 Hello Kitty。
他们在组合的方式上没有什么规则可循。
比如像 Yung Lean、Rico Nasty 这样的新生代艺人,其实是把黑人文化和白人说唱、以及互联网文化相融合,做到了模糊人种和组合不同的文化。
此外,现在潮流文化也在和神秘主义进行融合。
所以,
我觉得在未来,像部落、民族这种原始的、在精神上更深层次的东西,会和互联网文化、潮流文化进行再度融合。
如何参与我们,共建趋势、激发改变
-
关注青年文化和热于与年轻人一起玩耍的商业品牌、文化组织和年轻群体;
-
-
-
在寻求新的商业解决方案,亟待了解商业创新挑战和机会点;
-
-
请持续关注青年志的趋势洞察生产,同时诚邀您参加
青年日2019://超感重码-青年文化生态趋势峰会
的现场,了解时代变局和青年进化。我们将集结商业组织管理者、年轻新品牌与文化组织运营者,一起探知青年文化生态中前沿的商业组织管理者、新品牌、文化组织在不同议题下的扎实观点与前瞻实践!
青年日2019://超感重码-青年文化生态趋势峰会将分为
五大
主要部分
:
线下零售空间的新未来在何处?新零售语境下的消费者体验应被如何革新?如何通过建立新的基础设施,助力零售品牌成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共同建构者?在《策展思维营建未来商业》主题分享中,
司徒文聪先生将分享其策展型零售(CURETAIL: Curation for Retail / Curated Retail)的理念与矩阵新创想
。
2. 趋势发表:
《超感重码:
中国青年趋势与商业创新前瞻》
通过发表
《超感重码:中国青年趋势与商业创新前瞻》
,我们将系统、全面地梳理青年文化生态趋势的变化,描绘生活,自我与社交的最新脉络,总结新时代图景下对于组织与个体的创新启示。
3. 超感对谈
以年度趋势与商业创新前瞻为始,我们与前沿的商业组织管理者、观察者与创造者一起、围绕趋势议题展开系列对谈,激活你的创新感知系统!
我们将分别与
“特赞 DESIGN MATTERS”
及
“TX淮海|年轻力中心”
展开对谈,并将联同营销观察者、品牌、内容及创意平台机构代表,共同探讨有关
#文化杂糅#与#博物式生活#
议题的商业挑战与前瞻启示。
超感对谈 #1:
青年志 x 特赞 DESIGN MATTERS
万物皆可潮流化:品牌在文化杂交语境下的创新挑战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