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推动办案提速,多元调解实现双赢,灵活举措助企纾困……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护企、暖心安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经营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质司法保障。
楚雄市法院以科技为支撑、制度为依托,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为涉企案件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实行“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便民立案模式;全面实行电子送达,努力做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更好地满足涉诉群众和企业的诉讼服务需求。
对涉企案件采取“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强化案件繁简分流,助力企业降成本、抢时间、抓机遇,增强企业人员的司法获得感。同时,积极推进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有机衔接,拓宽企业解决纠纷渠道,有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今年以来,共办理涉企纠纷案件1761件,其中合同纠纷1535件,当日立案率达98.7%。
“老乡,你这个合同还有一些问题,违约条款这里要规范书写……”在楚雄市某合作社,楚雄市法院洒鸡口人民法庭干警实地走访了该企业的办公地和生产车间,查看了设备运行状态、产品流水线、展示成品等,在了解企业发展及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在起草合同、用工、法律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法律指导意见。
自今年1月15日以来,楚雄市法院干警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结对的45家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切实摸准一线实情、发现一线问题、解决一线难题,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同时,通过开展知识产权等涉企普法宣讲,帮助企业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识别、监控、化解和防范,指导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引导企业诚信守法、防控风险、依法治企,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法治化水平。
在李某某与叶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通过走访查控,发现叶某某名下除了经营的养鸡场外,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致使执行陷入困境。了解到叶某某愿意拿出鸡苗抵债,执行法官随即征求李某某的意见,既向叶某某释明拒不配合执行的法律后果,同时也希望李某某理解叶某某的难处,给其“喘息”的时间。在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了“以鸡抵债”的共识。
在执行涉企案件过程中,楚雄市法院以“如我在诉”的意识,依法审慎采取财产保全、行为保全等强制措施,严格禁止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防止当事人恶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除此之外,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经营性涉案财物,在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允许有关当事人继续合理使用,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慎用冻结、划拨流动资金等手段。
今年以来,楚雄市法院共受理涉企执行案件3209件,执结1953件。
楚雄市法院确立优化营商环境公共服务供给“一盘棋”“集成化”理念,完善破产程序启动和破产企业识别机制,及时受理符合立案条件的企业破产案件,积极参与房地产“烂尾楼”清理整治,有效推进“僵尸”企业市场出清。
楚雄市法院积极向上级法院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议建立健全破产机制,参与起草《楚雄市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处置工作中的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财产接管、税收申报、资产处置、信用修复、变更注销、费用保障等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破产案件重整、和解制度可以保证尚有被挽救希望的企业通过法律强制性规定避免破产,获得新生。”在楚雄某地产破产案中,承办法官经多次踏勘现场、充分研判,认真听取购房人、债权人和涉案公司的意见,实现了破产程序高效推进。同时,楚雄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形成“府院联动解纷”协调机制,多次召开协调会解决实质问题,为项目复工复产提供了政策支持。目前,该复建项目已通过验收,600多户业主顺利接房。
截至今年4月,楚雄市法院共审理破产案件21件,裁定终结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