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币圈邦德”关注我们哟
!
重量级投资人&从业者纵论区块链(观点整理):
蔡文胜
:其实分叉是必然的,一条链就是一个信仰,但某个阶段会很难获得所有人认同,自然需要新的理念和规则去发展。
没有计算机不会诞生互联网,没有互联网不会诞生区块链,但不能说互联网就是计算机,也不能说区块链是互联网升级版。
现阶段我发现大部分还是更多讨论公链和基础算法。
2000年那时候的互联网,大家也是更多关注门户,下载软件和工具,却错过社交,搜索和电子商务。
2018会是很多主流互联网公司进入,但到2019才是真正爆发的时代。
蔡文胜:
用传统上市公司的股东计算,一般一万股东以下股东市值是十亿人民币,五万股东市值是百亿人民币,十万股东市值是五百亿,三十万股市值可以到千亿人民币,腾讯的股东是百万级别。股东买公司股票就是价值共识,一个币有多少人共识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蔡文胜:
是要币才能发挥价值,只是不一定自己发币,可以用基础币。
币有时候可以作为营销工具,但也要看自己的资源和用户数量。
接下来发展社群更多是发展对项目的认同,而不是发展韭菜。
蔡文胜:
token是比股票更高一级的权证!
蔡文胜:
有人认为,在区块链世界,代码即法律,代码即信任,怎么看?因为代码上链不能修改,所以就是法律效应,而这个法律大家都遵守自然就可信任。
蔡文胜:
虽然区块链已经起来,整个数字货币市场也才五千亿美元,和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比实在太少。
林嘉鹏:
我觉得核心还是共识问题。还有就是社区支持,加上技术的进步。
蔡文胜对话刘峻:区块链未来会先改变那些方面?如何改变?
刘峻:
有个现象,读哲学的人,最容易理解比特币,如吴忌寒,喜欢自由的更理解比特币——同意,去中心化本身就是哲学理念,不是从区块链开始,也不是从十年前的web2.0开始,而是从几百年前的英国保守主义传统开始的,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里德曼一系之所以是经济学家中之最容易接受区块链理念的,就是因为这些思想流派和区块链在范式上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
蔡文胜:
是的,这次区块链革命不是美国人来主导,更多是自由主义者发起的。
刘峻:
是,尤其在国外。哈耶克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的数字货币之父。
蔡文胜:
人类一直都在追求自由之路努力,但得到自由的权利以后,又想把自己观点强加给群体,又变为中心化思想。
刘峻:
所以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如果真正普及了,对人类社会结构的冲击和影响会是史无前例的。长远来说,平行和共存的难度很大,因为本质上不兼容。
蔡文胜:
刘峻你多多讲一下,区块链未来会先改变哪些方面,如何改变?
刘峻:
首先是生产关系,包括组织结构,譬如传统vc、企业的形态都会变化,制度经济学里讲企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这是交易成本最低化的一种组织结构,区块链时代这点有可能会变了。
蔡文胜:
我也认为企业现有形态不符合社会发展了。
刘峻:
传统vc受区块链的冲击可能会很大,其实咱们做这行的,很多都或多或少意识到传统vc的体制问题了,譬如好不容易投出一个百倍项目,结果自己只能分20%,八成都得分出去。譬如到期就得清盘,不能长期持有,结果这么多年下来,投资中国互联网挣钱最多的是msh、软银和雅虎,vc挣的钱只有战略投资人的几分之一都不到。
蔡文胜:
现在已经不少数字货币基金出现,规则也变化。传统vc不改变很难适应区块链。发token做基金也让lp随时可以套现走人。
刘峻:
金融机构肯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其实是互联网巨头,无论谷歌、亚马逊、fb还是bat,都是严重中心化的,甚至超过传统行业,他们要革自己的命会非常困难。搞不好就会成为区块链时代的诺基亚和柯达、联想。
刘峻:
再往后,宗教、政党、工会、黑帮……这些传统组织都会逐步受到影响,国家的逐步衰败和消亡理论上也是可能出现的。当然没有区块链,国家也会衰落,上次你看过的我那篇文章已经在讨论这点了,不过现在看那篇文章又有点过时了。其中一些中心化程度最高的企业、组织和XX受到的影响会尤其明显,互联网时代遮遮掩掩勉强糊弄过去的一些问题,到区块链时代恐怕不可调和。而且区块链时代会有一个特征:理念的重要性会变得极其重要,远超过互联网时代。真正持有去中心化理念的,彻底、坚决,是在最终的长跑中胜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眼下的一个例子就是近几个月的交易所排名变化,一心等着被招安的宋江,结局远不如去海外自立为王的混江龙李俊。
蔡文胜:
是的,交易所还会变化,变革开始都山头林立,要运气加勇气加谋略才能走到最后。一个巨大技术创新来临,前面领跑的往往难走到最后,而是在用户爆发时期能够发力形成规模,才是最后胜者。
2000年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对今天区块链有何帮助?
刘峻:
我赞同易理华说的“去年挣的都是趋势红利”的观点,但是80%的项目会死可能还是保守了点,我觉得可能会到95%,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项目,死亡率至少在95%以上。当时一位互联网大佬叫叶克勇,资金实力在当时的互联网圈要比现在币圈所任何一位大佬都强得多,他融的钱比当时的三巨头(相当于现在的BAT)新浪网易搜狐的市值加起来都高,现在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没几个了。
互联网和区块链两个行业确实不能完全类比,说实话我觉得互联网行业其实背叛了当初的理想,目前行业的中心化和垄断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洛克菲勒时代的托拉斯。但是在死亡率这点上,我觉得区块链(至少ICO项目)会超过互联网,20年前那一拨创业者里,投机成分没现在多。
蔡文胜:
叶克勇就是China.Com中华网。重读2000年那波互联网发展历史对今天区块链很有帮助。
赵东:
我现在对于ico项目的建议是,不要着急公募、上交易所。项目落地前只拿私募,私募投资人承担时间风险和项目落不了地的风险,项目落地后再搞公募,上交易所。不要让散户投资人投资尚属于空气阶段的项目。公平的逻辑是:散户投资人承担有限风险,有限收益,机构投资人承担高风险,才享受潜在的较高回报。否则,机构投资人散户化,有何存在意义?
蔡文胜:
上交易所可以作为营销的一部分,但作为核心就完蛋了。
常拜不败:
我的意见是ICO团队自己买自己的币。开发团队作为投资者,公平参与ICO。
蔡文胜:
给常拜的“如果一个项目,一开始就上涨,一定是错的!”点赞。
刘峻:
钱的多少不是决定性因素,对创业团队甚至往往是负面因素,凡是一开始就拿了大钱、资源很多的公司,譬如中华网、飞信、曾经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lycos等等,后期没有一个能发展好的。能成功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几个小伙子一穷二白,从零干起来的。钱一多,机制也会出问题。凡是在创业阶段飞快地拿了很多钱的公司,后面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滴滴、OFO的原罪。
蔡文胜:
所以整个区块链需要来一次更大低潮,才能筛除那些投机行为
帅初:
这个事情2014年发生过一次
蔡文胜:
那次规模不够大,还只是小范围,需要更大级别的地震
关于币本位的探讨:
赵东:
我有一个新逻辑,以前投资逻辑是以“卖出”为退出,如果你相信token是未来,那么“买入”就是退出,退出法币世界,进入数字世界。
这个逻辑是李笑来当时给我讲比特币时用的:2013年我也曾经很天真的问过了笑来:比特币涨到多少你会卖掉套现?笑来说:为啥要套现,比特币就是现金啊!
Roy
厉:
东叔的LP都是币本位的,法币基金就有这问题
怀阳:
我不是不认可东叔,何况币本位至少个人数字资产上亿,没有几亿资产,谈币本位都是不太现实。
蔡文胜:
但有一点要记住,现阶段法币基金还是占据统治地位。虽然区块链已经起来,整个数字货币市场也才五千亿美元,和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比实在太少
Roy
厉
:token 投资这块不一定哦,而且有可能会加速发展,也许币本位就是入行必须接受的思想
蔡文胜
:整个市场还是差距很大,需要引导二级市场资金进来。
怀旧:
这个时代对于我们这些人最大的价值是,曾经想蔡总,吴世春总这些大咖都是我们的偶像,但是今天却可以合作,在一个群里聊天甚至成为合伙人,我很感恩。
蔡文胜:
哈哈,如果我们不跟上,很快你们就不理我们啦。
Roy
厉:这里问题来了,到底是币圈迎合主流资本市场,还是主流资本市场入乡随俗?
蔡文胜:
币圈不用去迎合主流,但如果合适交流,双方都得益。
常拜不败:
只有一个稳定贬值的货币,才能安心开发程序,即应用超过母链。
蔡文胜:
我同意未来应用会超过母链。
蔡文胜:
谁知道ripple起来的原因?
Justin
:其实是这样的,ripple好歹也是个2012年的老币,比99.99%本群的人做的区块链都早。把当时的人熬死了,自然就涨起来了,我觉得如果到今天没有100亿美金以上才奇怪。
蔡文胜:
我觉得管理团队占比很大,流通盘小也有关系。
林嘉鹏:
这个我不同意,V神持有不到5%
蔡文胜:
V神如果持有更多,ETH不是这个价格。
蔡文胜:
BTC和ETH都是去中心化的典型代表,ripple其实是带中心化发展,包括基金会股东控制比例,这是很有意思的。
Justin:
ripple应该是只有公司的,股东只有股份,应该是没有币的。
蔡文胜:
所以说不是绝对的去中心化,股份公司结构也可以很好的发展区块链。
蔡文胜:
区块链如何改变证券行业?现在的交易所已经改变交易方式,未来如果大部分都是币,原来的证券公司只好改做数字货币。
蔡文胜:
希望这个群的讨论能够继续这样氛围,我们的讨论或许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区块链,包括能对政策监管机构有参考意义,那大家都很有价值啦!
蔡文胜:
打击传销每个人都支持的,我们群里的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常拜不败:
人类的经济就是一场危机,从开始就注定的了,比特币区块链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可能是这场危机的开启者同是也是解救者。有些人是不可能看到这些的。
蔡文胜:
如果不努力让他们看到是我们的责任,看到没有变化那是运道。
刘峻:
现在好多人希望得到政府理解。我的逻辑上,如果要得到政府理解才能生存,说明数字资产没有存在的价值——完全同意。抱有幻想的,最后很可能是半吊子区块链,参考我前面说的宋江和混江龙李俊的故事。不过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传统是和区块链比较那个的,这方面兼容性最好的是英国,从《大宪章》开始,英国的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判例法),都是和区块链兼容性相对最好的
蔡文胜:
对于个人来讲,哪里都可以发展,区块链没有地域国界限制。但是希望我们国家能相得益彰。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因为有政策限制,巨头一时无法进入,给予区块链创业者机会。
蔡文胜:
人类发明无数东西,但又不断推翻原来的发明,为什么无法跳过前面发明而直接创造最佳的文明方式?
陈伟星:
因为技术没成熟
蔡文胜:
道理好像这样,但或许真有神存在,让人类多走弯路。
蔡文胜:
工业革命以前,要发现一个新技术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是偶然才得到发明。
蔡文胜:
是演化越来越加快,也可能真到末法时代,每个物种疯狂成长拉高以后就是下跌消失。人类越来越机械化,机器越来越人性化。
蔡文胜:
我说过,区块链的最高级别是神学。
蔡文胜:
最后的讨论话题:区块链如何理解?区块链的底层架构是数学逻辑,中层思想是哲学思考,最高层是神学信仰。
蔡文胜:
数字是人类最原始的认知,也是最简单易懂的认知。区块链底层都是关于数学逻辑,不管是技术架构,还是哈希算法,还是拜占庭密码学,都是数学组成。区块链发展起来,会改变原有组织制度,改变原有商业模式,改变原有的权益思维。如果没有真正的认识是无法接受这个改变,具有哲学思考才能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区块链发展出第一个比特币,虽然很多不足,实用性不好,交易慢,手续费高,没有任何国家主权背书,也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做支撑,完全就是信仰。而且这个信仰类似对基督对佛陀的信仰,那就是神学!每一个币都是一种信仰!
蔡文胜:
物质到达一定高度,数据就变比物质重要,而数据可以交易就是数字货币。
蔡文胜:
很多技术创新被认同都会比夸张价值,慢慢回归价值增速。
蔡文胜:
最后建议大家阅读几本通俗的书本:KK的《失控》《必然》,《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喜欢投资币币可以看《伟大的博弈》。KK在《失控》里讲的很多内容都会在区块链社会里兑现,特别提到人类社会结构可以像蜂巢那样。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可以帮你开拓区块链的哲学思维。
04 初五,第四场,主群&分群公论区块链:项目如何落地
今天,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在群内发表观点称,大家关心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怎样赚更多的钱”。而是,如果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参与更恰当?
360
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进群后表示,每天看着群雄激辩,仿佛在和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对话。
随着区块链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娱乐vc投资机构以及传统互联网大佬所认可,大势所趋,未来,已至。
一、分舵也来搞事情
今天,著名区块链社群“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的分舵—— 三点钟区块链文化娱乐大群,在群主
TFboys
及吴亦凡的幕后推手、音悦
Tai
创始人张斗的发起下,针对Token发行的过程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1、
一花一世界,一个Token就是一个生态,你发行的到底是不是Token?
2、
万物竞生,同类Token的竞争未来也会异常的惨烈,你的Token凭什么能活下来?
3、
发行Token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的重生和再造。你真正准备好了吗?
张斗认为,
Token
绝对不是
ICO
圈钱的工具,而且从今往后圈钱的
ICO
绝大部分会胎死腹中。
而针对第二个问题,张斗认为应落地生根、早下手广积粮。设计Token的逻辑和生态相对容易一些,但是要执行更主要是看团队和资源。
曾庆荣认为,想要活下来应考虑业务逻辑与技术架构是否清晰合理,产品开发进度,是否与项目深度耦合,业务拓展线是否合理,市场口碑,参与者数量及活跃,还有团队和资源等等。
二、大佬探讨:
如何用正确的姿势投身趋势?
暨量子链创始人,著名区块链技术专家帅出、金牌编剧于正、知名投资人隆领资本蔡文胜的干货分享,三点钟群今天的联合群主为
詹川、
Hui
。
詹川,国金投资合伙人。Hui,容铭投资的创始合伙人。
今天Hui邀请了容铭投资深度参与的四个项目创始人就区块链底层技术发展路径、国际金融监管合规️下的区块链发展、医疗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场景的落地等问题展开探讨。
今天首先出场的是ArcBlock创始人@RobertMao - 老冒与容铭投资合伙人@西门柳上@容铭投资。
@RobertMao -
老冒,
ArcBlock
创始人。曾获得网易丁磊站台。
丁磊曾称非常看好其引领区块链
3.0
推动技术落地的前景,决定参与早期投资并亲自担任
ArcBlock
项目顾问,以自己的经验和专长来推动
ArcBlock
的成长。
@RobertMao -
老冒:一开始我的目标是完全从应用角度来出发的,因此考虑的是一个在区块链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的一个应用。
当我们开发应用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区块链的理想如此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
要开发一个区块链的应用,我们面对的是还相当不完善的底层,各种各样的技术、概念让我们自己也是眼花缭乱。
@
西门柳上
@
容铭投资:
94
一刀切的消息就出来了,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是坏事,相反这是一次挤泡沫的过程,是对认真做事,做大事的团队的奖励,可以真正的以终局思维来思考全局的问题。
@RobertMao -
老冒:作为我的一贯习惯,既然底层还不太完善,那么我们就自己从头开始,因此为了做应用,我们自己先做了个自己的基础框架起来。
作为框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因此我和几个同行去讨论取经,结果,大家第一感觉说-- 你这东西我们也太需要了~
原来这些问题和困惑并不只是我们自己遇到,而是几乎每一个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团队,都会经历这个从兴奋、到迷惑,到茫然的过程。
区块链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不太看得清,一点不要怀疑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
@
西门柳上
@
容铭投资:10月份回国的时候,老冒跟各种新老朋友密集交流,收集正面和反面的各种意见,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区块链应用落地的问题。而爱西欧的事情也在整个过程中同步推进,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所有的都基于如何建立强大的共识这个最高策略。
@RobertMao -
老冒:2013年,硅谷开始流行谈Blockchain,我参加讨论学习才了解到原来这是比特币里的数据结构,可以拿来做更多应用。说实话,我也没有能一下子理解。
在几次讨论会上,我都以挖过币的老手自居泼冷水。直到我看到我的微软同事Flavien,现在我的熟悉科学家,从微软离职去搞染色币,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
Flavien是我遇到过的最厉害的程序员之一,过去团队的明星程序员。当看到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如此重视一个自己没有足够重视的技术,我觉得必须要警惕,因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认知没有到位。
@
西门柳上
@
容铭投资:我们一起总结了一个好的区块链爱西欧项目,要从这三个方面看:技术支撑面(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愿景想象面(核心之一是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后将会如何?)、架构逻辑面(核心之一是
token
经济学),至少要有
2
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后面就是围绕三个方面不断扩大共识以及夯实。
@RobertMao -
老冒:这些认知的提高,是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是在各位朋友同行们的支持之下,逐渐提高的。
对新生事物,例如区块链和爱西欧,最重要的是在思考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在区块链时代,需要所以的人都有创新精神,打破常规,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也就是形成我们自己的共识。创业者需要创新,投资者也需要创新。
在我们决定采用爱西欧方式来进行这个项目的时候,正好是我国打击爱西欧的时候。
当时另一个关键消息是美国的SEC出台了一篇针对DAO调查的结论性文章,这对美国的公司是个关键节点。
在此之前,爱西欧合法性非常模糊,在此之后,律师们至少知道哪些不能做了。
因为我们理解的爱西欧,不是一种圈钱和融资工具,而是对
tokenize
后的数字产品进行众筹(
crowdsale
)的方式。
我过去对区块链的理解,觉得区块链有两个最主要的价值:
1
、大幅度降低了验证的成本;这更容易带来信任,这个大家今天可能都认同了,算是共识了,我就不展开了。
2
、降低了网络效应形成的成本。
而爱西欧,恰恰能体现的就是区块链能降低网络效应形成成本这个特性。
@RobertMao -
老冒:以Bitcoin为例,中本聪给出了白皮书和一个版本的软件,正是让一群好奇的人去参与挖矿,才形成了最初的算力网络,才能逐渐成长到今天。
成功的区块链项目,都是从一开始就建立生态,让一群人一起参与进来,发动群众力量。
这就是在早期就开始培育社区,就开始形成网络效应,反而产品是后行的。
@
西门柳上
@
容铭投资:爱西欧本身就是一个把广大用户纳入生态的过程,越多人加入后续项目运转才越有活力。很多最优质的项目都是全公募无折扣的。如果项目不够优秀,早期给私募投资人的折扣就是贷款利息,是需要后续真正的用户来还的。从咱们投资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判断下,一般折扣越大,项目越虚。
@
西门柳上
@
容铭投资:国内项目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完全不考虑代币经济模型的设置,从募资折扣募资对象就没想清楚,到代币经济激励机制不在乎(比如作为medium ofexchange的代币是有可能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上涨的),未来跑路还好说,如果真想把项目做下去,早期没认真考虑的这笔债是要整个生态来还的。
但通过这个爱西欧的过程,我通过实践证实和加强了这个认知。比较有趣的是,我是一个技术出身的,一直还非常技术化,至今还写些代码的,这两个价值其实和技术没关系,也常常是从技术维度看区块链和爱西欧非常容易忽视的。
@RobertMao - 老冒:我个人觉得,好的区块链项目,一定要尽量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去公幕,而不是思慕一下完事。
而在思慕和公幕的过程中,去中心化程度,能否不贪婪,是考验团队的重要指标。
36
氪记者小明问:帅初多次提到去中心化和高TPS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又提到游戏等场景是非常合适的应用场景,大部分都是高并发的。你怎么看待去中心化和高TPS之间的矛盾?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还在发展早期,链本身还有很多问题没完善,那么早发现跨链等中间件没有太大意义,你怎么看?
@RobertMao -
老冒:这个问题很好,是的,中心化和高TPS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又一个著名的CAP定理,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
因此任何一个系统都是针对其需求作出一个trade off,选择放弃一些来获得另外一些。
比如DPOS就通过少数代理人来获得较高的TPS,但毫无疑问其去中心化程度就有所减少。
区块链还在发展早期,链本身还有很多问题没完善,那么早发现跨链等中间件没有太大意义
”
其实是不对的,只要应用有跨链的需求,就有开发的意义。
我认为未来区块链是不太可能统一在少数几个链之上的,即使未来区块链的协议能得到较大的统一,实际一个应用运行的链很大可能是多个。因此应用能支持多个链,可能是基本需求。
李想—共识资本:
我们看到从17年爆发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token 诞生了开始看不懂的“空气” 后来渐渐走出来的底层公链很多观点都认为18年是机构年公链不会多数量庞大的垂直领域应用场景结合区块链的项目越来越多从您的经历来看,18的区块链项目存活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我们排除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必要条件)。
36氦:
未来DAPP或者APP的底层技术形态是怎么样的?不同的应用和场景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同,有的只用到了不可篡改,有的用到了代币激励机制,有的只需要私有链,不同需求对应用的深度不同。你尝试过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吗?你认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哪个市场最大,并且分别适用于哪些不同的场景?
@RobertMao -
老冒:我个人怀疑私有链有没有价值,联盟链和公链都有其场景而有价值,公链无疑是最有潜力的。
蔡文胜:
现阶段是公链为基础,以后私有链会是很好补充,同样有价值,而且是具备长尾价值的。@老冒
如果区块链只有公链真的狭窄而限制发展,公链最具有价值,但私有链也很多应用场景,特别以后一样有个人企业的隐私保护问题。不会全部开源公有化。
Robert_Mao
老冒:我们看到从17年爆发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token 诞生了开始看不懂的“空气” 后来渐渐走出来的底层公链很多观点都认为18年是机构年公链不会多数量庞大的垂直领域应用场景结合区块链的项目越来越多从您的经历来看,18的区块链项目存活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其实我觉得
18
年是对各个区块链项目严峻考验的一年,很多项目都需要今年落地。要能在接受考验而不是沦为空气,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05 初六,3点主群与3点文娱群:什么才是好项目?区块链未来在哪里?
周愚人:
代币是区块链运行的核心机制之一,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思想和技术实现方式。但是我觉得不是所有的东西去中心化就是不好的。
问:
比特币规模很大,流通量不大,但每天波动超过10%,这样很难作为只顾,也不是一个有效的“数字货币”,是这样的吗?
马昊伯:
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支付,只要转账方便,流动性好。之所以大家不用西瓜换大米,是因为不方便嘛。数字货币之所以能做支付,是因为二级市场有价格吧。没人用股票支付因为流动性不如token好,比如阿里巴巴股票只能在纳斯达克交易,中国人想买还得换美金。
其实行业里面的好多老朋友,真的对比价波动,也就念叨念叨,不会去换法币。特别是最近交易所的法币渠道不健全的情况下。
问:
大家都说去区块链是经济体,那么是不是可以测算这个体的体量最大可以多大?比如就说对标黄金,或对标美元m1+m2,或对标VASA结算,或对标全球正版音乐/游戏/图书版税市场容量,是不是做一个测算,来定token的量,再从用户感知层面来设计token的量,包括爱西欧价格等等,是不是可以给用户更确定的感觉,至少让人感觉是在玩真的。
马昊伯:
区块链的世界已经这样了,pos的系统就是把腾讯股票跟q币融合了,我觉得存在即合理。我觉得任何去中心化的系统,必须能够自我激励能够盈利。
问:
怎样把账本公开透明真正从用户体验层面解决了?现在项目也好,基金也好,个人投资者也好,天天吹牛,动辄号称百倍千倍万倍,如果要对外募资,能不能把账本理顺一下,公开一下,体验最好一点让人看?如果要做业务,资产隐私和税务问题都是次要问题。
点付大头:
你今天去工商银行存100,工商银行给你100 IOU,原来是写在你的银行卡里,现在写在区块链里,你的区块链账户,那不是一样的么?这100IOU通过区块链传播。
区块链未来的行业发展有哪些?
刘飞:
我能想到的几个有需求点:1、区块链基础设施(公有链、矿机等);2、去中心化交易所(DAPP可以调用,流动性好,廉价);3、IM+钱包+投资(合规前提)有刚需,入口级应用,imtoken起来也是靠投资但没解决社交需求;4、自媒体,大多数人不愿意研究太多,需要大v指引(说的不是群里各位);5、中心化交易所(每个大的投资机构都想有自己的交易所,钱不多技术门槛不高。现阶段入口级应用)5、区块链创业咨询公司。
游戏这种离钱进的项目,真的可能是最早落地好的项目。如果未来细分有可能。但对于大型综合类的确实难转变。可能细分是后进入的交易所的机会。为了一次性的兑换,要去再找个网站——注册——充值——交易——提现——等到账,这游戏还怎么玩。所以这个一定是兑换点来做的,像机场那些兑换处一样。手续费贵是贵点,但是给大家剩了时间和精力,贵有贵的道理。日常生活中的兑换会占非常大的比例(对比外汇兑换和外汇交易),我觉得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开放接入DAPP一定是应用使用的方向。区块链是个底层技术,要做的是让用户没有感知的使用就好了。
点付大头:
资产上链必须要合理合法合规,trustline 不是通过技术互联的,而是通过Gateway,通过trust本身。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现在缺少的是价值中介(oracle和数字身份)。所以不必讨论trust问题,问题本质是价值中介上链。石油币可以看作一个典型的金融资产,也可以看作是oracle上链发行的资产。未来这个是主流,我感觉好多一群玩金融的人怎么进入极客的怪圈了,反而自己看不清了。未来肯定资产上链是主流,房地产资本上链也可以,只要有中介愿意上链发行,合理合法合规就可以。
Roy 厉:
我最近还看过一个项目只是在密码学上有一些改进,对Fp有限域模运算和欧几里德算式上运行更经济,一看就是做芯片安全的人搞的。虽然我不支持这也拿出来做个链,但确实有于群主说的基础设施缺失,但龙头机构并没有实现技术的马太效应。
DoveryWan:
这个我们可以分成一个spectrum来看,一端的是blockchain native(原生区块链),另外一端的是blockchain enable(区块链赋能)。原生区块链有四个方向:scalability,programmability, eco friendly, and anonymity。区块链赋能需要寻找符合三种属性 1)需要产生一定范围的共识2)需要花费高成本进行信息真实性验证 3)有大范围 data network effect的。
Roy 厉:
总结:以太坊eip的混乱和不作为,给了aelf这样的后来者很大的机会,如果aelf主链出来后执行合约效率更高,那很可能会吃掉一部分本来属于eth的增量市场,因为未来吃螃蟹的那一批dapp还是会做技术评估,对公链执行效率有要求。
Jone:
区块链的趋势已经确立,不以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为转移。目前,各国对区块链技术的热情与日俱增,但对数字货币则有着不同的态度。普遍而言,大国的态度是不动不拒,让本国的企业参与;小国则热情程度高得多。依个人愚见,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加速器,其价值载体的地位已经获得普遍承认。在2018年,大量传统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将融入区块链。可以预见,我们将像迎接“互联网+”那样迎来“区块链+”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