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张爱玲的一生,如此那般曲折、坎坷、晚景凄凉,有人说那恰恰是她的高级。
然而我看几年前结识的老高,50多岁,至今未婚。
在别人眼里他似乎注定要颠沛流离,禹禹其一生,而在我心中,他却越发活的明白,活出自我。
论说
一个gay最高级别的自在,便是忠于自己的坦荡
,尤其在这仅存着低级自由的圈子里。
自 尊
张爱玲自小家室显赫,却因一直不受继母的待见而遭受无端的苛责、凌辱。
父亲不辩是非,父爱在张的身上缺失已久。
继而在张17岁那年,她毅然放弃了一切
富贵
荣华,甘愿跟随贫苦的母亲度日。
张曾说:“
如果一个人连尊严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
而老高在他25岁那年,由于父母安排的一桩婚事,出柜,成了他当时的“不得已而为之”。
那个年头,父辈对同性恋这个词还概念模糊。
老高在俩老面前说他喜欢的是男人,简单干脆。
当即,
一个巴掌响彻在其耳畔。
母亲被吓哭,抱着头抽噎,哗然而下的泪水也不知是心疼还是悔恨,也许都有。
老高回忆说母亲临了的一句话:“我恁生了你这个孽子”是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他说25岁前他在长辈眼里乖巧懂事;家有祖辈留下的多处地产,父亲和叔父所合资的工厂里有工人无数,在外人眼里,他即使庸碌一生,也坐享其成,可谓当时的人生赢家。
但自25岁以后,老高却得从无开始。
他单枪匹马的来到人世间,今后也得一个人笑对生活所给予的一切。
老高寥寥的和我打趣,断然不行婚事而与家里断绝关系,继而在被赶出家门。
那几年,恐怕都是身无分文,有的只是年少的轻狂。
他半工半读的供自己念完大学的最后一年,索幸在导师的引荐下,去了一家还算体面的单位,吃住倒算是不愁了。
但我也听说,由于各别缘由,老高在原单位没呆上半年,之后便拿着一笔钱,辞然远行。
遐想飞翔,愕然无疆,在那个年代,还是个同性恋,谁都替他感到无奈。
他对年轻时的往事总是轻描淡写,但
生活哪那么容易。
他被一个身为gay的骄傲的自尊裹挟着,受不来不公的待遇,只要发现有人对他的生活指指点点,他就选择离开。
起初,他的离开至多只是从东门到西门,后来他干脆选择告别一个城市,逃离一个地区...
年轻人,有劲闯,孤独倒让他没有了牵盼,于是他只有也只能选择远方,反正那些年老高说他不后悔,至今我想也是。
有时我想,他那个年代大可不必做的如此决绝。但老高的觉悟比我高,因为他的自尊,让他慈悲...
自 立
又说道,张爱玲跟随母亲,度日艰难。然后在那个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年代,母亲并没有给予张很多。
自私的母亲草草的跟了一个男人远赴欧洲,独自留下张一人四处飘零。
母亲的远走让张更早的独立,自此她抱着小说稿,一家家敲杂志社的门。
也是从那时起,
《沉香屑》《倾城之恋》《金锁记》相继震惊了整个上海。
张爱玲说:“
出名要趁早
。”可能不免有些庸俗。
然而以gay的身份来体察,
只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独立,才能以此换取人格的独立。你越成功,你才越有资本站在高处,才继续有勇气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
,你的一言一行才能被人在意,而不至被人提及时,他们总说:“你说那个同性恋啊...”
所以我觉着
出名要趁着年轻,同志越是要早早自立
。
也可能是我过分警觉了,但愿是吧。
但在老高那个时候,绝对是这样,因此在他年轻时候,走南闯北,只要能有钱,什么都肯干。
汽车售票员,餐厅服务员,卖报工,他都干过。
在近30多岁的时候,他在云南和一个工友倒腾过玉器的生意,瞎打正着,大赚了一笔。
也是在那时,老高说他遇见了他人生中真爱过的男人...
ps:老高其实不姓高,八成是我杜撰的人物,是我从一个年长的朋友那里听到的一个故事
另外还有【
勇敢
】和【自控】两个章节,好像写的有点长,留下期推送把,笔也快
没水
了....
文丨彩虹兔丨兔子君
图丨部分来自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