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头条  ·  陕西一学校拟晋升 ·  2 天前  
西安头条  ·  陕西一学校拟晋升 ·  2 天前  
896汽车调频  ·  陕西今年将建成1条高铁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江苏怎么人人家里都有一台打印机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7-26 12:00

正文


鸡娃是中国家长们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在江苏,这套技艺已经被锻练得炉火纯青。


学习桌椅护眼灯是标配,计时器点读机学习平板是刚需;即使生病打针,家长还要专门叮嘱医生打左手。


如果你曾经在网络上观摩过江苏家长们的鸡娃心得,一定会注意到这个神奇的现象——书桌旁永远有一台打印机。


这些江苏家庭,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要配个打印机?



江苏鸡娃,

从幼儿园开始



在中国人“关键”的一生中,中考自然算得上一个格外重要的节点。对江苏考生来说,六月份刚结束的中考更可谓是一场恐怖的试炼。


中考前夕,江苏的学生们每天早六晚十一,为了能考上高中,放学回家也要悄悄内卷。补习班的各种大作业和小测验要做,老师在家长群里发的补充资料和习题还得练,这个时候,家里的打印机就派上了用场。


打印机一直工作热得要冒烟,奋笔疾书的学生们也丝毫不敢懈怠,毕竟一不小心,可能连高中都没得上了。


1983年,为发展职业教育,我国出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规定[1],自此之后,职业中学招生比例一路上升,到九十年代初期,职高和普高招生比接近1:1[2]。


但从1994年开始,职高不再包分配,对学生们的吸引力减弱,再加上1999年高校开启大规模扩招,上普高更有希望念大学,报考职高的学生比例自此开始大幅缩水[3], 2021年,全国职高招生占比在三成左右[4]。


但在江苏,职高的招生占比高达四成[5]。 就算你卷到每天007,还是可能因为不小心答错了一道大题,而被甩进后百分之四十的行列,被迫分流到职高或技校。到那时,再想考好大学、往上深造,已是难上加难。



江苏省中考施行严格的分流政策,一招不慎就有可能无缘高考 / 图虫创意


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高中,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们就要未雨绸缪。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幼升小衔接指南更是触动着江苏家长们敏感的神经。


一项针对江苏省无锡市的调研显示, 有三成以上的家长都对孩子的幼升小衔接过度焦虑, 而坚持顺其自然或放松散养的家长仅有两成左右[6]。


要背下五十首古诗、掌握八百个汉字、学会百以内加减法,还要掌握幼升小的面试技巧,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在焦虑的父母的敦促下,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跟着机构学教材、做作业,小小年纪就背上了学习的重担。



白天上班在职场打拼,晚上做兼职教师演算鸡兔同笼,这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常态 / 图虫创意


等到考试通过,如愿上了心仪的小学,你以为这时可以松一口气,殊不知这不过是漫漫内卷路的第一步。


2009年,江苏苏州、淮南、南通三市就已有近九成的小学生参加过各类文化课补习班, 还有近三成的小学生曾请过家教[7]。在内卷尚未在国内蔚然成风时,对比深圳、武汉小学生仅七成的补习班参加比例[8],江苏小学生可以说是在卷教育的路上已经遥遥领先。


2021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全面推行“双减”政策,仅一年,全省就关停了八千多家辅导机构[9],江苏此前课外补习教育的兴盛可见一斑。


但双减并没能削减家长们鸡娃的热情。2021年,苏州市居民人均教育支出达3268元,占居民总消费支出近8%[10]。


江苏学子们在下了课之后,依旧有数不尽的培训班、研学活动要参加,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家长们人手一台的打印机也没闲着,一个月至少能消耗完一整包五百页的打印纸。



江苏教育的卷,

是刻在基因里的



在职校学一门技术,从此靠手艺吃饭,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对于江苏家长们来说,送孩子上职校,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自明清以来,江苏就有重文崇教的传统。明清前后五百余年,苏州诞生状元三十余人,数量之多,堪称天下第一[11]。乾隆年间,无锡更是出现了“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况[12]。


受到文化传统的熏陶,江苏人一直都对教育十分看重。


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江苏省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口近16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两成[13],位列全国前五[14]。


而作为不断鸡娃的江苏家长,他们中更是有超过半数的人都达到了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15]。人均大专学历以上的父母,希望有一个学历硕博以上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把自己的期望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孩子,让孩子也把考上好大学、取得更高学历作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16]。家里打印机吞吐出来的大试卷和考试题,就是他们为了孩子向上攀升架起的桥梁。



坐落在秦淮河边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见证过无数学子鱼跃龙门 /  图虫创意


但出现这样的局面,也不能怪江苏人学历崇拜,毕竟,在江苏的经济模式下,高考已经是当地人能实现阶层跃升的最便捷的途径。


提起江苏,尤其是苏南一带,相信你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鱼米之乡的富庶图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南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探索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村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苏南模式”[17]。


在苏南模式之下,各县域都依托自身优势,发展起自己的主营产业 ——张家港的冶金化工产业[18]、昆山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19]、江阴的服装纺织和装备制造业[20]……一座座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不少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被吸引入驻,为江苏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容忽视的力量。


江苏人民的生活也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下红火起来。2023年,江苏全省GDP超12万亿,仅次于广东省[21]。全省十三个设区市,有五个GDP总量超万亿,成为中国首个拥有五座万亿城市的省份[22],一个市就能顶其他地方的一个省[22]。


但是,与珠三角地区的“珠江模式”和江浙地区的“温州模式”相比, 苏南模式格外依赖政府的主导作用[23]。



“天下第一村”江苏省华西村,在“苏南模式”指导下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帮助苏南人率先实现了共同富裕 / 图虫创意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进下,苏南各乡镇兴建产业园区、引进外资企业,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对于当地百姓来说,虽然日子过得更好了,但他们依旧主要是靠出卖劳动力来赚钱[23],并没有足够的家业来给子孙辈继承。


无法继承家业,又不想继续卖苦力,摆在江苏学生面前的就只剩下一条路——卷升学。



教育竞争,

江苏依旧“散装”



苏南模式下,各县市优渥的经济发展水平,恰好为江苏考生卷升学提供了可能。


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政策[24],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密切相关。


依靠苏南模式,江苏各县市为发展教育积累了充足的财力。 2020年,江苏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高达2419亿元,位列全国第二[25]。



江苏省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园环境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江苏省高中生在全国竞赛中屡创佳绩  / 图虫创意


在此基础上,江苏评选出了一批四星级高中。


所谓四星级高中,是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对普通高中实行的一种等级鉴定。要想达到这个等级,有一系列要求,包括:学校面积超66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8000元/生、至少每11名学生就要配备一位老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不能低于六成[26]。


即使评选条件十分严苛,2019年,江苏全省580所普通高中,还是有多达308所被评为四星级高中。 而这些四星级高中,有七成以上都来自县城[27]。 也就是说,你根本无需出生在市区,就能跟省会城市的学生一样,享有宽敞明亮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经验丰富的老师。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出生在县城的江苏学生提供了希望,人人都希望能进入师资力量强劲的四星级高中读书,为考上好大学做准备。但这也导致参与升学竞争的人数更多,在升学比例固定的情况下,江苏省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并由此走向养蛊模式。



江苏学生的课程内容更复杂,江苏省高考试题被网友们称为“地狱难度”试卷 / 图虫创意


更何况,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在不断缩减普高的招生比例。


正如前文所说, 江苏省普职分流比例远超国内均值,这与当地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苏南模式的兴起,最初依托于本地的乡镇企业,像纺织厂、冶炼厂这样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工厂中的主要劳动者基本都来自当地。等到苏南模式随着时代发展,开始向外招商引资,当地的劳工雇佣模式仍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8]。


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外资企业,在里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可能就是你家隔壁村的二叔。


这也导致江苏对于工人队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可以说, 没有当地人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撑,江苏本地的制造业领先优势根本就无法保持下去[28]。


企业和政府为连维持经济发展合作,江苏就这样成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先行地[29]。


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能够在江苏全省建成50所左右世界一流的中等职业院校[30]。为促进职高学生全面发展, 苏州市还出台“3+4”、“5+2”等多种职高培养模式,让中职学生也能像普高学生一样继续攻读本科[31]。



“普职协调发展”是为了让不同的人能人尽其才,不是唯分数论,而是根据孩子的天赋和社会需求进行培养 / 图虫创意


在一个全民鸡娃卷教育的环境中,如果你出生在苏南,已经能称得上幸运,至少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为你的卷提供助力。 如果你出生在苏北,那才叫一个妥妥的地狱开局。


不同于地理位置优越的苏南,苏北并没能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江苏的十三个省份中,发展水平始终处于落后地位[32][33]。江苏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苏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苏南地区少了三成以上[34]。


这也导致苏北地区的教育资源远不如苏南。 不仅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就连老师的学历和资历也更差,教师中硕士占比不过1%左右[35][36]。


但是,贫瘠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落后的教育资源现状,并没有让苏北的学生们更多地转向职中。一项针对苏北农村的调查显示,当地人反而更加看重名声,更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学,找一个能像都市白领这样,让自己将来说出去有面子的好工作[37];学生们也把未来能从事像公务员、法官、大学教授这样既体面又有高收入的工作当作努力奋斗的目标[38]。


但这也需要他们与教育资源更加优渥的苏南学生在同一条赛道上彼此竞争,为了能够脱颖而出,他们不得不挑灯夜战用家里的打印机打出更多的辅导资料。


若干年后,曾经边打瞌睡边背书的学生穿过拥挤的赛道,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走上人生巅峰,也许可以百感交集地说一句“当时我用坏了四台打印机”。



图片编辑 / 叶鸣

内容编辑 / 懒羊羊

审核编辑 / succulent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招聘

[1]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

[2]国家统计局.(2023).中国统计年鉴.

[3]戴成林 & 赵晓清.(2024).中考普职分流:何以定分止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88-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5]江苏省统计局.(2022).江苏统计年鉴-2022.

[6]宋梅 & 蒋晓泳.(2023).“双减”政策下家长幼小衔接教育焦虑现象的纾解与治理.基础教育研究(15),81-85.

[7]顾琰,范亚男 & 朱莎莎.(2009).江苏省小学生课外学习现状调研及对策.基础教育(01),55-57.

[8]唐丽静. (2009).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9]现代快报.(2022).“双减”实施一年来,江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减少8442家.

[10]苏州统计局.(2022).苏州统计年鉴.

[11]徐井柱.(2023).东南吴地文化“教化”传承:江南文明的进程与耕读文化的发展.文化学刊(07),216-219.

[12]张亚萍.(2015).苏州崇文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江南论坛(07),25-27.

[13]江苏省统计局.(2021).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受教育情况.

[14]国家统计局.(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人口受教育情况.

[15]李星云. (2012).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  1-5.

[16]杨雯.(2019).亲子间高等教育抱负的异同及其对学业影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