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彻底火了。
上映一周,票房就破了5亿,打破了清明小长假的票房记录。排片更是将《哥斯拉大战金刚》按在地上摩擦。
这部集中了重男轻女,子女抚养,性别对立、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的电影,它所探讨的问题与我们每个人切身相关。所以尽管口碑出现分化,但流量那是刷刷的,再加上主演张子枫不错的演技发挥,票房大火也就理所当然。
对于张子枫,
我最近才知道原来她就是《唐山大地震》里面那个小女孩。
感觉才没过几年啊,就由一个小孩长成了大女主,不得不说,时间真是那啥。。。
值得一提的是,张子枫不但献上了精彩的演技,她还亲手给《我的姐姐》手绘了两张海报,引来无数粉丝点赞,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所以,这年头演员来也抢设计师的饭碗了吗?
先来看看海报设计得怎么样。
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是将一个姐弟嬉戏的画面描述得很到位,氛围很温馨动人。清新的色彩看起来柔和舒适,排版也没问题,整体挺专业的!
另外一张则描述了姐弟俩淋雨的场景,氛围比较沉重,所以用了黑色调。
可以看出来张子枫小妹妹画功是比较稚嫩的,但是她以电影主角的身份来表达自己对于电影的感受,这份诚意就非常值得点赞。另一方面,这两张海报无论是内容还是画风配色,跟电影的主题都非常契合,没什么槽点,对于一名演员,你还想要啥自行车呢?
所以,对于设计来说,技能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深入的理解需求,然后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才是最根本的。
这一本正经的语气,一听就像是又要来干货的样子。
是的,老司机又要发车了!
除了张子枫手绘的两张海报,《我的姐姐》还有一批官方海报,虽然比不上黄海出品的那些海报的质量,但是创作手法都是电影海报最经典的那些招式,很值得学习。下面我就以这批海报为例,给大家盘点一下商业电影海报经常用到的创意手法。
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吧~
这是电影海报中最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
《我的姐姐》的主打海报中,姐姐很茫然的看着弟弟模糊的脸,不知道如何是好,就这么清晰的表情对比之下,姐弟俩的关系就交待清楚了。
这里如果姐姐是其它的表情,就会出戏,没有正确的表达出电影的剧情。
换一个视角,
弟弟看姐姐则是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希望可以得到姐姐照顾。
同样的,如果弟弟是很高兴玩闹的表情,感染力就大大下降了。
其它海报也有类似的对应关系,看过电影的同学可以感受一下。
在其它电影的海报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表现手法。
《猩球崛起》
看眼神就知道谁是保护者,谁是被保护者。
《搏击俱乐部》
通过表情对比,暗示主角人格分裂的一体两面。
除了表情,动作对比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魅影缝匠》
男女主角的姿势分别是坐下/站立,以及正面/背面,通过不同姿势来暗示两者的地位尊卑关系。
所以,电影海报真的不是裁一张漂亮的图,然后排上文字这么简单。
虚实对比经常用在电影海报中,用表达人物的心理冲突。
张子枫演唱的《我的姐姐》推广曲的海报,借用了镜子的概念,通过虚实对比,体现出人物的内心的矛盾冲突,把歌词中的意思表达出来。
虚实对比很多时候都会用到人物的影子。
通过真人对影子的虚实对比,可以暗示剧情,也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
《循环使者》
海报巧妙的用了一个影子来杀死自己,表达了人物命运不断轮回的概念。
《分裂》
男主角有好几个迥异的影子,一看就是性格分裂的意思。
《一个母亲的复仇》
为了复仇,母亲生出恶魔的翅膀,寓意十分明确。就算没看过电影,也知道这位母亲的角色最后肯定会黑化。
《我的姐姐》的主海报中,整个画面的场景非常大,内容很多,但是人物却很小,看着姐弟俩的弱小背景,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大小对比的手法,黄海的海报中经常出现。
《道士下山》
水墨风格的山体占据了画面的绝对面积,代表了大千世界,而道士则小小的,暗示下山的小道士要独立面对整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黑暗塔》
庞大的建筑体,与小小的人物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出主角需要对抗的是整个黑暗世界。
好了,
下面再来两招纯视觉设计手法的分析。
由于电影一般会有多位主演,在宣发的时候,需要尽量让每位主角都得到亮相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物接贴的海报。
拼贴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几何划分,将画面按照统一的方向,或者形式,分成几块,然后将不同人物放入对应的空间中。
《中国机长》也用了类似的接贴方式。
所有的元素都处理成相同的色彩与角度,这样看起来会统一而不杂乱。
也可以从素材出发,按素材的特性来划分拼贴空间。
例如碎开的玻璃。
以及撕开的纸张:
这种结合素材的切割方式,看起来会更自然,而且更加有层次感。
当然,也需要设计师有更强的素材处理能力。
还有一些特殊的拼贴方式,例如在图片上面再叠加照片等等。
多重曝光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种设计手法,被大量的用在摄影和平面设计领域。它可以让一张普通的人像看起来非常具有艺术感,所以很多电影海报都会用主角的大头照去叠加一些别的元素做成海报。
《我的姐姐》也有一张这样的海报。
多重曝光一般要求主图有清晰的轮廓,另外一张图则作为画面的内容来呈现。两张图的颜色最好是相近的,不要有太大的明度差异,不然会看起来不自然。
不过只要处理得当,模糊的轮廓同样也很好看。
多重曝光效果做起来也很简单,大家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行:
一张图负责轮廓。
另外一张图负责色彩与内容。
知道这个规律之后,大家就明白要如何去选择素材了。
OK,
讲了这么多理论,动手时间到了。
下面我拿张子枫的照片来做一张多重曝光的海报。
第1步,
要做多重曝光效果,最重要的一步是选图。
图1负责轮廓,所以尽量选择轮廓清晰、好看的素材图,而且在色彩上要尽量素净一些,偏单色最好。
第2步,
图2的选择也很关键,它负责色彩和内容。
画面内容和色彩一定要尽干净,不然两张图一叠加,画面容易杂乱。
这样两张图叠在一起是什么效果呢?
放到PS里面试试!
第3步,
将人像图做好比例裁剪,放在底下。
然后将风景照放在上面,图层模式改成“变亮”。
就能提到下面的效果:
将人物脸部和头部的细节擦出来,注意不要擦得太生硬,过度自然一些就好。然后再微调一下颜色,就能提到下面的效果:
最后,我们将文案编排好,
一张有点苍凉感的文艺范海报就出炉了!
看到没有,整个过程甚至不需要抠图,
是不是太简单了点?
就是这么简单!
那句话咋说,素材找得好,下班回家早!前提是你要先明确需要找什么样的素材。而如何找素材,其实也是对设计的思考。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OK,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
下篇干货内容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