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nitama讲道理
首个面向华语动漫爱好者的动漫主题电子杂志。功能包括:订阅专栏推送、读编往来。更多精彩期待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别指望男人的情绪价值 ·  昨天  
彬彬有理  ·  邓文迪2.0横空出世!90后东北姑娘嫁80岁 ... ·  2 天前  
宛央女子  ·  亦舒双标又慕强 ·  2 天前  
宛央女子  ·  在上海看了上百套房子后,我认命了 ·  3 天前  
宛央女子  ·  细扒《甄嬛传》里的NPD患者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nitama讲道理

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十四):特摄的系谱和特殊技术

Anitama讲道理  · 公众号  ·  · 2017-05-15 17:38

正文

图片来源:圆谷英二


欢迎置顶Anitama订阅号~


第十四章 特殊摄影技术(曾经)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把连载的专题文章这种东西比作Anitama的观众熟悉的“日本番组”,那到上回为止也算是满一季度份了。上回起进入了一个相对内容枯燥的阶段,不是讲故事的时候我码字的顺畅度就降低了,看字的观众也变累了,因此我们需要来一个阶段性缓冲。


重新来梳理确认一遍,这个《奥特系列通鉴╳本家特摄列传》的专题系列,第一部分是全系列的总起。第二部分起正式以时代和个体作品为线索,主要讲奥特系列的故事,每回正文后还附短篇《本家特摄列传》。第一部分的预定内容呢,就是第一章最开头时的预定框架目录,你可以发现由于字数太多塞不下,实际发布时基本上每个大章又分成了几个小章节,目前到这一章为止进度大约在预定的三分之一。这整个第一部分也有自己的总起内容,便是前三章的内容,是彻底的高密度高速俯瞰,之后主体内容分三块。


第一块是讲清楚圆谷英二这个人,便是从第四章起到第十二章为止的内容。这是我认为并且尝试的汉语文章中的第一次,真正去审视圆谷英二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作为单纯的符号来照本宣科,“奥特曼之父,拍过哥吉拉,设立圆谷制片厂”这么个三言两语就了事的符号。我已经尽量使用了自己的各种手段,来达成最简洁但也要最全面的效果,否则老实说我倒还真想光在这一块就出本书、出传记,而且还可能是再过几年后觉得对自己早年的成果不满意了,重新修改了来出新版的那种情况,说句心里话……算了还是不再多跑题了。第一块是以人物为线索,当然实质上主要还是靠讲故事来讲人,而第二块则是倾向于说明文性质的,相对比较枯燥的一块内容。第二块的主要目的是讲清楚概念、制度、技术,便是从前一回第十三章《特殊摄影技术的神髓 前篇》开始的。第三块又还是讲人物,但扩展到讲圆谷英二以外的一大群人,或是圆谷组里直接有过跟圆谷老爹学艺经历的人,或是有关联以及受过圆谷英二影响之后投身影视业界的人。比起第一块像奥特曼似的我们有主人公圆谷英二,这第三块更像是《新·哥吉拉》之类的群像剧,其中也有大量从以前起看多了奥特曼的人就知道的各种熟人,由此直结到第二部分正面以作品为单位来讲奥特系列的故事。讲人物,当然实际上仍然是通过讲故事来表现啦,所以其实我自己最想说的是,请期待第三块的内容,虽然第二块依然还是不得不先讲个清楚。



理清一下过去数回所说的,概念上的变迁路径:


第一,以实现“现实中不存在,或存在也不能轻易见到”的影像为目标,以摄影技法为最初起源,圆谷英二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总结了既存的、并发明了自己的,一整套大量的,影视的演出技法。


第二,圆谷英二本人将这种技术称呼为“特殊技术”,简称“特技”,并且对这个称呼有执着性。这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多样的创意和工夫,精炼而成的综合性技术,综合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前提目标是没有终点的,所以这种技术也没有终点,圆谷英二知道特殊技术有无限广阔的可能性和未来,自己只能穷其一生持续尽量追求更多一层融合和更高一层效果。


第三,“特殊技术”中的摄影技法,圆谷英二称呼为“特殊摄影”,全称“特殊技术摄影”,简称“特摄”。“特摄”说到底是“特殊技术”的一部分。


第四,“特殊技术”这个词汇,本来只是停留在制作现场来使用的程度的。一旦媒体要普及到一般大众时,字面范围太广了,为了能让人有点头绪是影视拍摄相关的技术,变成了全称“特殊摄影技术”。


第五,媒体所指的“特摄”,是把“特殊摄影技术”再又简称后普及,与圆谷英二所定义的“特摄”已经出现概念偏差。圆谷英二本人在正式公开场合,虽然对“特殊技术”和“特技”这些称呼有所坚持,但是在平时跟人的日常对话中,对于以“特殊摄影技术”、“特摄技术”、“特摄”这些词语来全面指代整个“特殊技术”的现象,也照样不得不妥协,跟着使用。


第六,再严格来说,把“特殊技术”扩展全称为“特殊摄影技术”的做法,也已经是偏离圆谷英二所指的原意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虽然口语说“拍电影”,但脑子里还是清楚的,要制作完成一个电影,当然不是只用拿着摄影机拍摄这单独一个动作就能完事,这只是其中一道工序。“特殊摄影技术”就也是这个道理,绝不只是“摄影的技术”,再重复一遍,综合性这一点很重要。


有件事长年在大量奥特曼相关简介中,对于看奥特曼的人基本上可以算是成常识程度的信息了:制作奥特系列的圆谷制片厂这个公司,最初前身是在企业成立前十五年,圆谷英二自己设立的一个研究所。那么下一个问题,他最初设立的那个研究所,叫什么名字?这个在最初的最初就已经点出过了:特殊映画技术研究所(圆谷百一十年史第一回),你再重新体会一下圆谷英二本人亲自的这个措辞。那个时候日本没有普及的电视台和电视剧,没有录像带没有光盘,更没有计算机里的数码文件和网络视频,“映画”这个词,本身就不是只限定电影院里在大银幕上放映的所谓电影,而是泛指了所有影视。


第七,后来圆谷英二出名了,成了“世界的圆谷”,圆谷组的特殊技术拥有了与名演员大明星同等性质的效应,可以成为卖点、宣传点。也就是说,使用特殊技术制作出的影像其本身,以及打出“特技监督 圆谷英二”这样的关键词为招牌,对一般大众观客也有了明确的吸引力。这样以特殊技术为卖点的、逐渐增加的作品群,便被媒体统称为“特摄电影”,这就是“特摄”从技术概念的名词变为一个片种的概念,这个本质性转变的开始。


第八,圆谷英二逝世后至今,“特摄”这个用语的所指对象走向狭隘化。虽然承认过去存在身为片种的“特摄片”,但说到底圆谷英二逝世后,符合这个片种原本意义的“以使用特殊技术所制作的影像本身为卖点的作品群”,在日本也基本上是寥寥无几了。现代所说的“特摄”这个用语,更多的完整实质是指“特摄角色”,指有“原本需要用特殊技术表现的虚构角色”登场的片,“特摄英雄”也是其中的一种。甚至不一定要用到特殊技术,哪怕看着像也行,能联想到也行,也就是如今俗称的皮套人。


第九,同样是圆谷英二逝世后至今,“特殊技术”这个用语原本所指的对象呢。当然技术本身存在在那里,不会消失,而且也没停止过持续发展、进化出新的形式和模样。正如圆谷英二所判断的那样,没有终点,只有无限的可能性,像什么,就像“吴尔罗”。特殊技术的各个方面各自分化出来,再精益求精,也有了随着时代变化的各自的新称呼,就像一棵大树干开枝散叶的那种形象,就像新吴尔罗尾巴上进化出的第五形态那样最终发展出多样的新个体。


所以消失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用语、是称呼,这种综合性技术的统称没有了,对其发展产物一般不再这样用词了。也就是说即使最初圆谷英二所认知的“特殊技术”的无限可能性还确实地在那里,但人们对其的认知概念已经跟这些词语没关系了,大众所认知的“特摄”已经停滞了,终结了。说“特殊技术”这个词再也没人听得明白你在讲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而“特摄”这个词的含义又已经扭曲,代用的通用称呼全都没有。所以在当代容易出现交流障碍,我也的确根本不知道要用什么词语来表达这个概念,但是技术本身确实一直存在在那里。


以前也说过了,无论实写、作画、电子,无论摄影阶段、合成阶段、剪辑阶段,无论人来饰演、线来操演、电动机来遥控,无论什么技法,对圆谷英二来说一贯地是抓到老鼠的猫便是好猫,他一生都在追求这些的完美融合。所以他才会不知道如何形容和定义自己的探索研究方向,只能亲自命名一个宽泛到外人会感到莫名其妙的概念,“特殊技术”。再回头看一遍第一章时就给出的,圆谷英二在一九六三年说的那句话:“将来影视中应该采用电子技术,这样理想的事情不着手迈进是不行的”,以及为什么说“动画的本质也还是特殊技术”。特殊技术的神髓,现在你能体会清楚了吗,再来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现实中不存在的视觉形象,或存在也不能轻易见到视觉形象,将这种影像实现的影视技术,便是特殊技术。


老实说,我现在已经感到安排失误了,要是比喻成符合Anitama性质的动画界用语,这是系列构成的失败啊。在最初第一章时展示的预定框架目录中,要是把现在进行中的讲概念的这几个章节再放后面一些,而把正面讲明特殊技术的那些章节提前,就更好了。现在这两章的内容太抽象了,当初我本想着,要说清楚制作现场,有必要先讲明概念、理清历史、解释制度等等,也就是现在这个《特殊摄影技术的神髓》几章的内容。但是后来再更细想了,现在醒过来,说制作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确实前提需要先讲明这些,但如果纯粹说现场的特殊技术则不一定需要了。反而,如果先对当时现场使用的各种技术的实际模样心里有数,还能有助于理解现在讲的这些抽象玩意儿,于是我现在只能建议读者了,以后记得再又回过头来重新细读现在的内容。


如果还原到“特摄片”本来的所指对象这一步,也就是“以大规模的特殊技术为看点的影视作品”,那这样的作品发展出怎样的系谱,实际也就是意味着,特殊技术所能运用的题材和类型有多广阔的可能性。我在隔壁写东映集团儿童片的系谱时,一旦不是动画,的确也都限定在东映超级英雄、东映皮套人之类的这些玩意儿了。然而实质上只有在这边的专题,只有在追溯到“特摄”的本源,圆谷英二以及他所培育的圆谷组、东宝系这些概念时,当代人才有可能真的看到“特摄”的系谱,而不是平时号称特摄而实际只限定于“特摄角色”或“特摄英雄”的系谱。


当然还有这样一点你得明确,因为最初的大致概念就是“以大规模的特殊技术为看点”,所以本来就不是使用了特殊技术的片都叫特摄片的,也更不是只要圆谷英二参加过的片都叫特摄片的。从圆谷英二还在世的时代起,特殊技术在多种多样的影视作品中运用的例子就已经多了去了,只是作品本身并没有到能以使用特殊技术的影像为看点、卖点的地步,这也就是上回说的,特殊技术原本的性质就该是辅助性的、幕后性的。而且平成时代以来到进入本世纪至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新事物导致的观众需求标准被抬高,其实严格来说,从头到尾完全不使用特殊技术的影视作品已经不存在了。至于传统的“特摄片”,适合大规模运用特殊技术的影视,细说起来那分支当然可以有好多,比起“特摄英雄”的范围广阔太多了。一旦分太细肯定还能有不同见解,因为这个本来就没有严格的规定给框死,往大了粗略划分,还就是三大类。


第一类是战争片,这毫无疑问是元祖的一系,对会来看到这里的读者应该已经是常识的程度了,圆谷英二发明的特殊技术最初能狂刷存在感的领域,就是战争电影。第二类是奇幻片,往通俗了说就是那些“假的东西”,却能用影像表现出来让观众看到。战争片实现“存在也不能轻易看到的视觉形象”这一特殊技术的初衷,而奇幻片就是实现另一初衷“现实中不存在的视觉形象”。那这两类交叉融合一下呢,在现在是假的,但看上去也好像未来什么时候就成真的了,或者部分实现了,这样的例子在科技革命后出得太多了,当然就能引发人进一步的遐想。这就是第三类了,科幻片,这类其实最具时代性,可以体现出科技和经济给生活带来高速发展期时,人普遍的憧憬、做梦的心态。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的宏观发展这方面的话题我就不多扯了,只简单说一下,所以今天的日本人往往才会看着过去的老片稍微感慨一下“那个日本还充满梦想的时代”;所以“特摄片”一旦数量壮大自成一类后,在日本这地方彻底变成“儿童片”也是必然的,因为不管怎么样还剩什么人最容易做梦呢,小朋友啊。


战争片的系谱:


科幻片的系谱:

奇幻片的系谱:


上面的这些系谱,当然只是最简洁的、选最具特征代表性的,而不是什么全部作品清单这种性质的东西。比作品的系谱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其中主要制作阵容的系谱,那些人名中所能体现出的一种传承感。再来放一遍这张《圆谷英二传承下来的五条系谱》,对照来看说不定会有别样的效果呢。



那么下一回我们开始说制度,顺便最后为了弥补一下对这篇有点水的缓冲总集篇或许有不满的观众,再来推荐一次这个小短片,时长是一个奥特曼的时间:



精彩内容推荐(请点击以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