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地人赴港买保险热潮兴起。
香港保监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内地居民共计购买了1359.14亿港元(约为1168.24亿人民币)的香港保险,半年保费总额从2006年上半年的15.05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上半年的301亿,
10年翻了20倍
。如下图所示,内地居民赴港投保总额呈指数增长趋势,2016下半年增长量尤为惊人,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
内地人赴港购买保险,主要紧盯三大类:
不过,热闹背后风险不容忽视。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对比,如果冲动消费的话,不仅可能选择的产品不合适,而且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年持续缴费的压力。香港保险真的那么好?
今天港险宝宝就带大家来
揭开香港保险的那块
“遮羞布”!
香港保险“五大劣势”不容忽视
1。投保方式。
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
必须要本人亲自飞一趟香港办理
。内地签署香港保险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这里面就涉及到去香港的盘缠费、通行证办理费和时间成本。购买国内保险则免去了这样一个流程,我们既可以线下投保,也可以选择互联网等渠道投保。
2。支付方式。
多数内地客赶赴香港,不少是冲着分红型重疾险、教育金等投资型保险去的。目前,这类型保险在香港
不能刷银联卡支付,只支持Visa和Mastercard
。没有怎么办,总不能背着现金吧,为了使未来的续期缴费更加方便,大多数香港保险代理人会建议你开立一个香港账户。
从去年开始,已经有银行悄悄提高了
香港账户的开户门槛
,今年要求更“严格”,有股份制银行直接将开立香港账户的资产门槛提高至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只要求5万元。今后不排除其他内地银行参照并效仿的可能。
3。领取收益金、理赔金方式。
开立香港账户后,保险公司的收益金和理赔金会电汇入这个香港账户。有一点要注意,电汇的币种不是人民币,而是美元或者港币。按照监管规定,
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的结汇额度。万一超出这个数,钱回到内地就比较麻烦了。
按照香港保险代理人的说法,这是客户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最低保证现金价值。
香港保单投保的前两年,
保单现金价值极低,有的甚至为零。
而内地保单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每份保单都有最低保证现金价值,这意味着一旦投保人退保,不至于血本无归。
5。如果抽烟,保费增加15%左右。
香港大病分红险虽然便宜,但是
如果抽烟的话,会被加费15%左右
。那样的话,就很不划算了。即使以后戒烟,也要至少1年以后去香港指定医院做尼古丁测试,通过之后才可以要求保险公司降低保费。内地目前还没有这一项区分,对吸烟人群无疑很有利。
香港保险“四大风险”客观存在
1。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保监局曾对购买香港保险多次发出风险提示,明确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外汇政策风险,
保单收益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
2。不要相信某些机构销售宣传的“在内地出售的香港保险”。
香港法律规定,保险所有合约必须在香港本地签约。一些公司营销人员到内地销售、签单,并通过伪造入境记录让保单生效,这样的保单属于
“地下保单”
,不但代理人的销售行为要受到严厉查处,所签署的保单也是无效的。
3。汇率风险。
香港保单大多是美元保单或港币保单,在人民币下行的时候,保单可以起到对冲风险的目的,但
金融市场风云变化,谁也无法预估
今后几年、十几年的金融走向,所以投保人要做好承担汇率风险的准备。
4。法律方面的问题。
由于在香港签订的保险合同
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约束
,一旦发生诉讼,内地客户必须亲赴香港进行法律咨询和诉讼。由于内地人大多对香港法律不熟悉,无疑会增加诉讼和索赔的难度。在香港,解决诉讼的成本也非常高。
揭开了香港保险的这块
遮羞布
以后,大家是不是心里凉了半截。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香港保险并没有错,但是香港保险的
优势
也是客观存在的。
“你买或者不买,香港保险就在那里,
保障还是那么大,分红还是那么高
!”
综上所述,香港储蓄与保障认为以上所谓对于香港保险的
忧虑都被有心人放大了
。香港保险的
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
,应对上述问题仍有好多方法去解决的。对于有需求的客户,香港保险
仍然是海外资产配置的不错的选择
。现时国内的政策都是用于资本管制。未来资本走出去的渠道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对于
有资金出海需求的,要把握机会,尽快配置。
话不多说,香港储蓄与保障用2段视频来结束今天的文章。
CCTV13新闻直播间"远方的保险"
分享真实个案,了解两地保险的分别↓
凤凰卫视的报道
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及理财产品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