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一个朋友希望去做时尚电商类的创业项目,我也就顺带着对于电商平台进行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也和一些行家进行了一些交流,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里,我会没有规律地去记录一些我的认识,希望能帮助到一些人。
由于我之前对于电商,尤其对于时尚类的理解几乎为零,所以在前期我的文章中也许也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希望各位看官可以留言给我,我会在下篇文章中做出修改,也希望在几篇文章之后,我可以变得更专业起来。
1. 电商平台之淘宝
说到电商平台,不得不说的就是淘宝。如马云所说,淘宝极大地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让很多中小商家都有了自己的“店铺”,有了自己的收入。
在这里,我们只单纯地以服装品类来讲,淘宝聚集了大量的小卖家,这些小卖家并不是专门的设计师,也并不是专业的时尚买手,而是以先发效应、营销能力打造了若干爆款,以低利润的方式在平台上成交,而对于用户来说,心理很简单,就是便宜。据调查,淘宝上衣服类的平均成交价在100到150元之间,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淘宝上用户的消费水平。
2. 淘宝品牌与ODM
由于设计师的设计成本高昂,以及一些更现实的原因(在后文会有提及),在淘宝平台上,或者说在国内,淘宝品牌更多都是“贴牌”。这里我们不得不简单说一下ODM这个名词,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缩写,也就是原始设计制造商,也就是制造商从设计到生产一手包办,然后产品最终贴上采购方的商标,再由采购方负责销售。也就是说大多的淘宝品牌是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而一般来说某品牌对ODM的某一款商品又没有独占权,这就导致了品牌只能靠“低价”来吸引用户,也导致了淘宝品牌商品的“趋同性”。
3. 线上品牌与线下品牌
既然品牌用来销售,那么就涉及到销售方式的问题,那么方式无外乎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的方式。之前我会有一个质疑,为什么一个人淘宝店开的好好的,一定要做一个线下门店,众所周知,线下门店成本极高,而且成交也不如线上更大。
一位行家给了我这样的答案:在“贴牌”品牌来讲,有一个概念叫做加价率,意思是说实际售出的价格是采购价格的多少倍,例如某品牌从ODM采购了一批牛仔裤,采购价为100元,然后卖出价是500元,我们讲这个品牌的加价率是5倍。一般来讲,纯电商品牌的加价率为2到3倍,而线下品牌的加价率为6到8倍,换做数学角度,我们可以用商品成交的数量来计算出我用于投入线下店的成本。
此外,对于1000元以上的货品,尤其对于1000元以上的商品而言,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下门店购买也是不争的事实。
4. 国内设计师之现状
最近的两三年时间,国内的设计师迅速涌现,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近几年,大量海归学成归来,于是希望利用在海外的经验在国内成立自己的设计师品牌,但是在国外不错的生存情况在国内却压力极大。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原因:
A.品牌推广及其困难。时尚品牌的推广在国内渠道极少,主要还是集中在时尚类的媒体和杂志,但是一般来说稍具影响力的每期广告投入大概需要在100W以上,而且时效性极强,例如5月份的时尚杂志在6月份就会被人丢弃不再翻起,所以其实实际的阅读量和影响力都相对有限。而一线城市如今极高的土地成本又让线下开店成了更困难的事儿。
B.线下店巨大的成本。抛出掉一线城市如今极高的土地成本外,线下店与线上不同的是对款式种类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一般而言,一个店面在每年需要至少500款以上的款式,这对于设计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独立设计师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于是就又回到了ODM的路。
5. 买手店的逐渐兴起
由于独立设计师的增加以及巨大的推广成本,在一线城市开始产生了很多的买手店。例如海岸城的D2C, 万象城的SAMMY等等。买手店一般会汇聚一些国内外的独立设计师品牌,极好地为独立设计师提供了一个销售渠道,但是在国内,买手店还并不成熟,覆盖量很小,定价也不亲民,于是就陷入了销售量不足,利润过低,扩张缓慢的恶性循环。
6. 独立设计师的问题
对于独立设计师的生存压力,个人目前认为有两个典型的原因:
A.国内的抄袭现状。对于服装类商品,相比于设计成本,抄袭成本极低,所以对于还没有足够名气的独立设计师而言,花费巨大设计成本的商品会很容易被其他厂商以极低的抄袭成本转去生产销售。
B.设计师的设计更倾向于形象款。我们分析下线下门店的品类搭配,一般会分为形象款、畅销款、平销款和滞销款。形象款指的是样式漂亮,但是没办法在日常穿着的衣服,一般被用作挂在橱窗上吸引客人进店参观,这类衣服往往不易搭配,过于招摇。而畅销款看似平庸,但是极易搭配,适合于日常的穿着。而大部分设计师由于自己的审美因素,往往设计出了过多的形象款,自然没办法足够的商业化,无法匹配市场需求。
那么根据以上的痛点和需求,是否能够衍生出一些网络产品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还是会有一定的空间和想法产生。最后,希望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