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之前有家长问过我,文言文要怎样辅导。把自己的想法理了理,分享给各位家长,也给自己挣点分
。
我所说的情况都是按照目前上海中考情况来说的,新预备换了教材,22年的中考会不会改革,目前还不可知。
各位新预备的家长,首先要明确初中文言文的现状。上海中考的文言文是比较简单的,一篇课内一篇课外。课内要求比较死板,基本是以每年出的《中考文言文点击》为标准。文言文翻译大多意译,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稍微有点难度的可能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文段内容的理解。但上海高考的文言文难度并不低,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文要求就显得脱节。
根据这样的情况,
只要不是语文特别不好的孩子,我都建议大家不妨在初中对孩子的文言文高要求一些,打下一个良好的文言文基础,为将来的高中学习作准备。
两个常见的问题:
1.《中考文言文点击》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中考文言文点击》是针对现行沪教版的一本文言文教辅,每年会更新 一本,改动较小。主要是中考课内文言文及诗歌的范围,包括课内文言文的原文、字词解释、翻译、阅读指南(及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一些习题。对还在用沪教版的孩子来说,这本书是很有用的,因为目前中考的课内文言文及诗歌鉴赏都是出自这本书,完全可以从低年级就用起。像是这本书上的字词解释、文章翻译及阅读指南的内容,背下来都不为过。习题不多,比较简单,不是这本书的 重点。
2.要不要背150个实词?什么时候开始背比较好?
150个实词也是针对现在使用沪教版的学生提的要求,即中考文言文的考纲词汇。就在《中考文言文点击》后面的附录。对于新预备来说,教材已经换了,150个实词还是不是你们的考纲要求,我不带预备年级,并不清楚。但不管是不是,我都不建议大家从六年级就开始背实词,因为孩子在六年级的文言文底子基本没有,这个时候背实词,事倍功半。
如果是七八年级的学生,有时间的话可以考虑背起来。实词背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对很多孩子来说,效果都不好,需要反复地记忆、检查。如果孩子真的开始背了,建议家长多花时间默写、可以去找一份电子版的,默写的时候不要给字让孩子默解释,而是给句子,让孩子解释加点字词。我觉得这样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那么,低年级孩子要怎么学文言文?
看过我之前帖子的家长应该知道,我对文言文的看法是
以赛代练,在做题中成长
。
但我对学生做题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除了做题,会要求学生直译文段,在翻译过程中强调重点字词及一些语法知识,还会根据题目或文段做一些引申拓展。这种方法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家长自己辅导的话,可能操作性不高。
如果是家长打算自己辅导孩子文言文,可以简化一下操作。首先是保证学校老师对文言文的要求全部落实,也就是课文涉及的字词解释、语法知识必选全部掌握。然后可以考虑给孩子课外加一些练习。
课外练习可用的教辅很多,我自己一直用的是历年模题,其他像是论坛上比较火的《走进文言文》,我只是简单看过,所以无法评价。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同步的课外文言文练习比如《走进文言文》或者交大之星系列,或者其他的,应该是难度比较统一,低于模题。一般来说这些比较有名的教辅,答案还是有保证的,家长在给孩子使用时,可以只要求做题,不要求其他。但是做过的题中涉及到的字词解释,需要带例句积累下来。
如果用模题也可以,模题的问题就是有的区可能难一些有的区简单一些,难度不大一致。有的题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至于八年级孩子,直接用模题就行了。
除了做练习,其实文言文也可以像数学或者英语那样,提前学一点。就六年级上的课本来看,文言文量不大,如果大家想给孩子提高文言文,可以再选一些其他的文章给孩子学习。如果家长本身程度很好,完全搞得定文言,那选什么都没太大关系,《世说新语》也好《古文观止》也好,都可以当学习材料。问题就在于,可能大部分家长对于自己辅导孩子文言文没那么大的把握,这个材料的选择就很重要了。
我想了想,那不妨买一本其他教材的文言文全解一类的书,作为文言文学习的材料好了。比如人教版就有类似文言文全解,或者文言文一本通之类的书,一本书里包括7到9年级的所有文言文,一般都是有原文,有翻译,有字词解释,有语法点总结,还有课文讲解。这种教辅一般都出了很长时间,内容详细,正确率也比较高,很适合作为自学的材料。因为我之前在外地工作都是在高中,对人教版的初中教材知之甚少,所以不做推荐了。但是有名的品牌教辅无非也就那么几家,还是比较好挑选的。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我提前学一些课文,如果以后出现在课本里,学校老师讲的跟提前学的不一样那怎么办啊。我理解大家这种担心,不过真的出现了,让孩子改呗。语文不像理科,不少东西都有一些争论,这很正常,就算同一篇课文,给不同老师讲,可能也会有不同,这种一般对考试也不会有影响,特别存争议的东西,也不会考。
现在大家改部编本了,用以前沪教版的文言文作学习材料提前学,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个人不是很推荐。因为《中考文言文点击》这本书里,就有不少翻译挺随意的。如果不是为了中考,我是不会让学生去那样翻译句子的。
我说的“以赛代练”,意思是通过做题成长,在做题中学习,直接实战,在实战中积累字词和语法知识,以及对题目的把握。
我觉得挺实用的。
有家长说我太应试了。首先我给到大家的建议确实就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而想到的一些办法。其次我觉得,在做题中学习文言文,并不比大家花钱上课,或者要求孩子诵读这些差啊。文言文的题目同样来自文言语段,我说的做题并不是要让孩子做题背答案,而是在做题中积累字词,学习句子翻译的方法,理解内容,这些都是对孩子文言能力的培养,有什么不对吗?
并且,在低年级刚开始接触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把规矩做好,是很重要的。所谓的规矩,就是让孩子要有逐字逐句翻译的意识,不能想当然地去理解。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篇文言文,中间有一
句话“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要求
解释“类”字。“类”解释为像,类似,按理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解释,是送分题,结果改的时候我发现,有不少学生把“类”解释为都,当时我还蛮惊讶的,怎么会给出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答案。后来一想,这样解释的学生,大概是把“前后类如此”理解成“前后都像这样”,如此就是像这样,那“类”就对应成“都”了。实际上翻译成“前后都像这样”是为了表达的通顺,句话里面并没有哪一个字解释为都的。如果孩子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会有为了通顺而增删修改,明白有时就是会有两个字是同一个意思,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了。
当然,同时还是要培养自己对文言文字词的敏感度。什么是对文言文字词的敏感度,就是说在文言文中见到了哪个字的解释,和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差别很大,那就要高度重视这个字的解释,要牢牢记住;假设类真的能解释为都,这个解释加上例句就应该牢牢记住。还有就是,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大多不止一种,碰到最常见的,就应该牢牢记住,明白见到这个字第一反应是什么。比如“是”这个字,第一反应就应该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