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给了嘻哈音乐一个巨大推力,但它能否成为主流文化以至于改变中国音乐市场格局,肯定不是平台就能解决的问题。
7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壹场派对”中,Cu与往常一样,跟现场喜欢HIP-HOP的粉丝一起疯狂地喊着每一个歌手的名字。这场派对有好几位当红嘻哈团体和歌手,包括红花会、满舒克、Fcyco和ONO,但她感觉大部分粉丝只是为了两个人而来——PG ONE和小白。
在嘻哈界,大家都会称呼彼此圈内的绰号,即AKA(Also Known As的简称)。PG ONE和小白是国内最有名气的嘻哈团队——红花会的成员,现在,他们还是热播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的参赛选手。
“当红花会出场的时候,大家第一个喊的名字便是PG ONE。”Cu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但《中国有嘻哈》播出之前,大家首先喊的都是红花会,然后才会把团队里每个人的名字叫一遍。”比如嘻哈圈热门歌手满舒克的出场,虽然仍然像以往一样火爆,但是因为没有参加《中国有嘻哈》,“这种火爆已比不上PG ONE了”。
Cu认为自己是嘻哈圈的“真粉”,四年前,嘻哈音乐在中国还没有像当下这么热的时候,她就已经喜欢上了它。只要北京有她听过的歌手的LiveHouse,她都不会错过。
但是这次的“壹场派对”明显让她感觉到,这里的粉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现场出现更多00后的女性面孔以外,大家对说嘻哈歌手的喜欢也有点“变质”。“本来真正的嘻哈迷都是为歌手的音乐买单,而不是因为个人去买单的,PG One实力很棒,但是他的形象为他加分太多了。”这些都让Cu这个“真粉”感到有点尴尬甚至难过。
如今,来参加“壹场派对”的很多人对PG One和小白的认识的确更多来自于《中国有嘻哈》,而不是红花会。
《中国有嘻哈》是由爱奇艺自制的音乐类网络综艺,号称中国内地首档HIP-HOP文化推广节目。在今年6月24日正式播出4小时后,播放量便已经破亿,截至7月29日第六集开播的第十分钟,这套综艺的播放量已累计超过了10亿次 。
最初,该节目因评委(明星制作人)之一、流行偶像吴亦凡一句“你有freestyle吗”而受到关注,但渐渐地,观众的注意力开始放在了选手及嘻哈音乐本身上,本来备受争议的吴亦凡也因显得颇为专业的点评和表演逐渐受到了认可。总之,《中国有嘻哈》有些出人意料地成为了爱奇艺的一款爆品。
《中国有嘻哈》成为爆款。
嘻哈音乐此前在中国一直属于小众音乐,嘻哈这种文化本身常被贴上“反叛”的标签,也决定了它很难在中国内地成为主流。由于这块领域受众面积过小,国内一直没有平台愿意挖掘它的商业价值。
但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陈伟眼中,这个爆款来得并不意外。他用“爆款帕斯卡定律”来形容这档综艺的走红,这个定律的本义是,在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压力越大,压强就越大,对应这款节目,就是在一个越小越垂直的门类上,施加越大的资源和越大的压力,才能产生更大的压强,到达一个临界点后,便产生爆破。
国内的综艺节目已经处于过剩状态,去年8月,陈伟提出,应该做超级网综,跳脱出“3000万投入网综”的思路,但直到今年2月,陈伟的团队仍想不到一个“一看就和偶像型选秀特别不同”的东西。
2月下旬,陈伟带着自己的核心创意团队来到北京顺义郊外的小宾馆里面“闭关”。一周多的时间里,整个团队“把古今中外的选秀模式都想了个遍”,在推翻了第八个方案以后,陈伟和后来成为《中国有嘻哈》总导演的车澈都有些赌气地表示,“再想不出来的话我们就做嘻哈音乐了!”。陈伟和车澈都是嘻哈音乐的爱好者——这或许你已从节目中车澈露出的大花臂上看出了些端倪。而陈伟则是《嘻哈帝国》和《少年嘻哈梦》这两部美剧的忠实粉丝。
他们的“气话”反而点燃了大家的兴奋点,这其实正是大家想要的“跳脱感”。事实上,标榜个性的嘻哈文化已经对一部分中国年轻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是中国以前的音乐节目只是把嘻哈当作“调味品”,这种音乐类型还从没有以一个完整面貌登上主流的平台。而这种主题的综艺节目,传统电视台是又是相对难接受的,因为在电视台的主体受众中,40岁以上的人群占了很大比例,而嘻哈更加年轻化,30岁以下的年龄段观众在爱奇艺的平台中占了60%到70%的比例。
虽然嘻哈这个领域有点过于新潮和垂直,但爱奇艺CEO龚宇却很快批准了这个方案,并表示“要用最大资源做这个节目”。
《中国有嘻哈》曾被报道投入超过两亿人民币,“若算上细账,根本还不止这个数。”陈伟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其中,制作是投入成本最大的环节。
在陈伟看来,《中国有嘻哈》将大型的音乐选秀和户外真人秀两种制作方式结合在了一起。节目动用了4至5个演播厅,最大的有360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1500平方米。在只有12期的第一季节目里,《中国有嘻哈》共做了14个美术场景,后期素材量的呈现比例达到了2500:1,也就是观众看到的一个小时节目,是用了2500个小时的素材来构成,“《中国好声音》大概是700:1,《奔跑吧,兄弟》则在1400:1至1800:1之间。”另外,节目中的摄像机有96个,包括遥控摄像机、GoPro,每个选手都有单独的机位在记录。
《中国有嘻哈》的团队里有曾经担任过《舞林争霸》《蒙面歌王》系列节目的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三季总编剧岑俊义,《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音乐总监刘洲是很多综艺节目的音乐制作人,而在浙江卫视待过15年的陈伟,以及音响总设计师则来自《中国好声音》。
另一个困难来自于找选手。今年2月确定做这档节目后,爱奇艺就派出100多个导演去一二三线城市的各种LiveHouse和高校等地方寻找嘻哈爱好者。选手Tizzy T就是在今年4月重庆的一场演出后,第一次与爱奇艺导演碰面的。
并不是所有被找到的选手对这个节目都持信任和肯定的态度,有不少嘻哈歌手都觉得他们来参加一档选秀节目“纯属开玩笑”。对于嘻哈这种自带“地下”属性的音乐形式,他们并不觉得大众能听得懂,更质疑这档节目的制作团队作为“门外汉”,能否把嘻哈音乐的内涵表达出来。
陈伟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节目组请了一些有名的嘻哈歌手给自己做培训,学习如何区分老的和新的flow,现在流行哪些beat,哪些是Gfunk,哪些是Old School。整个海选过程中,导演组和编剧组都在学习。
《中国有嘻哈》的本质还是一档音乐节目——这仍然是陈伟他们最熟悉的领域,在了解了嘻哈表演和比赛形式之后,节目组又把battle之类的赛制和真人秀融合在了一起,形成新的赛制体系。
陈伟说,对于《中国有嘻哈》,实际上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以大型嘻哈选秀为故事主线的剧情式真人秀,整个赛制的安排,每集分布并不是按照赛制点结束,而是以电视剧的剧情悬念为结束点。比如第一集结束在人气选手“嘻哈侠”没有唱歌之前,第二集是潘玮柏想复活一个选手,第三集是“嘻哈侠”选谁这个剧情点上等等。他认为,看这个节目的第一层次是是否吸引你,第二层次才是你能否听得懂嘻哈音乐的好坏。用上自己熟悉的综艺玩法后,他相信,就算是自己妈妈那一辈的人也能看懂了。
这种采用剧情的模式确实为这个节目带来了持续的流量和关注度,也让它成为了网络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但节目招商时,情况可不是如此。大多数广告商一开始都拒绝了这档节目,到开录前,《中国有嘻哈》只找到了绝对伏特加一个品牌赞助。而第一期刚播出的时候,《中国有嘻哈》实际上是没有冠名商的,现在看到的农夫山泉维他命水的冠名,是节目组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发动20名动画师在后期P上的。
如今,随着节目的火爆,《中国有嘻哈》陆续吸引了抖音、小米等品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节目的合作商目前达到44个。
其实在做这个节目之前,陈伟便相信这档节目可以带来庞大的商业价值,因为它有无数可以衍生的空间,包括音乐节巡演,IP 剧、电影、服饰潮牌在内的各种衍生品的开发、授权等。
目前,《中国有嘻哈》的潮牌R!CH已被爱奇艺注册,这个logo出现在了帽子、鞋子、首饰和衣服上,全线产品既会由爱奇艺自己生产,也会授权跟其他品牌合作。而8月19日,爱奇艺将举行一场名叫爱奇艺“尖叫之夜”的演唱会,《中国有嘻哈》的热门选手将会成为表演嘉宾,包括PG ONE、VAVA、Tizzy T等等。
爱奇艺CEO龚宇在节目推出之前,把整个爱奇艺比喻成一个大苹果树,他也相信,《中国有嘻哈》会是一个头部IP,能通过横向联通其他的“苹果”把整棵树连接起来。也就是说,这档节目可以聚集其他各个部门的资源,包括爱奇艺的VIP会员部门、粉丝社区运营的泡泡圈子、音乐频道、娱乐频道、直播平台、电商平台、衍生品授权平台等等。
《中国有嘻哈》的“败部复活”赛制最能体现这种连接:进入到淘汰赛后,观众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歌手投票,排名第一的淘汰选手便有机会直接进入决赛。爱奇艺的登录用户和微博登录用户每天可以为歌手投1票,而爱奇艺的VIP会员每天有5票的机会,另外,签到所支持选手的泡泡圈和登陆爱奇艺商城购买商品的用户也可以获得更多投票权。
截至《中国有嘻哈》人气榜7月30日的数据显示,排名前五位的选手投票数均超过100万。在互联网行业中,用户=流量=金钱。选手的这些粉丝可以化为巨大的流量,并变为平台的用户群体,以售卖更多的衍生产品,换取更多的广告合作来实现变现。
当然,由这个节目带来的商业价值不只带动了爱奇艺这个平台,参赛选手的商业价值也被不断挖掘出来,陈伟说,这些选手将会是这波嘻哈热潮的最先得利者。
麦当劳7月25日发布的最新的广告视频中,除了代言人吴亦凡,一同出现在广告中的就有人气选手PG ONE、Tizzy T、VAVA、小白以及OBI&M03。此外,PG ONE还为网易《大唐无双》手游发布宣传MV,而奇秀直播,或者抖音这些短视频应用,现在也经常邀请他来平台做直播或者发布视频。Tizzy T则和另一个人气选手MCJin为支付宝拍了最新的广告。
Tizzy T和MCJin为支付宝拍摄的最新广告。
“参赛最大的收获便是得到了人气和认可。”在节目播出之前就已经有不小的名气的红花会成员PG ONE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以前嘻哈歌手都是在拿钱养嘻哈,不是靠嘻哈赚钱。”
但还没被节目挖掘出来的嘻哈歌手呢?
“摇滚先生”乐队的主唱马争,2008年就开始做嘻哈音乐,在没组这个乐队之前,马争就是一名独立嘻哈歌手,但2014年转型做了摇滚说唱。马争说,他至今最大的困难还是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摇滚先生”的第一个专辑《东起西落》,从录音制作到最后发行投入了6万元,但这张专辑带来的收益,算上演出、版权连成本还没有收回来,而且小众音乐人商演本身就不多。
HIP-HOP最早源自美国黑人社区,发展可上溯到1970年代,当时布鲁克林是美国的一个著名贫民区,大部分黑人都找不到工作,无所事事,他们便以唱歌跳舞、打街球为乐,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歌舞文化,这就是今天的嘻哈。到了2003年,美国的嘻哈产业已经相当发达,单从服装上就有20亿美元的产值,由嘻哈歌手Eminem主演的电影《8Mile》在2003年上映时,第一个周末便创下512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侏罗纪公园》的纪录,《美国商业周刊》在当年则将嘻哈产业的教父赛蒙斯印上了封面。在亚洲,嘻哈于1980年代传入日本,继而是韩国,这两个国家的嘻哈文化也都得到迅速发展。
在嘻哈文化发源地的美国,它是作为主流存在的。根据尼尔森音乐统计,2017年上半年的美国音乐市场上,嘻哈占到了市场份额的1/4。其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批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嘻哈歌手,如2Pac、Eminem、Kanye West、Jay-Z等等。
嘻哈文化还获得了巨大的资本投入,有关于嘻哈的服饰、鞋履、杂志、影视等等,它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商业价值巨大的成熟产业链,甚至因为这种文化能够降低黑人的犯罪率,嘻哈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所以,嘻哈就在多股力量助推之下,逐渐从一种独属于黑人的文化转变为能代表广大美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嘻哈产业则刚刚起步。
街头、帮派、社群、少数族裔等等关键词是嘻哈诞生的土壤,批判与争斗是很重要的内容,你可以肤浅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圈子”文化——这不能说在国内完全没有空间,但至少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空间,而在《中国有嘻哈》里,地下rapper们所表现出来的抱团与相互认同对此也是一种印证——这种情感和文化对普通观众来说都需要慢慢理解。
马争也认为,《中国有嘻哈》的播出在近期不会给这个圈子带来太大的改变:“毕竟这只是一档节目,后续发展都还不清晰。有可能是一个短暂的热度,因为嘻哈不像做主流音乐的或流行音乐的更新速度那样快,一旦这个市场没有新的血液注入,它就会到一个瓶颈。”毕竟,它缺乏像美国等国家那样的历史积淀。
一个类比是电子音乐。之前中国也曾出过一档相关综艺《盖世英雄》,但并没有能够激起太多的水花,但它倒是在音乐节上有些突破,风暴电音节在国内做了快5年,已经成为了固定的品牌,一向谨慎文艺的豆瓣也把第一次音乐节的尝试给了电音,口碑与效果也都还不错。
而在向大众推广的层面上,嘻哈比电子音乐还是要慢了半拍,嘻哈音乐更强调的精神内核比起电子音乐更偏重的技术能力来说,可能天生也自带了普及的难度。在《中国有嘻哈》之前,这个音乐类型激起的比较大的水花是去年摩登天空签下陈冠希,但后续却没有了太多动静。
不过嘻哈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中国有嘻哈》的选手大多有着与此前选秀歌手不同的鲜明形象——他们绑着脏辫、身上有各种夸张的文身,穿着oversize的衣服甚至是“奇装异服”; 此外,嘻哈选手们个性突出,大多都表现得相当自信,甚至会给人一种狂妄的态度——虽然这不乏有节目制造出的效果因素,但这些属于嘻哈文化的特质和市场潮流确实也有些暗合。
中国年轻一代所追求的个性、小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品牌的注意。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音乐市场,餐饮、美妆、服装等行业都开始推出或收购小众品牌,以赢得年轻人的市场。
PG ONE就相信,嘻哈会在中国成为主流,只是时间的问题。爱奇艺给了嘻哈音乐一个巨大推力后,这个市场在国内算是刚被唤醒,但它能否成为主流文化以至于改变整个中国音乐市场的格局,这肯定不是一个平台就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