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乡恋
介绍鄞州镇乡街道特色,推介新闻,新鲜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乡恋

跟我走吧29 | 沿途尽是秀丽山水,这条古道一定不能错过~

乡恋  · 公众号  ·  · 2017-12-17 15: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因成片梯田、路边溪坑而得名


“畈坑幽静惹人寻,四老齐心探究竟。旅程四十且又另,沿路饱览好风景。”这是横溪古道协会秘书长俞彭年在一次与友人同游畈坑岭古道后写下的诗歌,可见畈坑岭古道充满了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揭开它的面纱。


畈坑水库


畈坑岭并不高,海拔在350米左右,古道全长1800米,因沿路梯田成畈,路边有溪坑,因此名为“畈坑岭”。据介绍,畈坑岭是原来梅岭乡金山、吴徐古村徐家到横溪的必经之路,也是俞山到城杨的交通要道,又是金山、俞山、吴徐等村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畈坑岭古道有着多条分叉。


畈坑岭全程由鹅卵石铺就,山脚下因常年有人拖毛竹、树木,因此刚开始一段路的路面有些许损坏,其余都基本保持完好。尤其是上端,吴徐古村每年都会沿路清扫,把古道路面打扫得清清爽爽。


民间故事 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畈坑岭岭头有一条小道直接通往康洞岩,传说康洞岩山上有徐成、徐康童兄弟俩。这个徐成为人贪婪奸诈且懒惰,被人称为“贪现成”,弟弟徐康童则忠诚老实且勤奋。父母双亡后,徐成霸占了财产,将徐康童赶出家门。被赶出家门的徐康童从此入住在了康洞岩下的一个山洞里,以捡栗子、开荒地、种杂粮为生,生活过得十分自在。而“贪现成”最终因为好吃懒做,沦落为沿途乞讨者。


某一日,徐成遇到了弟弟徐康童,假意恳求其原谅,结果徐成不仅谋害了善良的弟弟,还将其洞内的财物洗劫一空。后人将弟弟徐康童安葬在洞边,并将此岩改名为“康洞岩”,康洞岩下有一石洞,就是当初徐康童被赶出家后所住之处,康洞岩的西北面就是吴家山村。


古道附近的小溪坑


据清代董沛编撰的《明州系年录》作《吴家山记》中记载:乾隆三十年,吴家山村吴正祥在古洞中获宝剑一把,印章一枚,天书两卷,聚集山民千余人在桑园揭竿起事自立为王对抗朝廷。鄞县知县张又泰闻讯派兵进剿,被熟知地形的山民们打退,于是吴正祥自称星宿下凡,预言朝代兴替,宣扬明王复兴,大封伪官,准备攻占宁波。浙江巡抚熊学鹏得报后快速调集各县兵马云集吴家山镇压起事的山民,一番激战后,吴正祥惨遭大败,自己也战死在乱军之中……


在横溪,从来不缺乏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积极向上,引导村民勤劳勇敢、安居乐业,而古道就成了故事的其中一个载体。旧时,古道上人来人往,行人总要歇歇脚,于是民间故事和历史古道成了他们闲聊时的最佳选择,有些民间故事也许出自当时走在这条古道上的某一位村民或者过路人呢。



探吴徐古村 赏金山十景


跟随我们的脚步走一走畈坑岭古道,如果有闲,不妨再领略一下横溪山水的秀丽。


先走一走吴徐古村。吴徐古村内居民大都是吴、徐两姓,村子多竹,四周时时翠叶飘摇。村落多水,遍地泉水丁冬,溪流淙淙。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吴徐,会让人不由得感觉这里是一处清风激荡、引人神往的好地方。


相传,关于吴徐古村的历史,最好可以追溯到汉代,由此可知吴徐古村遗留下来的古迹众多,除了吴氏宗祠和徐氏祠堂之外,尚有梅岭庙、梅隐庵、张家山庵等多处。


吴徐古村里的老房子


吴氏宗祠,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到民国时创建成为“私立成器三校”,学校首任教师为当时的地下共产党员邬圣俊,抗日战争时又有江圣达、楼天熠(又名吴田)、郑经祐前来任教。后大跃进时祠堂被毁。所以这是一座红色的宗祠,是值得后人纪念的。


梅岭庙和梅隐庵(又名桥头庵)在《宁波志》《鄞县志》上都有明确记载,他们都是为纪念汉代梅福而建。据传,梅隐庵是梅福在梅岭首居之处,后成为吴姓家庵。张家山庵原为徐氏家庵,文革时庵基被改为水稻田。此外,在吴徐古村的现在祠堂后还有一口古老的水井,相传为梅福因炼丹所挖,其经历的年代已很难说清。


吴徐还有一颗长有4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该树为雄性,往往只开花不结果,计其高度约有50多米,干粗如稻桶,需多人合抱方能围转,根深叶茂,为吴徐古村的一大景观。村民对此树深为珍爱,现还被定为国家级古树名木。


城杨村内的一株古银杏


如果光游玩吴徐村还不尽兴,那就再到金山村逛逛,如果运气好,就能看到金山十景中的不少景色。


金山村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隔梅溪峡谷,有大梅山、石梅岗相望。这里村居坐东北朝西南,开阔向阳,村后山岗上绿树成林,周边山坡上翠竹葱茏,环境清幽宜人,不失为一处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


而所谓金山十景则有:金岗朝辉、枫林绿荫、翔凤探首、飞龙抬头、翁头晨曦、深坑冷泉、钳口喷瀑、蟒龙饮水、巨枫迎客等。这十种景象都存在于金山村内,其中西南村口挺立着一株有500年树龄的大枫树,枝叶繁茂,迎候四方来客,则为巨枫迎客。其他九景,若有兴趣,可以自己一探,也可到村内找人询问,颇有意思。


闻山间气息 听溪流潺潺


早就听说旧时横溪到金山,过亭溪岭后还要走畈坑岭。这不,本想趁着好天气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古道行,没想到却半路杀出个“雨天”。虽然很无奈,但依旧没有浇灭我们想去领略畈坑岭古道风景的热情。于是,迎着绵绵细雨,直接驱车至风塘岗——畈坑岭古道入口处。


风塘岗位于横溪镇吴徐古村,吴徐古村背靠风塘岗。早上9点左右,我们驶上风塘岗,和以往一样,这一次,我们依旧选择从上往下走古道。


刚踏入古道,就觉得路面宽,且路两旁杂草较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吴徐古村每年都会对此古道进行清扫,既方便村民生活,也方便驴友锻炼。


畈坑岭古道比较平缓,所以一路上我们走得比较轻松。或许是因为雨天路滑,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脚上,都来不及欣赏美景。到了古道半途,只见路边有一座凉亭,三开间,名为“畈坑下凉亭”,从亭内残留的香烛看,想必此亭经常有人来续香火。


畈坑下凉亭内还贴有对联,在亭内小憩时,环顾亭子的石柱,只见中间两根单立着,其余三面皆为石墙,通过木梁椽子相连,才让凉亭如此牢固。


山民为方便拖毛竹而在古道上架设的横档


俞彭年介绍,这一凉亭以往是供行人上下山时歇脚避雨所用,如今看这亭子的结构,是重新修造的,但是两根石柱依旧是原先的,在细细观察石柱后,我们发现,石柱上还隐约有字,但由于年代久远石头风化,字迹已经不清楚,有兴趣的驴友不妨用手来摸摸石柱上的字,细细研究琢磨一番。


继续下行,路边出现了层层梯田,独成一畈。见此壮阔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感慨古人的勤劳勇敢,竟能在半山中,仅凭双手和锄头开垦出这么多梯田。这些梯田通常利用溪坑边的水,将水引入稻田进行灌溉,可见古人不仅勤劳,还充满智慧。古道取名为“畈坑岭古道”,也是名副其实。


作为横溪古道协会秘书长,俞彭年对于畈坑岭古道了解得颇为深入。过了梯田,他向我们指了指康洞岩所在地,然而因为雨天路滑且小路杂草丛生、竹木挡道,只好打消了一探康洞岩的念头。


只是远远望了望康洞岩,我们继续走,沿途出现了小溪坑,听着潺潺的溪水声,欣赏着小雨天古道被水汽弥漫的朦胧美,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沿着溪坑慢慢走,我们看到山岙中出现了一座小水库,当地人称之为“畈坑水库”。一眼望去,水质清澈见底,若是天气暖和的时候来,还能看到鸟儿从水库上空掠过。俞彭年介绍,据传这一水库于上世纪60年代所建,因为水库位于山岙之中,且四周有竹木相映,因此显得格外清秀。


走在畈坑岭古道上,成片茂盛的竹林一直围绕在身边,人踏在路上,路在竹林中穿行,一路上还架满了山民为方便拖毛竹而架设的横档,别有一番特色风景。“别小看这些横档,它们确实能为人们拖毛竹节省力量。”俞彭年说。


因为天气关系,这次的畈坑岭古道我们走得有点仓促。走出古道后,俞彭年忍不住感慨,其实古道上还有不少小分叉口,驴友们最好结伴在天晴时来玩,好在一路上都有指路牌、红布条,还是十分安全。



网友@ 无妨:

细雨中行进在城杨往金山的畈坑岭古道上,起初还有点凉意,后来越走越爽朗,这条古道除了能健身外,还着实是一条景色迷人的古道。这次是与家人同行,下一次一定叫上朋友们再来走一走。


网友@ 东海:

从城杨出发行走畈坑岭古道、凤凰古道、松石岭古道,徒步7小时又回到城杨,体力严重透支实在走不动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走古道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来可以放松且愉悦身心。近年来,走古道成了越来越多中老年群体的户外首选运动。


网友@ Tony:

独自驾车到横溪山上,从五都头走到吴山家村,凤凰古道,往返6公里。归来时看到斜阳正照射到水库水面上,金光闪闪。听说还有一条畈坑岭古道也不错,决定下次再来。横溪不愧是一处山水宝地。


来源:鄞响客户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