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消息不是三星又炸了,而是OPPO、VIVO打败了小米、打败了苹果。
风评转的太快,让人一时间抓不住方向。在这场智能手机的大战里,华为独占鳌头,小米转盛为衰,似乎人人都开始赞美OPPO和VIVO,而这两者的成功,更加凸显了小米们的“失败”。
编辑 | 谢芸子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
OV“世界大战”
智能手机市场的比拼高潮迭起,
而
OPPO、
VIVO的
迅速崛起尤为显眼。
据调查数据显示,
苹果已不敌OV ,中国市场
Q2
份额跌至第
5
。
在市场份额方面排名依旧为华为、OV
、
小米和苹果。
可以看出,在苹果份额出现下滑的同时,
OPPO
和
VIVO
有着明显上升。
据财报数据显示,
苹果在国内市场的营收同样出现了下滑。
苹果正在落地,日系还未苏醒,三星黯淡无光。
在这场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迈进的终端争夺战中,手机行业已从最初的进口国产阵营对决,悄然过渡到华为和OV阵营的比拼中。
如果我们放大视角看待这场肉搏战,这不仅仅是销售产品的竞赛,也是手机相关商业应用渠道、内容生态、先进技术供应链的立体PK,这场竞争几乎可以囊括下一个科技时代人类的全部需求。
这些数据,已经很清晰的呈现出了OV阵营的崛起,而这个崛起不仅仅局限在价格战那么简单,而是营销、品牌、性价比的全面超越。
▌
OV赢在哪里?
01 营销:得三、四线城市得天下
在四线城市的手机销售聚集区,OV阵营的蓝绿组合几乎占据了
80%
的户外广告资源和店面展示资源。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深入其中会让你感觉智能手机就是OV的天下,
OV联合线下曾经被边缘化的大小商户以及线上被边缘化的传统纸媒等渠道建立了“统一战线”,发动 “人民战争”。
从人口的角度看,广大农村是消费的主战场,但是实战中我们发现,这个群体渗透效率非常低,反而是
3.5亿人口的四线城镇是消费品的决定性战场。
小城镇向下对农村消费具有极强的吸附、引领和引爆作用,对上也有明显的支撑作用,而且容易集中营销和传播。也就是说,
中国14亿人市场最好的消费品打法是四级市场向上、下引爆,而只有潮流类的产品能从一级市场波浪式的逐级推进到农村市场,但这种打法注定会浪费一些时间。
OV主要采用前者打法,占领四线并迅速放大业绩。
手机对于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已经成为了一种“站队”思维,但对于四线城市和农村,他们的诉求反而是身份感和精神生活满足感。
这和我们的普遍认知正好相反,人民普遍觉得大城市更看中精神需求。出现这个不同的原因在于,农村消费者获取娱乐等信息渠道较少,所以他们更愿意付出更多而获得优质体验,传说中的卖肾买手机就是这个逻辑催生的。所以
不能低估四线和农村消费群体的立体需求,农村更不意味着就是低端市场,这个需求是非常辩证的。
02 品牌:“三俗”还是“张冠李戴”?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三、四线城市有接近60%的消费者认为
OV
是国外品牌,其中
30%
认为是韩国品牌。
在
马来西亚市场
的调研中,超过一半人认为OPPO是韩国品牌,但
几乎90%的消费者给华为打下中国品牌的标签。
国内消费者中,问及的所有人对OV的认知是——两者有一个老板、同样高质量、拍照音乐各有所长;与此鲜明对比的是,拥有强大研发能力、国际化路线,并且在一线城市攻城拔寨的华为,在所有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眼中只有一个认知:质量好。也就是说,
华为自我设计的自主技术研发、国际化品牌形象并未被认可和感知。
值得一提的是,OPPO R9找的全明星代言分别是李易峰、杨幂、杨洋、
TF-Boys
,这些都是针对年轻人的人气偶像;
VIVO
先后选择了韩国人气偶像宋慧乔和宋仲基。
OV在这方面的选择标准非常的犀利。第一,主打年轻人;第二,寻找人气最高并有粉丝基础的;第三,帅哥靓妹,简单明快。这和华为选择斯嘉丽·约翰逊这种欧美范儿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只被一线城市部分人认知,但在中国几乎没有群众基础。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线二线城市都是媒体驱动的传播和销售,
但是到了三四线城市,驱动力主要来自代理商和意见领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品牌到三四线城市就打不透了,越做越吃力。
因为在三四线市场,单纯的媒体曝光和品牌拉升,并不能代替经销商的推动和意见领袖的传播,需要拥有地推经验的强执行力团队快速建立稳定的代理商渠道,而这个能力需要积累。
03 “自带偏见”的技术认知与性价比
在人们的心目中,普遍会认为苹果是趋势的引领者、华为是技术的专注追赶者,OV是技术的集成者,但是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国三四线及以下市场的消费者感知,完全是相反的。
最经典的几个消费者发言是——
我们之所以买OPPO是因为苹果和华为都在仿
OPPO
,技术都是
OPPO
研发的;
OPPO
很多专利苹果都是没有的,比如快速充电专利;
OPPO
只用全世界最好的技术,而华为为了国产化,用的技术不是最领先的。
以上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
自带偏见
的可笑认知,但的确显示出,OV对渠道商家完美的技术营销,很大程度上逆转了核心技术缺失的短板。
从智能手机认知的角度看,一线城市更多的把手机看成快速消费品,具备时尚性,更换频率相对较高,而二三线城市倾向于消费品的定位,但是对于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老百姓买手机是从耐用品的角度评价和衡量的,一旦在这个市场质量问题发酵,传播速度很快,可能彻底失去成片用户。可见“小米们”在低端机的产品线上,一味追求性价比的战略是错误的,低端机市场更应该强调产品质量。
更加让人深思的点在于,OV给经销商的返点要大于苹果、华为和小米,
OPPO最新型号的
R9
手机
2499
元,
VIVO
的
X7
顶级配置
2498
元,与华为、苹果比,
OV售价低廉,但种种迹象表明,
OV
依然是巨额盈利。
这不禁让我们去追问线下渠道的“
成本优势
”,难道真的是出现了电商和实体店的成本逆转吗?
▌
小米出局了吗?
然而OV依然有风险。
2011年,小米手机问世,雷军团队抛出的互联网新玩法是传统硬件厂商完全不熟悉的组合拳:品牌上,通过社会化营销,吸引发烧友;产品上,拼参数和高分、强调性价比;渠道上则重电商轻线下。
彼时,OPPO则正在经历公司史上最大的困局——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让
OPPO
的处境降到冰点。从功能机转型智能机的过程,
OPPO
清理库存损失“惨重”。
加之遭遇小米,寒流中的OPPO,公司上下信心落差巨大。磕绊着推出第一代智能机产品后,
OPPO
一度想要效仿小米。
2014年的
6
月转型
4G
期间,
OPPO
有
7
款
4G
智能手机上市,价格区间在
1298
元至
3498
元。时至今日,
OPPO
内部再无人质疑这次转型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谁都打不败趋势。
坚持“各自为战”的思路,
OPPO
不怕慢、也不怕重,最终还是在
2016
年
PK
掉了当年的偶像——小米。
直至现在,OPPO仍然没有把线上平台当作主力销售渠道。有趣的是,小米从今年开始,为产品选明星代言人的同时,也在线下慢慢试水“米家”。
那么OV挖的坑,小米会跳吗?
在北京,小米目前只开出3家线下零售店,小米必须要走到线下,互联网渠道已经基本达到它的天花板。
对于手机销售而言,重要的不是线下、线上哪种销售渠道的占比大,而是营销方式是否适应当地用户现阶段的消费习惯。如果恶俗一些猜想,OPPO和
VIVO
是由于历史原因,才不得不采取通过三四线城市线下销售的方式切入市场。
其实
这并非是OV对抗小米的胜利
,
面对日趋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仅凭聪明的线上营销或扎实的线下渠道,谁都无法长期独占鳌头。
手机市场一直是高度灵敏也高度危险的市场,未来的竞争将再次陷入全副武装的混战之中。
无论是无心还是有意,在媒体和行业大V的附和声中,
OV
的线下渠道模式俨然成为了手机行业的趋势,而小米们,在
OV
挖下的深坑中,已然跳下了半个身段。最早跳的一加手机,自今年开始,已无力维持线下店的经营,开始全面关门线下门店了,这是一个笑话,也是中国手机行业急功近力盲目跟风的结果。
然而对
于
市面上给OPPO和
VIVO
的赞歌也值得深思。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企业继续把大量的钱花在广告和渠道上,埋单的只会是消费者,一堆媒体热情洋溢地为老古董贴金,实际上是对消费者智力的嘲弄。
但OPPO和
VIVO
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至少在这场战役中,深入骨髓的务实打败了某些层面上的信念坚守。
OPPO、
VIVO
挖的坑,华为小米会跳下去吗?(腾讯科技)
长文揭秘:OPPO如何用最不互联网的方法逆袭,这个公司一直都没什么自信(金错刀)
苹果已不敌OV 中国市场Q2
份额跌至第
5
(中关村在线)
当你赞美OPPO时你在赞美什么?(创世纪)
OPPO和
VIVO
的人民战争(周掌柜)
长按图片或点击“二维码”,第一时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