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市公司
炫财技,搞重组,玩壳术,基本面漩涡,在这里统统卸下伪装与幻术。我们只有上市公司干货,绝无口水。关注上市公司,每天精研基本面,助你明明白白战胜市场!与金钱共舞,同智慧合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市公司

百亿市值一年间掉价九成,亏损8个亿的TCL通讯该不该贱卖?

上市公司  · 公众号  ·  · 2017-10-16 23: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01


看着京东方A一天天大涨,数次陈列资金最大涌入排行榜上,隔壁同样生产面板的TCL集团却如瘟股一般“不动声色”,为投资者所指责。


TCL集团确实近些年的业绩一直徘徊不前,缺乏亮色,直到上半年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架构调整和受益于行业景气等,业绩有了大幅上涨。


然而,曾经引以为傲的TCL通讯却成了它的烫手山芋,股权转让时不可待, 上半年亏损8亿多,严重托了TCL集团的后退。


10月9日,TCL集团宣布 转让49%股权 ,引起市场和媒体的较大关注,特别是曾经的百亿市值一年间竟然缩减9成, 居然一半的股权作价才4.9亿港元,也就是整体来说估值10亿港元, 令人唏嘘。


02



紫光集团旗下拥有芯片涉及企业展讯和锐迪科技,为手机产业链上游企业,而云南城投曾入股手机代工厂商文泰科技,布局了手机产业链下游


这样看来,同样生产手机相关业务的TCL通讯选择这两个同行作为交易对手,似乎顺理成章。


正如TCL集团自己说的那样“引入具备产业背景和业务资源的外部投资人,有利于TCL通讯科技的股权结构优化,并推动TCL通讯科技加速转型。”


TCL集团曾在2015年年报中提到,TCL通讯科技为全球第五大移动终端产品提供商,手机全年累计销量超过8000万台。


可能很多人并不觉得TCL的手机普及,因为人家市场主要布局在国外,尤其在拉丁美洲,欧洲区,中东及非洲等地,国内市场非常狭小。


然而, 到了2016年,年报销售,年报显示,TCL通讯科技实现销售收入203.9亿元,同比下降15.8%;利润为-4.74亿元。 年报解释,2016年下半年,由于手机关键零部件成本大幅提高,以及部分地区汇率的大幅波动,影响了公司通讯产品在海外的销量及毛利。


2017年上半年,TCL通讯实现通讯设备及其他产品销量合计2116.9万台,同比下降36.2%;实现销售收入68.7亿元,同比下降26.1%;受海外手机市场低迷态势延续、内部组织及业务重组的阶段性影响,亏损8.52亿元。


这一亏损成为主要重要的掣肘TCL集团净利水平的因素。


“TCL通讯的营业收入与利润主要来自国外市场,但是这两年来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手机的销量与营业额都呈下滑趋势。”产业分析师梁振鹏表示,消费者的需求转变,以及中国其他通讯品牌的市场积压,对TCL通讯影响不小。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TCL从华为挖来了BG副总裁及中国区首席营销官杨柘。后者曾在三星、黑莓、华为任职,是业内公认的营销高手。 在2015年12月,杨柘正式加入TCL通讯,并针对中国市场提出“宛如生活”的全新品牌理念,宣告TCL手机品牌转型之旅的开始。


然而到了2016年,TCL手机在国际市场遭遇断崖式下滑。根据财报数据,其在拉丁美洲、欧洲区、中东及非洲区业绩均下滑严重。同时在中国市场也没有起色。2017年初,杨柘离开TCL。


另外,TCL通讯的产品一直主打中低端。缺乏技术积累与创新,仅靠打营销牌,TCL手机难以挽回市场。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受访时认为, TCL一直没在手机市场上站住脚,它更像是一个加工厂,具备加工能力,但在研发和品牌塑造上一直没有明显的起色。 他分析,TCL过去主要依靠低价、耐用的中低端机型抢占市场,但随着市场的转移,越来越多的用户如今喜欢效果更好、功能更强的中高端产品,再加上面对多个国内企业竞争,其手机业务面临的局面就比较难过了。


在诸多电商频台上,TCL通讯畅销款多为定价在一两百元左右的老人机。


不过,掌舵人李东生称并不会完全放弃手机业务,还要坚持双+战略。“双+”战略即2014年TCL集团提出“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转型”的“双+”战略。)


03



最引起市场分歧的是,TCL通讯近一年的市值从百亿缩了九成。


TCL通讯于2016年6月6日宣布私有化,6月13日公布具体方案,大股东TCL集团以每股7.5港元发起收购,较最后交易日5.57港元收盘价溢价约34.65%。TCL集团原本持有65%的股份,私有化过程约花了34亿港元。结果时隔一年,竟然按净资产卖出49%的股份,每股价值仅为0.8港元。


有分析称,次引入紫光和云南创投,TCL通讯似乎放弃了对中高端市场的追求。紫光旗下展讯主攻低端芯片市场,云南创投投资的闻泰科技也以代工低端智能机(如红米、魅蓝)居多。 如此一来,使用展讯的芯片,用闻泰科技代工,通过成本控制,或许能使TCL通讯摆脱亏损


有投资者认为此次股权转让价位合理


16年通讯变差,杨柘失败雪上加霜。高管股权即将巨亏。这时候在港股市场肯定无法出货。于是只能私有化,让集团埋单。高管顺利出货。然后通讯巨亏公开。至于现在剥离通讯,无疑是正确的。价格也基本合理。


他认为 这都是市场行为可以理解,关键是去年李东生等若干高管以7.5元的价格借私有化之名把TCL通讯的股份套现了约5个亿,高管首先保证自己不受损失,应该还有赚。当然TCL集团最后合计花了33.6个亿为私有化买单。 离奇的是,郭爱平作为TCL通讯的CEO无声无息的也在私有化前后离职了。中国区CEO杨柘在2017年初也离职。


他质疑,私有化后没有CEO,就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老大放任让通讯亏损。所以2017半年就亏损了8个亿。 这样的亏损是否是故意而为之呢?


也有投资者认为此举可能得到逆转的效果。


TCL通讯中国区从2012年调整以来,两任中国区负责人累积亏损近20亿人民币,基本把通讯资本金都给亏光了。原本为支柱的海外市场再一崩塌,基本上没啥太大希望了。此番调整后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更有投资者直呼交易作价太低了,低到了严重不合理的程度。


看看人家卖的,一个多亿净资产卖14.8亿。对比之下TCL通讯是不是卖得太离谱了。时间轴来看是100亿变10亿,短短一年。 横向比,人家别的公司交易是溢价11倍,差距不要太明显。




声明:本贴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作自己的实盘记录用,如若跟随,责任自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