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最近,小巴的朋友圈被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刷屏了。罗一笑小朋友今年5岁,不幸患了白血病,她的爸爸罗尔在自己的公号上讲述了一家人对抗病魔的故事。
原本,这件事的关注度并不高。但在朋友的提议下,罗尔与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小铜人“合作”,在该机构的公号上发布文章。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就捐款一块钱,保底捐赠2万元,上限50万元。
几篇文章瞬间就火了。网友纷纷转发+赞赏。几天来,该公号以及罗尔的私人公号5万元/天的赞赏额度天天爆满。据不完全统计,仅昨日凌晨腾讯开通的捐款通道,已收到捐赠200余万。
后来,剧情逆转,有人爆出,罗尔一家的经济条件尚可,在深圳、东莞有三套房,有社保。深圳市儿童医院通报的数据也显示,社保报销80%后的医疗费用并不高。所以,捐款背后还有另一层真相,即这是一起赤裸裸的营销事件,博取大家的同情,消费网友的爱心。
小巴并不想八卦太多,毕竟每个家庭背后都有故事。但这件事背后的现象更让人深思。当筹款与商业捆绑在一起,我们应不应该献出这份爱心?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该如何去获得善款?为此,小巴去请教了几位大头。
李劲
壹基金秘书长
“我们努力把这件事情往正向上引导”
首先,这个行为属不属于公益,属不属于《慈善法》需要规范的慈善行为?
我个人认为不属于。这种通过网上写文章获得打赏的方式,应该属于个人之间的赠与。当然,公众赠与时是出于善心,但这不是公益行为,因此也谈不上公益和营销相结合。
这样的事件,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样的文章,如果能唤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有需要的人的帮助,那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公众、那些曾经捐助或赠予的人,反过头来质疑这件事的动机,那就违背了它的初衷。虽然个体可能得到了救助,但是如果公众的善意打了问号、产生了怀疑的话,对于慈善文化和社会正能量,都是一次打击。
中国的个体救助需求量非常大,公益组织、政府机构和互联网平台都在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但是应该说,能够提供的帮助与现在的需求相比,还是供小于求。
像这次的案例,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推广案例。不过,它只惠及了一个孩子。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够发生在每一个有需要的小朋友身上,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但是公众对一些捐助渠道还不太了解,也许还不太信任。如果罗尔的方式,能够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既有的公益慈善,特别是组织化的平台的话,那对社会的正向意义就会大很多。
这次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发酵得很快,它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保留、鼓励公众的善意,媒体也好,公益组织也好,我们努力把这件事情往正向上引导。
我相信,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腾讯、新浪等平台提供的合法合规且有效的通道,通过可信任的公益机构,能够帮助更多的个体。
唐文
易宝公益圈负责人
“探索有效路径去建立公益信用”
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她确实生病了,需要帮助。但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两个,捐赠需求较大,捐赠资源有限。
关于筹款,目前分两种:有公募资质的公益组织和个人求助。大多数公益组织针对的是群体,因为验证群体的成本相对低。通过公益组织获取捐赠毕竟僧多粥少,所以会屡屡看到通过网络的个人求助,罗一笑的事件就是。
要推动个人求助走向良性轨道,核心在于公益信用建设。公益的一个难题在于,往往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恰恰最难以发声引人关注,因为他们通常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写不出好的故事。
公益信用和商业信用有不同之处,主要关注两件事:受捐人是否需要帮助和是否应该帮助。
怎么来验证真伪,防止诈捐?要尽可能公开受捐者的公益信用评级,例如受捐者所说的疾病,意外等情况是否真实。在受捐者的允许下,公布他的财产情况等,这样让捐赠者自己做出是否捐赠的决定。
目前看来公益信用的建设还有待时日,所以我们想到的是尽可能让第三方来做信用背书。比如我们曾经想联合医院打通信息流和资金流,无论生病还是意外,募来的钱大部分要用到医院,如果做到专款专用,能最大程度防止诈捐,但目前医院从体制上还难以支持;所以我们现在想到让组织比如以企业来为员工做信用背书。
此外,把参与公益的捐赠者和志愿者公益行为记录在案,一旦他们本身需要帮助,就可以把记录公示。首先要让热心公益的人也受益,这样才能推动“人人受益,人人公益”的良性循环。
阿禅
有可能学院CEO
“别被情绪盖住了头脑”
在查看罗尔先生过去2个月写的文章后,我把他最近发的几篇文章定性为营销事件。
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为炒作,要看文章是否为作者带来目的的转化。比如,如果目的是吸引关注,他肯定会在文章里想方设法让新读者关注公众号,比如放置公众号二维码。罗尔先生近期的文章,几乎每篇都放置了公众号二维码,哪怕是“抒发”爱女之情的文章。
这些年,我看过不少网络求助的帖子,因为求助者对公众是陌生的,为了获得公众的信任,他们一般会拿出各种证据或找权威机构背书。因为,当我到了没钱治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会选择豁出去,以获得更多信任。
反观罗尔先生,在过去2个月的文章里,他并没有在任何一篇透露他的收入、医疗的收费等。作为一个老媒体人,他显然知道平白无故地让陌生人捐款是很难的,所以他选择了打同情牌。读者被情绪感染了,不去查究事实,在大多数转发者眼里,他们宁可信其有,也不多动一点脑筋。
并不是我们不应该有同情心,一条狗看见同伴受伤了,它会守在同伴左右,人怎么可以这么冷血?错了。狗的同伴受伤是真真切切的,狗通过视觉和嗅觉能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它知道它的同伴没有欺骗它。而很多时候,我们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被炒作者牵着鼻子走路的。
关于做公益、做好事,其实渠道有很多,找个值得你信任的人或机构,别被情绪盖住了头脑。
无论如何,小巴祝愿笑笑小朋友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