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金砖国家喀山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双方重申了尽快推动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签署的意愿。尽管目前双方尚未明确签署日期,但据克里姆林宫此前消息,协议将在伊朗总统对俄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期间落地。这样,伊朗将成为俄罗斯继蒙古、越南和朝鲜后的第四个全面战略伙伴。
2024年10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喀山举行。当日,俄总统普京会见伊朗总统佩泽希
齐扬。
自佩泽希齐扬上任以来,俄伊两国高层已开展了多轮对话。10月11日,俄伊两国元首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首次会晤。普京指出,同伊朗的关系是俄当前优先事项。佩泽希齐扬也表达了加快签署战略伙伴关系相关文件的意愿。
综合来看,新协议将首先聚焦经贸领域。一方面将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大型联合项目。普京在会见佩泽希齐扬时明确指出,两国合作的优先事项包括发展伊朗铁路基础设施和布什尔核电站建设项目。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建设。另一方面将加强两国燃料能源部门及石化行业间合作。新协议还有望显著改善当前两国经贸合作中的结构性矛盾,并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的本币结算。
与此同时,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指出的,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重点推动两国在防务领域开展更紧密合作。据媒体报道,俄已向伊朗交付了S-400防空系统和第一支苏-35战斗机中队,并且此前已提供了“摩尔曼斯克-BN”电子战系统。俄军事专家指出,俄战机对伊朗有很大吸引力,未来俄可以向盟友进一步扩大苏-30、苏-35、米格-35等型号战机的供应;俄则可以向伊朗购买无人机,也可通过小批量引进某类伊朗武器来进行本土化适应性试验,进而投入批量生产。
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酝酿已久,其基本文件的起草工作始于2022年1月。时任伊朗总统莱希访俄时强调,两国应建立起战略性关系,并提议为此制定新的伙伴关系协议。此后不久,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剧变,俄伊相继受到西方多轮新增制裁。加之去年以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外溢效应日趋增强,战争风险的影响范围显著扩大。面对新的内部局势和外部地缘政治环境,两国当前迫切需要确定合作“新杠杆”。俄学者指出,目前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性原则仍停留在2001年的关系协议,到今天已经过时了。
俄与伊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显著增加其在能源资源与防务安全领域的“砝码”,又通过拉拢伊朗这类受美西方制裁的国家,深化同其盟友的战略合作,不断推进其在亚欧大陆不同方向上的战略纵深。而伊朗也有自己的考虑。除了因受美西方长期打压制裁而与俄“抱团取暖”以外,伊朗政府明确把深化同俄的战略合作视为其外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伊朗改革派代表,佩泽希齐扬的外交政策较其前任莱希而言显得更加审慎。他提出,伊朗应改善与除以色列之外所有国家的关系,积极恢复伊朗核协议谈判以解除伊遭受的制裁。9月底,他在联合国大会会议上发言,其所强调的“反对乌克兰地区冲突”“愿与欧洲和美国开展对话”等内容,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对俄的“背刺”和对美西方的“靠近”。俄学界对此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俄伊关系将出现裂痕,应该考虑到其所言翻译失真和被媒体过分渲染的因素。
10月以来,中东地区局势再现起伏。伊朗与以色列之间展开多轮报复性行动,美欧对伊朗开启新一轮制裁。又逢11月美国举行总统选举,伊朗遭受的内外部压力明显增强。这期间,俄伊高层往来不断,其中的一个关键议题就是商定这份为期20年的两国关系新协议。俄伊两国高层接连在多个场合释放缔结协议的信号,一方面是为对当前局势造成威慑,延缓或减轻一定外部安全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以此发声来观察地区各国的可能动向,对地区及国际局势注入新的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