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新闻网 USNI 爆料,在广州造船厂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项绝密工程 —— 打造一批非比寻常的驳船。据透露,这些驳船的数量至少有 3 艘,更有甚者,从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可能多达 5 艘。这些船的用途很可能是登陆作战,但与此前船只不同的是这些船装备了独特的公路桥。
从流出的资料与卫星图像中,我们得以一窥这些驳船的独特造型。其船头设计堪称精妙绝伦,能够向外延伸出超长的公路桥,长度超乎想象,稳稳超过 120 米。
这般设计赋予了驳船神奇的 “变身” 能力,一旦靠近海岸,公路桥便能如灵动的长臂,精准搭向海滩外的沿海公路或硬质路面,瞬间搭建起一条从海洋迈向陆地的钢铁通途。
二战时期,盟军为诺曼底登陆精心打造的 “桑树港”,那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工程奇迹,为扭转战局立下赫赫战功。因为都知道,抢滩登陆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将后续部队和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送上岛屿才是关键。
盟军当时想出的是一个绝妙的方案——在诺曼底登陆场造两个港口出来。如今,广州造船厂的这批驳船,与 “桑树港”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仿佛穿越时空的回响。
这些驳船的 “超长手臂”—— 可延伸公路桥,是其最为亮眼的设计。超 120 米的跨度,这一数据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战术价值。以台岛为例,其海岸线蜿蜒曲折,传统登陆作战往往受限于少数条件适宜的海滩,这些海滩周边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台当局更是在此布下重重防线。
而如今,特种驳船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当驳船靠近海岸,长长的公路桥如灵动的蛟龙出海,精准地搭向沿海公路或硬质路面,不管是平坦开阔的环岛公路,还是岛屿边缘坚实的岩石滩涂,都能被迅速 “连接”。
坦克、装甲车从船上鱼贯而出,无需再在危险的滩头停滞,直接借助公路桥长驱直入,向内陆挺进,大大缩短了从登陆到深入作战的时间差,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除了神奇的公路桥,驳船的承载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其内部空间经过精心规划,拥有巨大的承载容量,一次性能搭载多辆主战坦克、步战车以及大量的后勤保障车辆。
想象一下,在抢滩登陆的关键时刻,一艘驳船就是一座移动的 “钢铁堡垒”,满载着数十辆重型装备,气势磅礴地驶向彼岸。船上配备了先进的固定与转运设施,重型装备在航行过程中被牢牢固定,抵达登陆点后,又能通过高效的转运系统,迅速、有序地驶向公路桥,驶向战场。
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确保了装备投送的高效与安全,为登陆作战提供源源不断的 “钢铁力量”,夯实胜利的根基。
1944 年的诺曼底登陆,盟军为突破德军的海岸防线,解决登陆后的物资与后续部队上陆难题,创造性地打造了 “桑树港”。这一工程堪称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由英国土木工程师们精心设计,采用组合式构建。
战前,他们争分夺秒,赶制出 146 个特制空心混凝土沉箱,每个沉箱依水深 “量身定制”,排水量从 1772 吨到 6044 吨不等,拖至距海岸线一海里的 5.5 米等深线,精准下沉,筑起坚实内防波堤。
同时,辅以 3 艘老旧军舰、56 艘老旧货船自沉加固,十字形钢制构件水下布阵,外防波堤昂然挺立,为港口遮风挡浪。
紧接着,61 米长、17 米宽、18.4 米高、排水量达 5000 吨的巨型钢箱被引入防浪堤内,紧密相连,扎根海底,与浮动舟桥、多个浮动码头共同构成完整的 “桑树港”。
宛如钢铁巨兽蛰伏海岸,可同时容纳七艘大型舰艇、近 20 艘中型运输船、400 艘驳船和约 1000 艘小型船只,每日货物吞吐量高达 12000 吨,丝毫不逊色于英国多佛尔港。
在诺曼底登陆后的关键时期,“桑树 B” 港抵御风暴侵袭,持续运作 10 个月,让 250 万盟军将士、50 万部车辆、400 万吨物资得以顺利登陆,成为盟军西进的稳固基石立下了大功。
广州造船厂的特种驳船,与昔日 “桑树港” 虽所处时代不同,技术细节有别,但战略内核一脉相承。二者皆为应对登陆作战的后勤保障难题而生,以创新性的工程设计,突破地形与防御限制,搭建起海上与陆地的 “生命通道”。
中国特种驳船借鉴 “桑树港” 利用预制构件快速搭建港口的理念,结合现代造船工艺与军事需求,将公路桥与驳船融合,赋予两栖作战更高机动性与灵活性。
广船国际的厂区规模宏大,设施先进。它拥有多个现代化的船坞、船台,配备了全球顶尖的造船设备,从巨型龙门吊到高精度数控切割机床,从先进的焊接机器人到智能化的船舶涂装系统,一应俱全。
这里汇聚了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涵盖船舶设计、工程管理、技术研发等各个领域。他们秉持着工匠精神,精心雕琢每一艘船舶,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臻于完美。广船国际还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不断探索前沿造船技术,在智能船舶、绿色能源船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广船国际产品远销全球,曾赢得国际客户的广泛赞誉。这也是为啥美国海军网盯上它的原因,因为其生产的无论是欧洲高端航运公司定制的豪华客滚船,还是中东石油巨头订购的大型油轮,都能凭借卓越的品质、精湛的工艺满足客户的严苛需求。
近年来,它多次承接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大型船舶订单,建造的化学品 / 成品油船以其高效的运输性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成为国际航运市场的抢手货。
长期以来,在传统军事视角下,台岛的登陆作战被视为一项艰巨无比的挑战。台将防御重心聚焦于有限的几个海滩,妄图在这些区域倾尽全力构建起坚如磐石的防御体系。以桃园地区为例,此地作为传统认知中的理想登陆点之一,台军布下了重兵。
绵延的海岸线上,密密麻麻的地堡、暗堡蛰伏;坚固的反登陆桩如钢铁獠牙,从沙滩中突兀而出;雷区更是如死亡禁地,密密麻麻的地雷深藏沙下,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惊天动地的爆炸。
而在阵地后方,台军精锐部队枕戈待旦,一旦有风吹草动,便能迅速前出支援。周边的山峦之上,炮兵阵地虎视眈眈,远程火炮炮口高昂,随时准备对近海的登陆部队实施火力覆盖,妄图用钢铁与硝烟将登陆之路彻底封死。
又如台南地区,这里的海滩同样被视为关键防御地段。台军在海滩附近的城市中构筑了大量巷战工事,高楼大厦间,沙袋掩体层层堆叠,铁丝网纵横交错,街道被改造得如同迷宫一般,每一个拐角、每一扇窗户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枪口。
一旦登陆部队踏上滩头,便会陷入这片 “城市丛林” 的绞杀之中,在枪林弹雨与近身肉搏中艰难求生。
然而,特种驳船的出现,如同一把利剑,斩断了这看似无解的困局。如今,凭借其独特设计,台岛任何一处沿海公路都有可能瞬间化身为登陆的 “黄金通道”。
当特种驳船悄然驶向海岸,长长的公路桥如灵动的蛟龙出海,精准地搭向沿海公路,坦克、装甲车鱼贯而出,直插台岛内陆。这一变化,让台军苦心经营的防线瞬间千疮百孔。
传统的观点认为,台岛只有少数海滩适合两栖登陆。而且这些海滩可能会有重兵把守。但是这些新驳船改变了这一观点。现在所有的沿海公路都可能变成登陆点,要防守的范围成指数级增加。难怪美国海军新闻网USNI感慨这下麻烦大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