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多伦多大学学者指出,记忆的目的并非随时间推移传递最精确的信息,而是通过掌握最有价值信息来指导和优化智能决策。
旧观点
普通人说,好记忆意味着能长时间清晰地记住更多信息。神经科学家说,记忆欠缺是大脑储存和检索信息机能失败。
新观点
根据顶级神经学杂志《Neuron》最新(6月21)综述文章,人类大脑正积极努力地忘记。两位多伦多大学学者(Paul
Frankland和Blake Richards)指出,记忆的目的并非随时间推移传递最精确的信息,而是通过掌握最有价值信息来指导和优化智能决策。
“忘记不相干细节,是大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让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有助于现实决策的信息上面,”Richards说。
最近,有关大脑遗忘机制的研究数量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忘是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最近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记忆丧失机制,明显与信息储存机制不同。”Frankland说。
两个健忘机制
促记忆丧失机制之一是削弱或消除记忆编码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
Frankland实验室最近证明了另一个新机制——从干细胞到新神经元形成。新神经元融入海马体,新连接改变了海马体电路,并覆盖了这些电路的记忆储存,使其中信息难被读取。
这就是儿童们会忘记很多早期学习/生活经历的原因——小孩的海马体不断生成更多新神经元。
违反常理行为?
大脑花费如此多能量创造新神经元,目的就为了损害记忆?
Richards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理论引入这项研究。学习AI找答案的基本原则,Frankland和Richards构建了人脑以智能决策为目的的“记着”和“遗忘”互作框架。
遗忘可以让我们抛弃过时的、潜在错误的误导信息,帮人类适应新环境。“如果你试图驾驭世界,而你的大脑不断地回闪许多冲突记忆,这使你很难做出明智决定,”Richards说。
遗忘让我们不得不将过去事件概括成新事件,从而促进决策生成。在AI术语中,这叫“正则化(regularization)”,具体实现是通过创建优先处理核心信息,消除具体细节的简单计算模型,拓广适用范围。同期三篇《Nature》文章:给小鼠做了记忆手术以后……
大脑记忆只需抓住要点,不需记住所有细节。这种主动控制的遗忘机制能过滤无关紧要细节,生成简单记忆,使大脑更有效率地预测新情境。
记忆还是遗忘?受环境影响!
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我们记住得更少,该机制本质上受控于环境。例如,每天接待许多新顾客的收银员短时间内只能记住顾客名字,频繁与客户见面的设计师会将其信息保留得更长。
“记住还是忘记,取决于环境的连贯性以及事件是否可能再次与你的生活产生交集,”Richards说。
研究表明,情境记忆比常识记忆更容易被遗忘。古语有云: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讲的就是记忆需要在环境变化之中不断更新的道理。
总结
本篇文章讲的正是中国古话“成大事之人不拘小节”的科学道理。当然,如果你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内存储备”基础上,咱就别较真了,还是尽量多背吧。
原文标题
The Persistence and Transience of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