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SLR Magic 50mm ... ·  昨天  
胶卷迷俱乐部  ·  聊聊专业撕拉片相机(和富士宽幅改造) ·  昨天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昨天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昨天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 |生命力是重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文艺评论】微纪录片《雄关漫道》:创新年轻态表达 书写长征精神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1-01 17:28

正文

导  读

2024年10月是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推出了十集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以新媒体年轻态的表现手法,讲述90年前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出发的重大决策和生动感人故事。回望红军长征的光辉岁月历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探索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激励我们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一、以新媒体年轻态的表现手法,创新解读长征故事


系列微纪录片《雄关漫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深度开掘,以大量真实鲜活的人物和历史细节,结合年轻态的影像故事表达方式探寻长征与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反映出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的新面貌、新表达。在前期筹备阶段,创作团队主创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搜集长征相关资料文献,邀请党史专家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为挖掘历史新线索、寻找表达新视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坚持挖掘红色历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的故事深入探索。 长征题材是个老IP,很容易陷入叙事的老套路,微纪录片《雄关漫道》从小切口入手反映长征的伟大传奇,是创作创新的一次好的尝试。从内容上突破了长征题材重点讲述伟人故事或战争传奇的惯性,把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群,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使每一个人都有进入历史的可能,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老题材的可看可听可感。长征出发距今已经整整90年,许多经历长征的老红军已经离世,创作团队“抢救式”记录和保存长征故事中的细节、物件、人物,以长征亲历者后人的相关采访为辅助展开叙事,一件件红军长征时留下的遗物,一封封保存至今的红色家书,凸显和印证了故事的真实性与说服力,观众也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立体且富于情感的鲜活人物形象,传递出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


二是以微故事化的讲述,致敬红军长征精神。 微纪录片《雄关漫道》每集都在10分钟内讲述一个主题,用十集的篇幅展现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夜渡计划》《三十万人共守一个秘密》《吃水不忘挖井人》《八万六千个告别》《永不磨灭的记忆》《红军战士的家书》《绣球草鞋》等。观众看到了红军战士谢志坚与妻子春秀的绣球草鞋故事;看到了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把她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一别26年,每晚点亮马灯守在老屋前等待儿子们回家的故事。《雄关漫道》坚持用年轻人的眼光,普通人的视角来解读长征故事,并建立起一个宏大的主题,搭建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雄关漫道》系列第二集海报:三十万人共守一个秘密


第一集《夜渡计划》以1934年10月中革军委先后发布的两份行动日程表为重点,讲述八万六千多名红军战士向于都集结,准备踏上漫漫征程的故事。第二集《三十万人共守一个秘密》呈现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三十万于都人民和八万余名红军,在于都河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行动,共同创造了一段被后世誉为奇迹的历史,实现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进行的战略转移。第六集《红军战士的家书》讲述18岁的欧阳洪长投身革命,在长征出发前给家人寄去了几封家书,在信中他只字未提战场凶险,只是表达对亲人的惦念和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90年过去了,家书穿越烽火,家书保存至今。家书的故事还在代代相传,这正是长征精神庚续传承、历久弥新的最好见证。


微纪录片《雄关漫道》以精当而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以长征为党的历史伟大转折,描绘了各路红军转战中的艰辛与崎岖,讴歌了红军战士跨越生命极限的悲壮,绘画了长征为中国革命所播撒的火种,唱响了长征胜利带来的中国革命新辉煌。讲述1934年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还有一万六千多名红军将士和游击队员奉命留守中央苏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这是英勇壮烈的浴血奋战、九死一生。面对惊涛骇浪,共产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革命精神和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三是主创团队通过艺术创新,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长征精神的赓续传承。 微纪录片《雄关漫道》主创大多为“90后”年轻编导,创作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是一群平均年龄二十多岁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故事,相差近一个世纪的同龄人讲述同龄人的青春故事,拉近了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与心理距离。历史题材有着取之不竭的素材资源,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多样化的叙事角度、与时俱进的新表达和十分钟内叙事的微小体量,吸引着新生代观众的关注和收视热情,实现纪录片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传播效果。


主创团队在于都井塘村拍摄现场


主创团队深入长征出发地于都,深入挖掘并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场景,迅速了解并掌握了大量的线索和资料。呈现一幕幕当年长征出发时的情境,在东门渡口边奔腾至今的于都河遥想当年红军出发时是何等壮阔;踏上红军小道真实感受着当年长征路途的崎岖;触摸“革命井”更懂得“军民一家亲”的真实情感,观众仿佛在与90年前的历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有亲历者、见证者、研究者的口述创作模式,该片还选取草鞋、舟船、干粮袋、标语等长征标识元素,以红军在江西的长征为历史大背景,采用真人实景体验新长征。创新运用视听语言,使用不同时期关于长征的音乐片段,从经典红色歌曲《十送红军》,到新时代红色歌曲《从此》,再到民谣《红军小学红军娃》,耳熟能详的不同时期关于长征的音乐把观众带到了特定的故事历史场景,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激起长征精神在一代代人心中的无限回响,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