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瑜中的  ·  中秋旅游:量价表现继续分化 ·  5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TOP刊: 足球与家暴, 事件研究vs绝对时间分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员工持股能改善企业长期绩效? | 教授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12 12:22

正文


2014年6月2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自此之后,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16年10月,沪深两市及创业板市场有565家公司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初始资金总规模达到932.0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1.71亿元),覆盖了大部分的主要行业。在目前已经实施完成的394家上市公司中,实际投入资金规模715.9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1.84亿元),平均实际持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5%。



根据《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目的包括“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以及“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就目前员工持股计划的展开情况是否与《意见》中“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以及“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两个目标相一致阐述一下笔者的意见。


1


首先,关于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能够“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从增加产出效率方面着手以期提高企业长期绩效。


股权激励手段主要通过将激励对象的个人财富与企业价值挂钩,以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团队的相互监督,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这一激励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的边际效益是否能够反映到其持有股权的增值中并最终成为个人财富收益。


股权激励由来已久。原先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规定股权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进一步放宽至“公司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对象定义宽松,将激励对象的选择权完全交由企业自行决策。


企业在选择激励对象时,需注意避免激励对象过于广泛。


如果单一员工提高岗位工作效率对于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作用过小,所带来的个人收益不足以弥补其提高工作努力程度的成本,那么,这样的股权激励是很难看到明显效果的。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更有可能消极作为,完全依赖其他员工或者外部因素来提高其所持有的股权价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搭便车”现象。故而,从提高公司竞争力上来说,股权激励更适合针对企业内部边际产出高的岗位。


从目前企业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来看,70.82%的计划股权由员工认购,平均覆盖员工比例为19%,剩余28.01%股权作为高管的股权激励,仍然以激励高管和核心岗位为主,总体上并未产生过于广泛覆盖的情况。


2


第二,关于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能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从加强企业监督方面着手以期提高企业长期绩效。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存在大股东侵占的重要特征。截至2015年底,仍有超过50%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员工持股计划能否成为改善这一现象的动力,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员工持股计划给予包括管理层与员工在内的企业内部人员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防止大股东侵占的动机和权力,能够起到约束大股东侵害企业与小股东利益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大股东有进行短期市值管理的动机,以牺牲企业长期价值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扭曲资本市场资金有效配置。在市值管理动机上,员工持股计划有可能“绑架”管理层与员工成为利益共谋者。


现有员工持股计划中,除了以非公开认购方式授予的员工股权有3年锁定期外,其它类型法定锁定期均不足三年,其中锁定期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企业占比约65%,且只有不足10%的上市公司设立明确的业绩考核与分期解锁机制。锁定期一满,员工持股即可出售。


一般由于员工面临较大筹资需要,很难长期主动延展持股期限。过短的锁定期反而会促使管理层与员工过于看重企业的短期效益,进行短期市值管理的动机强烈。


此外,115家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包括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借款,部分计划加入杠杆,依赖大股东资金吸收计划浮亏,进一步减弱员工持股计划监督企业短期市值管理的独立性。


根据《证券时报》2016年8月《员工持股计划:有的赚翻有的割肉 "安全垫"名实难副》一文所述,目前已高位减持的员工持股计划,多数和上市公司的高送转、并购、增发、转型等利好不无联系。例如在今年2月3日,东方电热的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正式解禁,而就在解禁前夕的2月1日,东方电热预披露拟10股转增18股,其后公司股价一路上扬,员工持股在2月17日以14.74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账面浮盈近五成。


这种种显示,通过利好消息推高短期股价以实现员工与管理层收益的企业不在少数,依靠员工持股计划改善企业短期市值管理行为的效果恐怕并不理想。


作者简介

周易
周易,博士,任教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公司金融。


转自微信公众号复旦管院

 

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系科的高校之一,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亚洲知名的商学院,连续四年多项目稳居全球百强,且排名领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