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书中指出运动对于改善大脑功能、缓解压力、重塑生活的重要性。文章列举了书中的几个关键例子,如上班族锻炼、艾伦通过运动缓解焦虑、派尔斯通过运动治愈疾病等,来说明运动带来的好处。同时,给出了坚持运动的四点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书中提到运动对大脑的重要性。
通过刺激脑干、调节神经递质的方式,运动可以让人变得积极乐观。运动还能缓解焦虑和压力,治愈身心,重塑生活方式。
关键观点2: 《运动改造大脑》中的几个例子说明了运动的实际效果。
例如上班族锻炼提高工作效率、艾伦通过运动缓解工作压力、派尔斯通过运动治愈疾病等。
关键观点3: 作者给出了坚持运动的四点建议。
从行走开始迈出运动第一步、找他人督促激发运动积极性、交叉训练提升运动效率、达到有效强度享受运动心流。
正文
把两百多名上班族分为两组,一组在午餐后锻炼30分钟到一小时,一组则什么都不做。
结果发现,那些午餐后无所事事的员工,常常会感到心烦意乱,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胡思乱想半天。
而那些锻炼后的员工,则做事有条不紊,更有干劲,抗压力也更强。
运动可以通过刺激脑干、调节神经递质的方式,让人变得积极乐观。
他将观察写进了自己的书里,新书发行后,迅速引爆亚马逊书榜,再版超过16次,风靡全球。
书里,瑞迪通过丰富的案例,揭示了运动和大脑之间的联系。
“一个人,受到的压力越大,越需要运动,保持大脑的顺利运行。”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多少都有感到焦灼、疲惫的时刻。
如果你也身陷负面情绪的泥淖,不妨看看这本《运动改造大脑》。
动起来,能缓解焦虑
解开跑鞋的鞋带,体内那仿佛绳结缠绕的东西,正在一点点解开。
身处纷扰世间,人们难免被琐事缠身,而运动,则是舒缓心绪的速效药。
思绪纷乱时,运动出一身汗,心中的焦虑、烦躁,也会跟着被蒸发殆尽。
管理下属时,她又会踌躇不定,担心布置的任务,会给大家带来困扰。
再加上工作繁忙,时常要处理各种棘手的难题,艾伦常常感到压力爆棚。
她找到瑞迪博士倾诉苦恼,瑞迪建议她,不妨做一做喜欢的运动,缓解压力。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很少再有乱七八糟的杂念,处理工作时,也变得自信从容,不再患得患失。
运动会促使大脑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多种激素,让人产生愉悦感;
同时,还能触发人体释放抗焦虑的神经递质,阻断大脑的焦虑反馈循环。
想缓解焦虑,运动无疑是副作用最小也最符合人体规律的方法。
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很多人被动卷入生活的潮流,不是被KPI考评赶着走,就是被家里各种突发状况搞得精疲力竭。
如果你觉得负面情绪积压到了极点,不妨通过运动,缓一缓紧绷的心弦。
当你运动到全身发热、通体舒畅,心中的一切烦躁,也将被洗濯干净。
动起来,能治愈身心
父亲和岳父相继去世后,派尔斯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
检查发现,派尔斯患上了结节病,肺部布满了絮状阴影。
派尔斯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工作以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运动了。
派尔斯下定决心,通过每天跑步,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但每次跑过终点线、感到心脏强有力的跳动时,他就会自我安慰:“我今天大概不会死了。”
渐渐地,派尔斯把跑程增加到了800米,4800米,最后是12000米。
每突破一次极限,派尔斯都会感到血脉偾张,畅快淋漓。
一段时间后,派尔斯去医院做复检时,发现肺部的阴影消失了很多。
回顾这次非同寻常的经历,派尔斯感慨:“是运动,拯救了我的生命。”
而运动,则会激活身体的能量,让我们更有底气,对抗困境和无常。
每周慢跑5天的人,患病率比那些从不运动的人,少了整整一半。
但依然可以通过运动,养好筋骨,为自己增加一些底气。
生活越难,越要把自己从泥潭中打捞出来,远离颓丧和低迷。
当你在运动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很多痛苦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明明想要减肥,但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就因为各种理由放弃;
计划不再熬夜,但一拿起手机,就会不由自主玩到凌晨两三点;
说好要理性消费,但压力一大,还是忍不住疯狂买买买……
即便你痛下决心要戒除,也难保一段时间后不会受惯性驱使,再次沉沦其中。
因为动起来,可以让大脑重新建立另一个反射通路,转移对上瘾行为的注意力。
作者建议她,每当想伸手拿酒时,就去做一些喜欢的运动,分散注意力。
那么,她可以把跳绳放在家里伸手可及的地方,每当想喝酒时,就跳个几分钟。
苏珊听从了作者的建议,她惊喜地发现,坚持跳绳后,自己对酒精的依赖,逐渐消失了。
几个月后,苏珊成功摆脱了酒瘾,养成了每天跳绳的习惯。
是运动,重塑了她的生活方式,让她找到了对自己的掌控感。
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让能量在五脏六腑间流动起来。
相比起强制戒断的痛苦,这显然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愉悦和满足。
如果你想克服上瘾,不妨通过运动,重塑自己的生活方式。
坚持每天动起来,你流的每一滴汗、做的每次拉伸,都将帮助你对抗惯性,重启人生。
熬一次夜,赖一天床,虽然当时觉得爽,事后却懊悔自控力差,浪费了很多时间;
跑一次步,打一场球,虽然当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事后却觉得心通体畅,神清气爽。
运动,是个慢性起效的过程,也是重启身心的最佳途径。
你生来就是要运动的,从你的基因到你的情绪,从你的身体到你的头脑,无一不渴望过上活跃的生活。
作者研究发现,大约有1/2的人开始锻炼后,会在半年到1年内放弃。
原因在于,他们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结果生理和心理上,都无法适应。
作者建议,想养成运动习惯,可以从最简单的行走开始。
比如,上班爬楼时,用走楼梯代替乘电梯;下班回家后,绕着小区花园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