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拉上自己员工玩自制节目的科技公司似乎越来越多了。前有讲腾讯人故事的电影《互联网人》,今有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品牌明略数据的短视频《明略人》。
在其第一季的6集节目中,6位技术合伙人基于在6个不同领域的实践积累,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明略如何帮助各行业落地人工智能应用的故事。
皓哥几期节目看下来,默默地被圈粉了。不仅从六位技术人的侃侃而谈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带给我的震撼和新鲜感不亚于腾讯的《互联网人》印象深刻的是,明略在创立短短三年内,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商业化经验就有如此深的积累。
最近明略副总裁Elva分享了一个有料的观点:可接受度是人工智能落地行业的关键,皓哥也很认同。今天就以明略为例,谈谈行业人工智能的看法。
受益于企业级服务与行业人工智能的双引擎
首先,企业级服务市场有红利,如今企业主更愿意为提高效率的B端产品买单。
中国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市场红利枯竭,企业越来越讲究精细化运营。
同时,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上升了五倍;有效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招人也很困难。企业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变得比以往更敏感了,更愿意为优质的企业级服务买单。
尤其在进入今年以来,C端市场红海化,缺乏亮点,过去相对被资本忽略的B端市场的价值将引起重视,未来在企业级服务这批创业公司里,或许也会出现BAT这样的巨头。
其次,AI作为底层技术,关键在于定义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而行业人工智能就是很好的落地实践,可接受度是衡量能否有效落地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在明略看来,只有为客户高效地解决业务问题,关注客户的业务习惯,对分析过程的关键因果关系提炼明示,与客户并肩提高AI的场景分析的准确性,才能最终为客户提升业务智能化的效率。
可接受度是指,系统是否足以满足用户和其他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的所有需求。我们可以用手机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时代来打比方。
iPhone新出现时,你会明显地感受到iOS比塞班系统的操作体验好太多了:上网浏览快,完善的APP生态下的丰富功能,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触摸屏的交互体验方式也比键盘的操作体验更流畅、人性化。
随着进一步使用,你会慢慢喜欢并习惯这种体验,并逐渐形成依赖,每天的使用时间也更长了。
因此行业人工智能要想提高用户的可接受度,原理与iPhone是一样的。要帮助客户高效解决业务问题,同时打造更低的使用门槛,提高客户满意度,使之形成路径依赖。
如果客户预期过高,却没有感受到新系统有什么切实的好处;或者系统和客户平时的使用习惯存在割裂,很难上手,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有企业级服务和行业人工智能两个风口的加持,明略的快速成长更可期待。同时,明略也对用户习惯有更深的考量,让AI可接受可感知,真正得落地行业。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主要专注于公安、金融和工业等行业客户分析、挖掘数据关系,并且提供一系列的平台应用或解决方案。下面我们走进《明略人》,近距离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
当公共安全和金融遇上AI
明略将如何赋能?
在明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你可以看到《明略人》第一季•行业人工智能篇的六集完整视频节目。
6位资深专家登台做实战分享演说,包括《情报研判遇上行业人工智能,神探已来!》、《让轨道交通零延误从“预先感知故障、人机交互洞察”开始》和《让AI可感知,探索新一代交互范式下最有效的知识表达》等等。你也可以戳下面这条预告视频先睹为快。
皓哥这里想讲讲其中两个特别有代表性的行业案例。
先聊聊公共安全。
刷过好莱坞大片的人对这样的画面并不陌生:FBI有天眼一般强大的情报系统,基于海量网络数据,分分钟预测出罪犯可能的位置,实时提供线索。
虽然和现实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并非只是空想。明略就已经在用大数据和AI辅助全国各地的公安民警们破案。
中国的拐卖儿童案件层出不穷。在过去,公安要用数据排查和锁定嫌犯很困难。公安系统内的各部门数据互不联通,办案民警跨部门查数据,需要走繁琐的流程,甚至要从200个不同的系统中调取研判所需数据。人工处理、整合和分析数据也要耗费大量警力。
明略的团队驻扎在公安一线,和民警一同工作,把原先割裂的200多个业务系统整合到一起,梳理数据模型和规则;再把每天新出现的真实数据放到规则里,让机器不断学习。
由此打造出的情报研判系统,让民警可以不接触原始数据,直接查询得到系统输出的研判快照,处理时间从半年缩短到了半个月左右。
同时,明略还帮公安建了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包含“人、事、地、物、组织”元素的数十亿条信息,以及元素间的关联信息。从而自动锁定潜在的高危人群,甚至识别嫌犯的假身份,切实提高办案效率。
比如,李雷和韩梅梅是一对“亡命鸳鸯”,两人借助中间人小强,电话联系了几次,何时来往于哪些城市,在哪些酒店房间同住,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明略的人工智能产品负责人孔誉乾介绍,某一地方公安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明略的情报研判平台锁定了一组高危人群,并因此抓获了一些人贩子团伙,可以说是相当正能量了!说不定未来我们会在中国的警匪片银幕上,看到明略情报系统的影子。
而在金融的风险管理领域,中国股市也存在“团伙作案”的操纵行为,给散户带来损失。
据明略的金融事业部/上海区副总经理杨昀介绍,股市的操纵行为已从传统的单个大账户,升级成更隐避的关联账户间的群组操作。
明略在与某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中,分析客户的基本信息、使用设备、交易行为等维度的大数据,并用AI自动提取账户间的关联特征。
筛选违规行为的传统做法主要依赖人工判别,明略则提供了一只无形的机械手,把可疑的账户统统抓出来,再交由人工做进一步审批确认。人机协作,更加高效地锁定捣乱分子,加大监管力度。这也是金融科技中最近被热议的“监管科技”的一种落地实践。
当然,明略的金融+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止于此。从千人千面的营销推广,为用户推荐最气味相投的理财产品;到协助银行在放贷时更精准地预测风险,都是AI的用武之地。
明略的优势在哪?
本质上,明略的独特性在于更早地切入安防等重要领域,赢得先发优势,从而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和认知。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是团队的专业能力。
如果你看过《明略人》,就不难理解这一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还是在于人。
明略的创始人吴明辉就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技术出身的他,当年凭借全国奥数冠军进入北大,在校期间就创业成立了秒针系统。
现在这家公司已走过十个年头,成为数字营销大数据服务商的执牛耳者。吴明辉在积累了丰富行业经验之后又创立了明略。
公司规模不大,却是精兵作战。团队除了高考状元、世界奥赛冠军、博士科学家,还有资深技术专家、销售管理精英和设计大牛。团队的行业认知深,成熟度高,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公司虽然年轻,但却很少像其他创业团队那样走弯路的原因。
第二是面对行业客户时,更强的需求理解和产品落地能力。
基于长期对B端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公司的产品力也更强。正如明略数据设计总监尤旸在《明略人》里提到的,在和客户面对面开会时,这一边,客户还在模糊地描述他千头万绪的需求,而另一边,设计师已经把客户内心想要的产品草图给当场画出来了。
能做到这一点,背后正是扎实的业务理解和产品落地能力。而明略作为创业公司的好处就是能灵活调整战略,包括商业模式、组织架构、设计模型、产品和解决方案等等,以适应不同行业的商业化落地需要。
第三,足够多的项目经验,塑造了从具体业务抽象出通用产品和底层技术的能力,因此在拓展新客时能迅速取得客户信任。
在以往服务客户的经验中,明略也从前端的具体业务和解决方案,抽象化到了后台能力上,包括数据、分析模型和人机交互。这对于未来更好地拓展客户,甚至是开拓新的行业都很有帮助。
在数据和分析模型上,明略是将行业专家经验和海量数据进行结合。这也是为什么明略的科学家并不只是闭门造车写代码,而是驻场到客户一线,让最懂技术的人和最懂行业的人走到一起,帮助客户提炼行业专家经验,转化为让机器学习的规则。
在人机交互经验上,明略注重设计思维,让AI的计算过程不再是一个黑盒子,而是在前端呈现出交互简单、“傻瓜式”易于理解的推导过程,让人能一眼看懂机器的计算结果和其中的逻辑,所见即所得,在此之上做出决策。
结语
今天我们简单跟大家聊了聊《明略人》的节目。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还可以点击原文链接观看。
在8月22日,明略还要开一场AI产品发布会,据说一款能把行业知识、经验转化为生产力的人工智能系统即将问世,将AI服务能力真正释放到更多行业。
李彦宏的AI世界观 / 马云的新零售
京东十年磨一剑 / 腾讯2亿美金剑指阿里
ofo+鹿晗 / 零售赋能生鲜电商
教育业的Alphago / 怎么玩IP
区块链 / 微博如何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