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造居
传播更好的居住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新岁启程,共赴新朝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春节“顶流”AI大战,请你pick one! ·  4 天前  
浙江大学  ·  赏!小浙发布寻“年”启事 ·  6 天前  
浙江大学  ·  蛇年福签来了,解锁你的专属好运! ·  5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重庆2所高校考核招聘55人,速来报名!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造居

一个建筑师想用自己的语言转录厦门的气质,他将老物业改造成了设计酒店

造居  · 公众号  ·  · 2017-07-28 21:59

正文


他是厦门资深的建筑师,

恰到好处、大道至简的建筑,

是他的设计理念,也是他的生活哲学。

不以一枢一牖,以整个城市的格局去看待建筑,

是他二十几载建筑生涯累积的眼界和睿智。


他也是「昆舍」的主人,

将老物业改造成「设计酒店+」 概念的城市Meeting Hub创新业态。

水素、浅葱、檀悦、涵碧……

是十六间客房的名字。

个体的简,功能的多元,内里的人文,

他用建筑的语境转录厦门这座城市的气质。


他是郑晓鹏,

历世四十几载,

诗者的烂漫、智者的平和、文人的博雅,

他恰似都有。


建筑是他的一个映照,外平和内经纶


在去见郑晓鹏之前,卷叔用了四个字向造君描述他心目中的形象:温文尔雅。等到昆舍见到他时,造君才知这四个字再契合不过。 坐在茶室里的他,双鬓微白,戴着黑色眼镜,儒雅清隽,说话不徐不疾,举手投足间尽是大家的风范。 他的背后是白鹭洲的湖光山色,我们就坐在这,听他将二十几载里的建筑生涯,所浓缩成的理念和思考一一道来。


郑晓鹏是建筑师出身,从事该行业已有二十多年,在1999年就创立了自己的设计机构。只是在这漫长的建筑生涯里,设计并不总是快乐的一件事。 经历了中国快速成长的三十年,“这期间你所要面对的,可能有八成的项目都是些很无奈的项目,在我看来是如此。”他笑道。


因为大部分的项目来源于地产开发,追求的是更高的效益、更具市场蛊惑力的噱头;而讲究内涵与人文关怀的建筑实际上少之又少。 “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开玩笑说,能够有百分之十的项目是令大家有激情去做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二十多年一路走来,郑晓鹏已不再用一枢一牖来看建筑,就像电影《一代宗师》里的旁白所言:“人家说,武学千年,胜负都是过眼烟云。我们不在意一招一式, 我们在意的是整个武林。” 他亦是用整个城市的高度来看待建筑。


在郑晓鹏的眼里,城市中的建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应该是底景建筑,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有机体,那么每个建筑就是其中的细胞。它们有着自己的基本属性和功用,无需张扬,各尽其所; 彼此保持着联系与对话,构成城市这个机能体的基础框架与脉络。


在此基础上,城市的一些核心区域、重点部位,它的建筑可以是充满个性、别具匠心的,这样的城市才是恰到好处,引人入胜; 如果一个城市的每个建筑个体都在表现自己,那是件很可怕的事...... 而对于城市中林林总总有着不同角色扮演的个体建筑,郑晓鹏的设计理念更倾向于一个字:简。


“建筑也好,其他东西也罢,大道至简,把流于表面、繁杂的东西去掉,这个东西就回归到了本源。” 这是郑晓鹏的建筑理念,也是他的生活哲学。建筑是他的一个映照,外平和内经纶,造君不禁想起了诗经里的那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大概指的便是他们这类人吧。



简单与多元的相互

糅合


这些东西都可从他创办的设计酒店「昆舍」里窥见一二, 昆舍继承了他对于「简」的理念。 刚进门的走廊,没有过多的修饰与装潢,清一色的白。


每间客房也同样看不到过度设计的痕迹, 墙上白白净净,地面灰黑朴雅,本色的原木透出该有的温度;根据房间特质所绘制的不同画作,以及纯手工的创意桌几,恰到好处地捕捉了空间的味道,彼此默契、内敛有度。


将「简」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可能要数每间客房里二楼的睡卧,一张床、一对置于床头的随型原木、一副搭调的画作,即是全部,倒也韵味十足。 与一些工笔富丽的酒店不同,昆舍更为注重的是材料的去繁与空间的重构,进而使人成为其中的主角。


店里的工艺细节颇具匠心,用品用料则造价不菲。 桌几来源于以漂流木为材料的设计品牌「再生海」,这里每一件都是孤品;座椅均为知名设计师品牌;设计感和观赏性十足的灯饰来自丹麦的设计品牌Nordlux;卫浴是德国Vitra以及获红点奖的意大利贝朗融怡系列龙头及五金;丝涟的床垫和华尔道夫的床品…… 当造君回来时,卷叔问了一句,“你躺过他们的床吗?”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满足。



除了物料与用品上所带来的体验感,还有对空间感的营造是郑晓鹏非常注重的。他很排斥用装潢的方式来做室内,而是认为应从空间的本身来做研究。昆舍是由老物业改造而成,原本空间本身的特质皆被保留了下来,克服每个房间一些结构上的问题,扬长避短。 “从建筑角度去研究空间,它能做成什么样,而不是我想将它做成什么样,其实最能打动人的还是空间。”郑晓鹏如是说。


昆舍每间客房的名字就是如此而来,“水素、浅葱、檀悦、涵碧……” 由空间的特质和中国古代的色彩称谓糅合而成。 「檀」、「素」、「黛」等等这些极赋诗意韵味的古色彩,皆可从大自然的物品中延伸出色彩来。昆舍在每个房间都运用一种颜色作为主题色,跟空间的气质、所在的环境相契合,能够为空间带来灵动和生机。

▲ 涵碧


如果说对每个房间个体的打造是「简适」,那么对昆舍整体布局的运用便是「多元」。 昆舍二字中的「昆」便是源自「博大多元」之意。更有趣的是它的英文名「Quinsay」,源自那本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翻译而来就是「行在」,指的是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今天的杭州。


书中写道:“经行一美丽地域, 沿途见有环墙之城村甚众, 由是抵极名贵之行在(Quinsay)城。”马可·波罗笔下的行在城给欧洲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欧洲其后的制图业中,行在成了一个不可获缺的地名, 更是成为西方人对这块神秘的东方古国的最早认知,同时亦是他们心目中「广博浩大」的代名词。取之「Quinsay」之意就在于此。

昆舍的多元体现在除了十六间空间各异的客房,它还有一个占据了三百多平米的共享核心中厅。 里面汇集了完全互动的中岛式酒吧、全时餐区、品茗区、艺术书吧,以及带有绿植的休闲卡座区,是一个环通的开放空间,构成整个酒店公共客厅,也成为旅居与到访客人的一个非常放松与惬意的交际空间。

郑晓鹏希望昆舍能够打破传统酒店的一些刻板格局, 在这里可以喝茶、阅读、自己调酒、煮咖啡、看电影、会友、甚至办公,这个空间可以容纳一切的可能性。


用建筑的语境转录厦门的人文气质





如果个体的「简适」,功能的「多元」是昆舍的两个关键词的话,那么第三个应当是内在的「人文」。 建筑师出身的郑晓鹏用建筑的语境转录着厦门这座城市的气质。


记得在一次交流中,有人向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提问:“在现在这样同质的市场中,怎样才能跟别人做得不一样?”校长说:“你想的不一样,做的自然就不一样。”


这句话用在郑晓鹏身上同样合适。 他在思考:当今的酒店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个性化越来越缺失,如何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昆舍也许就是那个答案或者尝试,用郑晓鹏的话来说昆舍是他的一个实验建筑。 他觉得酒店不应该只是满足旅行客人一个休息和睡觉的地方,更应该变成城市的一个个有趣的交流窗口,能够反映城市的在地文化和性格特质,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接触到城市中有趣的星星点点,不管是人、事还是物品。


所以在昆舍可以看到各种有趣的元素、富含设计感的东西、一些跟生活美学相关的课程,以及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的特殊艺展。 它可以是小型精品酒店,也可以是一个社交客厅,更是一个常年举办艺文活动的时尚据点。

▲ 北欧咖啡交流展


厦门这座城市的特性,在郑晓鹏的眼里,是随性低调、慵懒不做作、贴近自然、带有温情。 这些也是昆舍这个空间,所要传递给客人的感觉——在昆舍读懂厦门。

▲ 工笔画展


有生命的空间具备灵气,创造人与空间的互动,是建筑设计产生的文化力量。 未来会有昆舍2,昆舍3的出现,每一家都会是长成自己需要的样貌,融入当地生活、文化与场景,既葆有独特的人文气质,亦赋予良好的体验感和空间感。

聊到最后,造君让郑晓鹏谈一下自己,用几个标签来概括他对自己的解读就是:感性、随性、乐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事物。 历世四十几载,诗者的烂漫、智者的平和、文人的博雅,他恰似都有。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关键词 获取你感兴趣的家装灵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