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图书馆
“外事问百度,内事问小布”。小布会在这儿向大家及时推送关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回复“帮助”或者"help"可以自助查询热门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图书馆

预告丨10月14日,对话桂希恩 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武汉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18-10-11 17:07

正文

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第43期微天堂真人图书馆



有这样一位长者,

八十一岁仍坚守在临床一线;

有这样一位医者,

一年工作365天、数十年如一日;

他是 桂希恩


学医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医生?

艾滋病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如何看待艾滋病背后的伦理问题?

理想之于人生的意义在于何处?


10月14日(周日)14:30

万林艺术博物馆三楼珞珈咖啡

我们邀请你

来与桂希恩教授对话


请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真人图书档案


桂希恩



桂希恩,1960 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1960~1970 年在青海省防疫站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1971~1976 年任青海省尖扎县医院医生。1976 年后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从事传染病临床、教学和科研。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湖北省艾滋病临床培训中心主任。认真参与了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组织胞浆菌病及碘缺乏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在发现我国中部地区血源性艾滋病的流行及综合预防艾滋病、乙肝及梅毒母婴传播中发挥过作用。经常参加和从事公益活动,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和“全国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等。



“带着对缺医少药地区人们的感情,怀着从事实际工作的愿望”,桂希恩在青海度过了16年青春岁月,他在《青海 我的第二故乡》中写道:“在祁连山下的阿力克乡、俄博乡和木里乡,我开始学习藏语,并学会了骑马;在海西州我见到盐湖和盐筑公路。在玉树州冶多县,我游泳到尼恰河对岸工作;在青扎山下,我与化隆扎巴乡的回族同胞建立了友谊:翻过日月山,沿着倒淌河,我到青海湖畔的黑马河做过疾病调查;在龙羊峡淹没区做过卫生学调研……”


回内地工作后,桂希恩在中南医院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和研究,仍然经常深入农村工作。他孤身深入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调查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情,历经质疑、驱赶不放弃,从而发现我国艾滋病高发区;为了证明艾滋病不会通过普通接触传染,打消人群的顾虑,他将5名艾滋病病人带到家中同吃同住;为了开展国内的出血热治疗,他从美国带回基因工程干扰素并亲身注射以完成临床试验......他用行动践行医者的责任。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精神。

只要尽力为有需要的人们服务,

就会有充实的生活,

并活在友谊的海洋里。”


10月14日(周日)14:30

万林艺术博物馆三楼珞珈咖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