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宏观李超
立心、立道、继学、开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道无形我有型  ·  -20250205111043 ·  2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 | 四足机器人01:移动智能体的踏浪者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恒生前海基金2025校园招聘 ·  3 天前  
VC/PE/MA金融圈  ·  北京时间2月1日凌晨,OpenAI正式发布o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宏观李超

【华泰宏观李超】政策性金融蓄势待发值得关注——点评9月27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华泰宏观李超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09-30 12:17

正文

文 |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

全文约4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政策性金融可以发力的领域仍较多

2019年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会议提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我们认为,今年以来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显现,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认为政策层面会逐渐开始发力逆周期调节,而政策性金融工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选项。目前,政策性金融更多集中在重要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领域,但我们认为政策性金融可以发挥的领域还能进一步扩展,比如在旧城改造、保障房、市政建设和公路等,都可以通过创新政策性金融工具给予支持。

>> 政策性金融可以更好发挥财政杠杆效应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我们认为六稳仍是当下政策核心,逆周期政策发力有助于稳增长,财政方面,减税降费、专项债新政等维持积极态势,但赤字预算和债务限额是限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最大的区别是杠杆作用,政策性金融最大的作用是用少量财政资金撬动比较大的资金杠杆。从过往基建历史看,政策性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政策性金融有助于通过放大财政杠杆作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果,更好的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 PSL此前净回笼状态不可持续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写到:“上半年,对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银行净发放抵押补充贷款1335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净收回279亿元。”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最近4个月PSL都处于净回笼状态,5-8月PSL期末余额变化量分别为-85亿、-194亿、-103亿、-104亿元。我们认为,PSL作为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中长期再贷款,净回笼会形成基础货币的缺口,这个缺口虽然可以通过MLF等资金替代,但是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作用难以发挥,因此我们认为PSL此前净回笼状态不可持续。

>> PSL资金可以从棚改转为支持旧城改造、保障房等领域

我们认为政策性金融仍有较大发力空间,PSL仍是重要政策工具。之前PSL主要用于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在过去三年时间,三四线地产去库存力度已经较大,对应房价也已出现累计较大涨幅。我们认为目前地产政策总体定调仍是房住不炒,对三四线地产调控是边际收紧的。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补短板,属于供给侧改革重点方向,我们认为中央可能对该领域加大融资支持。PSL作为政策性金融重要工具,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可能从棚改转为支持旧城改造、保障房等领域。

>> PSL投放增加静态看利于利率下行,动态看扩信用或导致利率阶段性上行

我们认为PSL投放对于利率趋势方向的影响关键取决于从哪个视角出发:从静态看,此前PSL在2018年上半年投放较多时,实际上起到了利率下行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国开行减少债券发行,本身是减少债券市场供给,同时PSL作为中长端资金的供应增加,有利于长端利率下行。这背后隐含的假设是总体棚改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国开行的资金来源发生了改变。前文我们提到PSL近期处于净回笼的状态,但这种状态不可持续,未来将会新增加支持的领域,这势必会增加信贷的投放。所以从动态来看,信用释放叠加上逆周期调节作用,利率存在阶段性上行的可能。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的提出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是指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疏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科技周期,通过改革开放克服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压力,有效的使得劳动力、资本、科技、组织形式等生产要素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速或缓解其下行,全球资本有望给中国的人民币核心风险资产进行重估的理论。详见我们的系列报告。

近期视角

[ 1 ] 2019宏观中期策略报告

• 把握新常态,聚焦新供给(上) ——华泰宏观2019年中期策略报告

• 把握新常态,聚焦新供给(下) ——华泰宏观2019年中期策略报告

把握新常态,聚焦新供给(PPT)—— 华泰宏观2019年中期策略报告


[ 2 ]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系列报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一)—— 从供给侧看全球资本流动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二 ——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 与信用释放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三)—— 地产 政策周期异化与科技周期孕育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四)—— 去杠杆从减负债到增权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五)—— 以改革开放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六)—— 降成本的实质推进从减税降费到降息


[ 3 ]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系列报告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一)—— 长期负利率源自生产要素困局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二) —— 负利率政策是如何从央行开始传导的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三) —— 负利率金融产品呈现扩散化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四) —— 负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4 ] 热点事件深度观察

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需要什么?

印度砸基建,全球经济看到曙光?

需求仍在筑底,等待企业盈利改善逻辑——工业生产和投资端的积极因素何时体现?

从美债收益率倒挂看“钱荒”风险——兼论资金面异动时,彭博降息概率比CME更准

[ 5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报告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一)——中美贸易摩擦放飞美股黑天鹅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二) —— 国历次贸易战胜利了吗?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三) —— 贸易摩擦为高端制造业发展背书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四) —— 贸易摩擦可能使两国产生类滞胀预期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五) —— 贸易摩擦对两国货币政策影响大不同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六) —— 开放是A股不可忽视的正向预期差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七) —— 八问美国中期选举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八) —— 贸易战进入雨点小阶段是个渐进确认过程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九) ——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货币政策分化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美国经贸磋商成员中谁最重要?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一)——美国贸易“三巨头”的貌合神离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二)——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四)—— 历史上贸易争端对于资产价格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五)—— 中美关税再升级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6 ] “风起通胀”系列报告

“风起通胀”系列(一)——通胀历史回顾:核心看猪价和油价

“风起通胀”系列(二)——环保限产可能温和推升明年猪价

“风起通胀”系列(三)——油价会是明年通胀的风险因素吗?

“风起通胀”系列(四)——价格体制改革:回顾历史、聚焦未来

“风起通胀”系列(五)——国内油价应该参考哪个基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