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的一天,裴顿·劳斯博士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自己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办公室里看到一只鸡。
这只鸡肚子上长了个肿瘤,农场主希望热衷于研究肿瘤的劳斯博士能给这只鸡做个手术,让它活下来。谁都没有想到,这只鸡就是癌症治疗一切的开始。
劳斯博士答应了农场主的请求,切除了肿瘤,不过这只鸡还是很快死于肿瘤复发。作为研究劳斯博士没有把这个肿瘤扔掉,而是切成小块移植给其他的鸡。不久后,健康的鸡也长出了肿瘤,并且一代一代地反复传代,肿瘤也生长得越来越快,并且出现了转移。
当时,研究者们已经发现禽类身上也能生长肿瘤,但是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能够传播的肿瘤。次年,相关的研究报告于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
1923年,在显微镜前的裴顿·劳斯博士
随后,劳斯博士继续进行研究,他把肿瘤组织磨成匀浆,尽可能除去匀浆中的细胞和细菌,再把剩下的滤液注射给其他的鸡。同样,这些鸡也在几周之后长出了肿瘤。劳斯博士激动地得出结论,肿瘤可以通过比细胞更小的微观介质,也就是病毒传播,这种病毒也被命名为劳斯肉瘤病毒(RSV)。
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鸟身上长肿瘤会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劳斯博士的发现实在太过超前,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这项实验的真正意义。直到20世纪60年代,理解罗斯博士发现重要性的时代来了。
1958年,霍华德·特明与同事发现了RSV的一个特殊之处。普通的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之后,会在细胞内进行大量的自我复制,导致细胞裂解,然后再感染其他的细胞。但是RSV不一样,它会导致宿主细胞的结构特征发生变化,仿佛已经与宿主细胞融为一体,他们认为,RSV把自己的基因融入了宿主的基因组里。
纵然科学界对他的假设不屑一顾,但是特明还是花了十年时间寻找这种病毒。终于,1969年,特明和他的博士后找到了逆转录酶,几乎同时,麻省理工学院的戴维·巴尔的摩也在研究鼠白血病病毒的时候发现了逆转录酶。
1975年,霍华德·特明
至此,对RSV的研究已经在科研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这依旧不能解释癌症的起源。逆转录病毒的发现,让许多科学家认为,外来基因的插入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关键,但这仅仅还是个假说,除非科学家能够在每一种癌症中都找到逆转录病毒。研究者们狂热地寻找着新的证据,却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在这群科学家中,哈罗德·瓦尔姆斯和迈克尔.毕晓普发现了一个与研究初衷背道而驰的结论。RSV中存在着一个名为src的基因,它是细胞癌变的关键。然而两位研究者在正常的鸡体内也找到了src的同源基因,而后又发现同样的基因还存在于更多的物种身上。他们成功的证明,src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基因,在物种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这意味着,src并不是病毒带来的,而是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基因组中,
并不是RSV把src基因插入人类基因组里,而是RSV在漫长的进化旅途中不小心“捡”到了这个原本正常的基因。这终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癌症起源争议,
无论是病原体感染还是环境因素刺激,都是通过诱导自身基因突变,令原癌基因激活成为癌基因、或者是令抑癌基因失活,最终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1989年,庆功宴上的Varmus(右)和Bishop(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