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简单地来说,是选择具有资源禀赋与地域特征的产业,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产业聚集区。
其可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同形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点、线、面”结合、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农业生产主体发展提供新空间、新途径。
而与另外二者不同的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点”与“面”的衔接载体,其需求的指向性更为明显。如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行拆解分析,作为四个两字词语组成的词组,“产业”便是核心,“优势”与“特色”并列做引导,“集群”是途径亦是预期。
如何将“优势”与“特色”的“产业”通过“集群”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的“集群”,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百亿特色产业集群”理论,即通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到品牌产业化的多重转变,建立地域的优势并在自身凝聚,强力推进区域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优势产业集群的创建背景、分布特征、产业特征、申报程序、奖补政策五方面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以介绍。
“优势产业集群”这一概念在2020年首次提出,其目的是推动
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
,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产业聚集区,使之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当年,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标志着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2021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做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发布。自此,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同纳入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中统筹管理。
截止至2024年12月,已批准创建220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20-2024年,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大荒集团、广东农垦均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申报,创建数量如下表。
从地域分布上看集群分布,
河北、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有9个
,这充分显示了地域资源带来的优势,以四川为例,从资源禀赋看,四川共有15个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叠加国家战略持续推进,
四川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还有扩容空间
。
内蒙古、山东、湖北、贵州、甘肃、新疆等有8个,黑龙江、辽宁、安徽、江西、广东、云南等有7个,吉林、西藏6个,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海南、宁夏、青海、新疆兵团等5个,天津、广东农垦等4个,北大荒3个,北京、上海各2个。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所重点支持是各省产业基础较好,种(养)规模大,有较强的加工转化能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产业,同时设定了相对较高的门槛,即
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
通过2020年至2024年所创建的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进行统计分析,各个产业类别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其中畜禽业以32.73%的占比取得了绝对优势,累计创建数量为72个。这与
肉蛋奶产品价值相对较高,上下游产业链相对完备
有着一定的关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相对持平,占有份额均在10%以上。
将2020至2024年不同产业类别创建数量按年份进行分别统计,得到不同产业类别的创建趋势变化。
总的来看,
占据绝对优势的禽畜类产业虽持续保持高位,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现有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已逐步申报成功,后续起步较晚的产业集群还未发展至申报标准的原因。
粮食类与蔬菜类有着相对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与国家政策支持有关。
纵观全图,可见
2021年与2022年是部分品类的创建数量曲线拐点,这意味着可能出现了政策上的变动
。查询2021与2022年政策文件可知,2021年,国家鼓励各地申报以粮食、肉牛和种业为主导产业的项目。相对比2020年,粮食类优势产业集群有了明显的上升。从2022年开始,国家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选择进一步优化,突出“抓主抓重”,主要聚焦稻谷、大豆、油菜、花生、牛羊、棉花、乳制品、蔬菜等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并兼顾其他特色农产品。相对前两批次的主导产业,2022、2023两批次的产业类别更加集中,减少了食用菌、林特花卉、茶叶等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产业项目,重点加强粮食、油料和其他特色产业的增加。
2024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各个省份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创建和资金支持,原则上每个省份同一品类主导产业不进行重复申报。
申报主体
: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申报要求
:
1、将主导产业落实到具体品种类别,不得笼统地将水果、畜禽、水产等综合性行业作为主导产业。
2、符合国家相关产业规划;
3、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已初步形成集中连片发展格局;
5、产业经营主体活跃,有多家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较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参与。
申报流程
:
1、部级下达申报指标;
2、省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编制拟申报的省级实施方案,每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需单独编制三年建设方案;
3、参与竞争性遴选;
4、部级公开公示名单;
5、下达中央奖补资金。
奖补对象
: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县域内开展项目建设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相关职能机构。
奖补内容
:支持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机种机收、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数字化、品牌培育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
奖补标准
:
中央财政原则上每个奖补资金总额2亿元,按照1亿元、0.5亿元、0.5亿元分三年安排。
总的来说,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随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不断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乡村经济,推动有关产业的加工流通环节向乡村下沉,把更多的收益留在乡村,把更多的就业机会留在乡村。
[1]
中农富通长三角规划所
:
三农人物|左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