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才是愤青们的死亡摇滚”
如果说青春期时,00后在听TFboys、EXO,90后在听徐良、汪苏泷,80后在听周杰伦,五月天,70后在听张学友,张惠妹,60后在听邓丽君,50后在听《东方红》,那么,40后好像只能听《义勇军进行曲》了。
这首隔了大半个世纪,仍然会在00后每周一早操时,随国旗一起迎风招展的红歌,虽然已无力隔代激发更多的情怀,但是,遥想那个国破山河在的时代,打得敌人叫爸爸的前奏一响起,也能瞬间燃起死亡摇滚般的热血吧。
除了我们中华民族,要一遍遍的起来!起来!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万众一心一起前进!在那个大乱斗的时代,各个国家都写下过激动人心的战斗歌曲。不过,比较各个国家的国歌之后,会发现每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决定着国歌的旋律,这里面还真有点意思。
俄罗斯国歌《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钢琴版:
作为中国的前苏联老大哥,步调必须一致且紧凑,基调也要慷慨且激昂,因为无产阶级们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必须想唱就唱,还要唱的响亮。
苏联时期
但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俄国还是个在沙皇统治下的帝国主义国家,那时的国歌叫啥?《天佑沙皇》,听名字就知道没咱老百姓什么事。歌词更是简单粗暴,“天佑沙皇!强大而崇高!你的统治带来光荣,我们的光荣!”
俄国末代沙皇
果然在这种蜜汁自信的黑暗统治下,持续了两个世纪的沙皇政权,就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二月革命下爆破了。这时的国歌也就变成了歌颂苏维埃政权的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歌词也改成了“史无前例之国与自由之子,今天我们所唱的自豪歌曲,属于我们光芒万丈的党,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了,歌颂了快80年的党政被迫散伙了,国歌又要改,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不过它保留了原苏联国歌的旋律,改变了歌词,“俄罗斯啊亲爱的父母之邦,你刚强的意志,你辉煌的声誉,为自由的祖国,来高声颂扬....”,可见,俄罗斯终于认识到了,流水的是政权,铁打的还得是我们自由的祖国啊!
法国国歌
《马赛曲》
:
拥有民主共和国家激昂的革命情怀的,不只有中国和俄国,还有法国的《马赛曲》,他不但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唱起来最燃,也被公认是最好听的国歌之一。因为他饱含的激情和力量,是底层人民对自由的赞歌。
在法国的路易十六时期,法国还是一个君主专制的法兰西王国,但是,时代在召唤,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劳苦群众,开始意识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他们一路高唱着轰轰烈烈的战斗《马赛曲》杀进了凡尔赛宫,开启了法国大革命,“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郎!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颤抖吧!暴君!无耻的狗党狐群!”......
法国路易十六被处死
他们就这样一路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法国的路易十六给处死了。听听这歌词,和现在那些无病呻吟的,暗黑系死亡重金属比起来,都呐喊的更撕心裂肺。
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
从国歌看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路趟着血肉过来的。尤其是最终走向民主共和制的国家,现在的自由都是靠和帝国统治阶级正面刚来的。那么,那些没有走向民主共和的国家呢?他们的国歌又是什么样呢?
这类国家,他们国歌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岁月静好,一片盛世祥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传说中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英国国歌
《天佑女王》
:
英国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室,现在在位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温莎王朝第四任国王,虽然,英国王室经历了许多王朝,但是实际上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是,英国也是经历过闹革命的国家,只不过最后形成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相互妥协下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
在1688年之前,英国一直是国王世袭制国家,国王就是天赋王权,国家和子民都是王室的私人财产,总之就是老子最大,不服你革命啊。于是不差钱的资产阶级就起义了,在1688年,发起了和封建王权互怼的光荣革命。
只不过,一个有钱,一个有权,互怼的结果就是双方妥协,英国不再有封建统治王权了,但是出来混,面子还是要给的,王室就不推翻了,改成君主立宪吧。英王仍然作为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但是,要受到英国议会内阁的限制,保留君主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和代表。
所以,在18世纪40年代,英国的国歌仍然是歌颂王室的颂歌。在这首《天佑女王》中,听不到人民疾苦和暴怒,也没有激进昂扬的旋律,只有粉饰太平的歌词,和人民忠诚的跪舔。“上帝保佑女王,扬神威,张天网,保王室,歼敌人,让我们齐仰望!”
日本国歌《君之代》:
说到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我们的邻国日本,虽然不是革命战斗歌曲,不需要多么慷慨激昂,火花四射,但这首国歌听起来感觉庄严肃穆过了头...
日本幕府时代的武士们
日本本来是个有天皇的国家,不过一开始只是个摆设。而当时凌驾于皇权之上,是个叫幕府的军事组织。所以,天皇没啥实权,不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幕府末期的时候,资产阶级倒幕派,爆发了倒幕运动,要求还政于天皇。当时英国刚轰轰烈烈的搞完革命,于是,给了日本很大的启发,你看看人家英国,虽然推翻了皇权制度,但还不是保留了皇位,我们也要跟他们一样,也弄个君主立宪制,但不给君主实权吧。天皇表示: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进行明治维新的明治天皇
所以,明治时代1868年开始,日本开始迈向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国家,发现了国歌的必要性,于是,他们又效仿英国国歌《天佑女王》,让当时在横滨工作的英国军乐团谱出了第一首国歌,才有了后来几经修改的《君之代》。并也像模像样的歌颂了天皇,“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歌词运用了日本的传统俳句,就是谱曲太过沉重...
看过这些会发现,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趟着血肉前进的,中国之所以能谱出引发强烈民族荣辱感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苦难。而曾经,我们也是只会吟唱靡靡之音,来粉饰太平的民族。
清朝国歌
《巩金瓯》
中国最早的国歌,其实是清朝时的国歌《巩金瓯》,先不说这歌名是啥意思,就这仨字分开看,王子就认识俩,想来即使放在当时,也只是和普通老百姓没关系的国歌。而歌词更是晦涩难懂。“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清朝族人家庭
看到“民物欣凫藻(人民安居乐业,物产丰富,和睦大同)”我笑了,这首国歌是在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前6天,由清政府颂定的国歌,然而6天后,安居乐业的人民们就起义了。也是啪啪打脸。
其实,早在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访问西欧和俄罗斯的时候,在西方的启发下,就意识到国歌的必要性,直到宣统三年,清政府典礼院开始了国乐的制定工作,由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红豆馆主溥侗编曲,最后参考了日本,英国国歌的形式制定了《巩金瓯》。
可见天下帝王的脑回路都是一样的,国歌都是要营造帝王霸业千秋万代的假象,而这种粉饰太平、自我膨胀的歌曲,从国家意义而言,也注定会被更有忧患意识,懂得居安思危的《义勇军进行曲》所取代。
如今,清朝国歌歌词中的“民物欣凫藻”才是真的实现了,人们似乎已经远离了革命歌曲中,弥漫战火硝烟的时代,虽然那些血肉,炮火,和被迫的吼声,和我们隔了几代人的距离,但是“前进!前进!前进进!”,却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民族格言。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Laibach在专辑《Volk》里翻唱的工业噪音版中国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