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光华钱币鉴定公司
因品质,而光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光华钱币鉴定公司

光绪皇帝:我只想安安静静造个币

北京光华钱币鉴定公司  · 公众号  ·  · 2019-11-06 21:00

正文

因品质 而光华

光华评级 ┃ 为您的钱币保驾护航

清朝后期,在传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下,大清国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西方国家与大清展开贸易的时候,银元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一致喜爱。


那时候的大清,金、银、铜和纸钞并行,现在又多了国外的银元,这肯定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冲击力,所以,该光绪皇帝发愁了。


可愁也不是个办法,光绪帝下令,咱们也要造银元!


▲光绪皇帝


其实造银元这事儿,洋务派早都想搞了,师夷技长以制夷嘛。


造币这事儿,带头的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托付使英大臣在英国买上一全套的造币机器。


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铸钱局的新机器开始运转了。


广东铸钱局造的银元,币面印有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九个汉字“广东省库平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不和为蟠龙斑纹及英文,通称“龙洋”。张之洞曾托付汇丰银行代铸,并定出铸币规章,规矩它的轻重大小及协作成色。分为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配96.3%--97%足银;次则三钱六分,减配96.5%--96.8%成足银;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均减配96.4%--96.9%足银。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


这五等划分,就是咱们口头的,“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


说实话,广东铸钱局所铸银元在市场上流通确实不错,老百姓喜欢银元,更喜欢自家的银元。


这下各省都红了眼,纷纷去问张之洞。


“老张呀,这造币机器哪儿买的呀?”


张之洞手往西一指,说,“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


得,这下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大发了。


▲英国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


不过这自己造的币,肯定是对自己好。康有为就说了,广东、湖北造币造得好呀,那些外国钱糟糕透了,咱们自己铸币,方便咱们自己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实施,利国利民呀!


就这样,光绪帝还没推行造币全国化呢,大家伙儿的造币机器都热了好久了。在1899年,已经有十多个省设厂造币了。


造币是好事,但实践走到理论前边,不见得是件好事。


造币厂虽然开得火热,各省却都在捣鼓自己的东西,大家情况不一样,铸币原材料多的省份,银元就造得特别好,原材料少的省份,竞争力不足,就落了下风。


这下会导致流通的问题,就比如一个云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易,广东人看不上云南人的银元,嫌它质量没广东自己的币好,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光绪帝觉得这样不行,就要求收回银元铸造权。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指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其余的全部撤掉。这样做,底下人能同意吗?脾气软的哭爹喊娘,脾气差的争执不休。光绪帝没办法,只好又增加了北洋、南洋、吉林三个铸钱局。在1905年,又在天津开设了铸造银钱总厂,铸造金银铜三种钱币,把北洋、南洋、广东、湖北四个铸钱局作为分厂。


这下终于稳定下来了,光绪帝长舒了一口气。这气刚吐出去没多久,事儿又来了。


还是造币的事儿,光绪帝一上早朝,隔老远就能听到大臣们叽叽喳喳在说“光绪元宝”的事。


“皇上,咱们这币制仍不统一呀,大多数造币厂铸造七钱二分,又有少数造币厂铸造库平一两,这谁说了算嘛。”


光绪帝两眼一翻,心想:还能有谁,非我不可呗。


其实在光绪三十三年的时候,清廷就拟定有“银币分量成色规章”,法定银元为库平一两。所以有些造币厂才会使用“库平一两”为单位。这也是慈禧太后的意思,他们认为:银两是祖宗成法,以前仿铸洋元,乃一时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定制,并进犯“元单位”是“上损国体,下失民信,内便中饱,外长漏卮。


那么,七钱二分又是谁在支持呢?


▲盛宣怀


度支部尚书载泽和新官僚盛宣怀为首的元单位派竭力主张:“不用两钱分厘名字,只须以枚计算,期与他国钱银相通。为金本位之准备,不宜实行旧日陈规。而银钱流通,以商家生意、民间日用为大宗。国家税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两币制,揆之国计民生程度未能尽合。且钱银通弊,重则私熔,亦须避免。”并从分量、成色、币制分配和市道流通四个方面分析“两单位”不及“元单位”。



孰重孰轻,一眼便知。祖宗成法对上科学策略,该是谁,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有你想看的 精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