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蝉创意
蝉创意是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Just kiddin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ADYMAX  ·  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 ·  昨天  
季顺潘  ·  塔罗牌的解释 2503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蝉创意

等了10年,终于能回怼骂中国山寨的人

蝉创意  · 公众号  · 时尚  · 2019-02-08 22:30

正文

↑↑↑

今年贺岁档“大片”云集,但蝉主只想推荐一部,它就是 《流浪地球》。


为什么推荐这部科幻片?因为 它配做“中国第一”。



真不是蝉主口气大,看完电影你就知道这片多 硬气。


首先, 评价高。


比起其他贺岁片的小心翼翼,在年前《流浪地球》已经开始部分点映, 口碑炸裂。



上映第二天,《流浪地球》 成功逆袭, 从排片第四名逆袭到榜首,目前 票房预测50亿。


图片:猫眼专业版


同时,从类型来看《流浪地球》是 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而这背后的推手是 “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 老师。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出现可以用史无前例形容,将刘慈欣的小说用影像呈现,很多科幻迷表示 今生能看到大刘的作品拍成电影,无憾了。


作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导演郭帆 压力是很大的,但这部是个很好的起点,每个镜头都能看到创作者的用心。



要知道中国人拍科幻是很难的, 科幻文化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还是陌生的 ,更不要说要靠特效去呈现大量太空场景。


但看完《流浪地球》的 中国人会不再惧怕“好莱虎”,正面刚我们也很硬气,“中国大片”不再被嘲讽抄袭, 或者是廉价的山寨感。


一个强国,走在文化最前锋的就是科幻作品,过去是英国,后来是美国,现在也轮到中国了。


电影上映后,就连美国《纽约时报》都发文称赞——


这是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端!



题材受众小,没有流量明星,《流浪地球》完全靠过硬口碑和视效,让 所有质疑声消失。


看看这 画面感 ,绝不是蝉主吹嘘。



除了画面吸睛,《流浪地球》的 情感也很令人动容。


虽然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但本片还是非常考虑女性观众的感受,很多观众看片时多次落泪。


在春节,本片让人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亲情、友情、战友情融汇在浩瀚宇宙中,太空中的每一滴眼泪都太过单薄,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样的眼泪是有价值的。


因为 《流浪地球》就是中国人想要看到的科幻大片



人类拍科幻片总需要一些勇气,就像半个世纪以前库布里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那样,他给人类一次飞向太空的机会,而这次 《流浪地球》是给中国人一个想象的空间。


虽然,这份想象力存在瑕疵,但 敢于迈出第一步的中国人,他的勇气值得肯定。



中国人这次很硬气


《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虽然是部 科幻片但包裹着灾难片外壳。


十年前,中国观众只能在《2012》里感受到浓烈的末世情结,人们争先恐后想抢到诺亚方舟船票。


十年后,《流浪地球》拍出了真正 属于中国人的灾难片。



故事的设定是这样的,在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围绕它运行的地球面临极大考验,为了存活下来人类必须找到新的家园。


“地球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这是一场注定徒劳无获的救援。”



刘慈欣老师,粉丝爱叫他大刘老师,是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高度的作家。


事实上,大刘老师有好几部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最万众期待的当属《三体》,但是第一部和国人见面的是这部《流浪地球》。


科幻是有个大背景的,就是国力强盛。


就像郭帆导演说得这样, 拍科幻片是需要强大“硬件条件”的, 科幻片不是你张嘴要拍就能拍的。


而对于科幻文化贫瘠的中国,郭帆这次扛下了这个重担。


从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到物理的环境、地貌、大气……都需要将文字转化成影像。 一个特效镜头改几十版,那就更常见了,几十乘以2000……那就是磨合。


坚决不出现五毛特效,3000张概念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


郭帆拍摄《流浪地球》的严谨和持之以恒,被学者称为 “愚公移山”。



这种形容一点不夸张,因为包括导演在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和他一样具备这种 拼尽全力的精神。


因为服装、道具的特殊性,很多演员在表演时都在 突破生理极限 ,身体不适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片中年龄最大的演员恐怕当属吴孟达老师了,67岁高龄的吴孟达在《流浪地球》里再次展现自己黄金配角的实力,片中他“牺牲”时的场景绝对是本片泪点担当。


吴孟达老师刚做完心脏手术还在片场拼命演戏,有一场戏在拍摄时急救车都来了。



这种 高度紧张的工作模式 经过四年打磨才拍出这部《流浪地球》。


就像很多人不看好《流浪地球》的票房,郭帆也不傻,谁都不敢如此冒险,在贺岁档上映一部科幻片。


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几年贺岁档票房大卖的都是 扬我国威 的电影,比如去年的《红海行动》,而《流浪地球》在今年承担了同等重任。



不提科幻概念, 单从剧情片角度看,《流浪地球》也值得一看。


虽然电影融入了很多硬科幻知识,但故事依然能做到高潮迭起,很多段落非常揪心,两个小时不敢有一秒松懈。



视觉呈现上片中有很多镜头能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有敬畏生命的感觉,影像氛围上能做到一秒入戏,真实感和未来感做的很足。


科幻片也可以如此动情


过年看科幻片,听上去有点奇怪,但看完《流浪地球》你会发现这真是部 合格的家庭电影。


观影之前,蝉主是万万没有想到会被一部科幻片多次戳中泪点。



过年回家和家人团聚,但你真的完全 理解“家”的意义 吗?对于这个问题, 《流浪地球》给出了全新答案。


电影展现了小说中没有的内涵和深度,把东方文化中对家乡、土地的依恋和感情在太空尺度中表现出来。


很多年轻人过年不能回家,在电影里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因执行特殊任务常年不能回家,而且一走就是十几年。


要知道,任何细腻、感人的情感放在宇宙这个概念里,都会变成尘埃,变得微不足道。


和其他科幻片相比, 《流浪地球》也拍出了这种无力感, 这也是本片让人多次落泪的原因。



父子情、兄妹情、爷孙情、战友情,以及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 在电影里都有极致表现。


就像《星际穿越》里“错位”的父女情那样,郭帆将这份特殊的 亲情在《流浪地球》里赋予中国特色。


可贵的是,本片不仅有宏观描写,对于 细节的处理也不敢马虎 ,就像片中出现的冰封北京CBD、上海东方明珠那样,观众对于灾难的感知力是非常直接的。



这是其他贺岁片无法达到的高度,也是科幻片特别的地方。


《流浪地球》的出现证明贺岁档电影的另一种可能性,不是一定要看喜庆的电影才算过年,显然, 本片对年味的理解更有深度。



而《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宏观,它已经冲出中国延展到世界领域,面对生死存亡,各个国家和种族之间应该如何扶持?帮助?


这是 人类一次重要迁徙,也是人性的一次深度考验。



站在世界领域,《流浪地球》的出现是一个特例,而 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次壮举。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不足,它让我们看到了跟好莱坞同行的差距,它虽然不完美,但已经能看到轮廓,希望它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一粒种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