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indle电子书库  ·  遍地本科生,月薪仅3000?原来北上广真的都 ... ·  昨天  
深夜书屋  ·  长脑子最快的方式就是去读毛选! ·  昨天  
读书杂志  ·  中读课 | ... ·  昨天  
读书有范  ·  2025,我希望! ·  3 天前  
读书有范  ·  2025,我希望! ·  3 天前  
人间theLivings  ·  一个39岁恶性肿瘤患者的幸与不幸 | 人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为什么有的人总让你感到不舒服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22 20:30

正文



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人。那么,为什么有人让我们不舒服?


现在,请在脑海里,后者评论区,写下你自己最讨厌的人具有的特质。


我写下的是:虚伪、强势、自以为是、撒谎成性、恶性自恋。


觉察一下,那些让我不舒服的人,几乎都具有其中一项或几项特质。是那个人让我不舒服,还是她身上的这些特质让我不舒服?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弄清真相。


01

我们的不舒服或许与眼前的这个人无关


“你的不舒服,与这个人无关!”如果有人这样告诉你,你肯定会大声抗议,“怎么可能!”——就是这满口谎言/盛气凌人/笑里藏刀/虚情假意的人,让我不舒服!


如果追问一句,“她只让你不舒服,还是也让别人不舒服?”“你看到的那些特质,是否别人也看到了?”“你讨厌她,是否有人喜欢她?”


我们会发现,自己再讨厌的人,也有人不讨厌,甚至喜欢。更具体地说,她身上具有的某种特质,唤起了你不舒服的感觉,而别人看不到这种特质,或者对此免疫,或者对此有另外的解读。因此,你的不舒服只与你有关。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你讨厌那个人,是因为你自己身上有和她一样的特质。但在意识中,你认为那种特质是“坏的”。而承认自己是“坏的”太痛苦了,太不好接受,于是把这种“坏”投射在别人身上。


同时,认为别人是“坏的”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可以因此瞧不起她,对她的行为嗤之以鼻,并在内心里获得一种优越感。


这一点,看自己比较难,看别人比较容易。一次,我在一个女人面前提到她的一个朋友如何有爱心,做了不少公益活动。没想到她马上很不屑的对我说:“那是你不了解她,她很虚伪,对员工很吝啬!”


我心中一惊,因为虚伪与对下属不好这两点,一直是我认为她具有的最大问题。当时就想,是不是我在说别人有什么“毛病”时,这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毛病”?




02

我们因为不喜欢负面感觉,所以也不喜欢唤起这种感觉的人


心理学还有一种观点:你喜欢一个人,不是喜欢她,而是喜欢自己在她面前的感觉。那么,你讨厌一个人,也不是讨厌她,而是讨厌自己被她唤起的那种感觉。


  • 譬如,我特别讨厌强势的女人,是因为她们的“强势”唤醒了我内在的“虚弱”。而“虚弱”是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感觉,同时承认自己“虚弱”也会引发一种羞耻感。


  • 同样,我们容易被一个总是自以为是的人,唤起自己一无所是的感觉;被一个极度整洁卫生的人,唤起自己邋遢的感觉;被一个撒谎成性的人,唤起被愚弄的感觉;被一个“好人”唤起自己是“坏人”的感觉等。


  • 而那些自恋、偏执等人格障碍者,更容易唤起我们的负面感觉,对这些人另写文讨论。我们因为不喜欢这些负面的感觉,所以也不喜欢唤起这种感觉的人。


还有一种可能,这些特质我们没有,但这些特质带来的一些东西让我们“羡慕嫉妒恨”。譬如,表面上我们是讨厌一个人的虚伪,但实际上我们可能羡慕她的八面玲珑或处事圆滑,也有可能嫉妒或恨她靠虚伪得到的成功。


我们讨厌一个人的自恋,也许羡慕她那种“永远觉得自己最好”的状态。听到一个例子,一个相貌平平的女人,特别讨厌水性杨花的女人。深入觉察,才发现自己讨厌的深层原因,是嫉妒她们对男性的吸引力。




03

“不舒服”背后也许有一道未疗愈的伤口


人类的负面特质林林总总,我们为什么只对某些特质毫无抵抗力呢?这大概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我之所以讨厌虚伪、强势、自以为是、撒谎成性、恶性自恋的人,也许是因为我的童年经历。大约在我六岁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对我的伤害如此严重,以至于成为我最早的记忆。


小时候有一个阶段我收集漂亮的火柴盒,也许因为这个爱好,我有一次到村里一户人家的厨房去拿火柴。往外走的时候,被这家的女主人抓了个现行。她很凶地叫嚷着,并去找母亲告状。我顿觉大祸临头,极度恐慌。


我离开了她家,开始逃跑,却不知要逃向哪里。我惊慌失措地站在村子里的一条小路上,感受着漠漠的恐惧……自此,那种恐惧感深深印在我的生命里,笼罩了我整个童年。


在这个“偷火柴事件”里,虚伪、强势、自以为是、撒谎成性、恶性自恋这些特质都存在。


我母亲是一个十分严厉的女人,我自小就害怕她。除了强势外,她几乎不自恋,同时也没有虚伪、撒谎等特质。而那个向母亲“告密”的人,被村里人戏称为“万事通”,她经常夸夸其谈,仿佛世上没有她不知道的事情。


她具备了除了强势之外的所有特质。也许她就是我讨厌的那类人物的“原型”。每遇到这类人,就激活了我童年经历的那种恐惧、羞耻以及被出卖的体验。而且,很有趣的是,我讨厌的几个人几乎都是女性,很少有男性因为强势或虚伪让我想躲开。


对于这种心理机制,美国心理医师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有着精彩的描述。她将此称为“热键”——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富集情感的敏感神经束。


“每一个‘热键’就像一个充电电池,存储着我们末了的心事,积蓄着我们的仇恨、内疚、不安全感和脆弱。这些都是我们的弱点,是由我们的基本品质、敏感性以及小时候的经历共同塑造的。”


她说,储存在我们“热键”中的情感和记忆可能会变得模糊,但是当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勾起了我们埋藏在内心的记忆时,其所引起的反应会超越思想和理性的约束,长期贮藏和蓄势待发的纯粹情感就会奔流而出。


可见,是谁让我们不舒服?是那些我们没有修复好的创伤,以及我们不接纳的自己的某些特质,而不是眼前的这个人。




04

拥抱自己的人格对立面


如果把我们喜欢的、正向的人格特质称为A,那么我们讨厌的、负向的人格特质就是-A。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吊诡的现象:A和-A总是如影随形。譬如,同性恋者做着反同性恋的工作;洁癖者找一个邋遢的伴侣;极端厌恶自恋的人,却长期为一个自恋者工作。


武志红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自认为“负责、勤劳、善解人意、顽固、强势”的企业家,却选择了一个“不负责任、懒惰、任性、灵活、容易受人摆布”拍档。


他认为,选择这个拍档,不是这个老板做生意的需要,而是他内心的需要,他需要找一个人,把内心深处被严重压抑的东西投射到这个人身上。这样,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内心的冲突转嫁到这个外部关系上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痛苦。


因此,严重压抑自己的-A,它会通过在你身边“设置”一个让你不舒服的人来替你表达。那么,是不是我们接纳了自己的全部特质,世界上就没有让我们不舒服的人了?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这样。


当一个人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框架,或许就会达到这种境界。台湾证严法师就有“普天三无”的说法,即普天之下,无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无我不能相信的人;普天之下,无我不能原谅的人。




05

我们普通人,也许可以通过一个练习来拥抱自己的人格对立面


  • 1.列出你的所有重要个性,也即列出A。


  • 2.找出-A。


  • 3.对自己说,我可以A,也可以-A。


他提醒,在找出A与-A时,不要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而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贴切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比如,我的A是真诚,-A就是虚伪,这种虚伪有时包含了对一件事的弹性与变通。


对我来说,这个练习是这样的:


我带着感觉对自己说,我可以“真诚待人、尊重事实”;我也可以“稍为变通、更有弹性”;我可以同时拥有“真诚待人、尊重事实”,也可以“稍为变通、更有弹性”,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


···


作者 | 代桂云,壹心理专栏作者,一个相信文字改变世界的写作者,一个让心理学服务大众的践行者。转自微信公众号:治愈系图片,转载已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