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生态环境
环境工作交流新平台,环境政务服务新窗口,环境文化传播新渠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生态环境

【无废之窗】“无废城市”:绿色生态 联通未来

广东生态环境  · 公众号  ·  · 2025-02-11 13: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无废城市”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从城市层面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固体废物,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自国家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广东始终把“无废城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推进,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有关部署以及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安排协同推进。


图片

2023年7月14日,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现场



“无废中国” 前景广阔


固体废物的产生源涉及多个领域,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固体废物。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年产量超过110亿吨。其中工业固体废物超过40亿吨、农业固体废物超过50亿吨(含畜禽粪污和秸秆等)、建筑垃圾超过20亿吨、生活垃圾约为4亿吨、危险废物约为1亿吨。有效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势在必行。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次明确提出“无废城市”的概念。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动 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固体废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城乡“无废”。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表示,《意见》明确将“无废城市”建设面向全国推开,标志着“无废城市”迈上新阶段。


郭伊均说,“十四五”期间,全国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无废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已完成400余项制度修订。在源头减量方面,除4个直辖市外,2023年109个地级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平均为2.03吨/万元,较2020年下降了6.8%。


仅2023年,国家开发银行就向“无废城市”建设领域投放资金超500亿元,覆盖全国27个省份。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我国建设“无废城市”的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预计到2030年,中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达到7~8万亿元,可带动4000~5000万个就业岗位。



“无废广东” 气势如虹


在广东,自2019年深圳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后,全省持续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2021年2月10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将探索建设珠三角无废试验区,聚焦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三个关键环节,构建“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此次试点范围涵盖珠三角所有城市,并鼓励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同步开展试点,梅州市和信宜市纳入试点范围。


2022年4月,珠三角九市全部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6月,深圳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工作成效显著,打造出超大型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样本,获得生态环境部2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奖励支持。同月,《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建设“无废湾区”,要求探索“无废城市”区域共建模式。


2023年7月,广东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7月14日,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广州召开,推进绿色工业、绿色生活、绿色农业取得初步成效。


2024年,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省无废办”)会同省相关部门对11个试点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形成了《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效评估报告》,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凝练亮点,并筛选出22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模式,其中2个案例入选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2个案例被国家列为“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试点城市在“四大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五大固废领域”共部署建设重点工程项目318个,项目总投资预算超726亿元,完成时限为2023年底的项目完工率达95%以上,整体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样板、路径。


通过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广东工业、生活、农业、建筑、危废五大领域固体废物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根据省无废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广东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工业园区11个,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新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达2972万吨/年;全省废铅蓄电池收集试点项目91个,推动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处置出路困难问题;全省核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270万吨/年,21个地市全部建成至少1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够有力保障全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无废细胞” 多点开花


“无废细胞”是指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是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促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


2024年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表示,目前全国各地以机关、企业、学校为对象,已累计建设了2.5万余个“无废细胞”,逐步形成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无废”文化传播链。


广东将“无废城市”建设与“百千万工程”相融合,2024年安排省专项资金5650万元支持河源市连平县等6个县区、肇庆市洲仔镇等15个镇街、中山市旗溪村等5个乡村开展“无废县区”“无废镇街”“无废村”示范建设。2025年拟安排5370万元支持河源市龙川县等9个县区、梅州市罗浮镇等15个镇街、惠州市金星村等4个乡村和社区开展“无废县镇村”建设。


各地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无废城市”文化氛围,通过“无废细胞”的多元创建,“无废”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截至2024年上半年,各地市累计建成“无废县镇村”“无废工厂”“无废园区”“无废机关”“无废景区”“无废酒店”“无废商场”“无废社区”“无废餐厅”“无废医院”“无废工地”“无废公园”“无废汽修4S店”“无废加油站”等各类“无废细胞”超4200个。


在“无废细胞”建设方面,广州市先行先试,走在前列。在广州市海珠区,2024年1—9月新建“无废细胞”119个,成为中心城区“排头兵”,推动七个领域“无废细胞”多点开花。


海珠区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工程三星级3个、二星级7个、一星级5个,新建工程绿色建筑面积占总面积100%。积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举办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化暨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培训会,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100%。提升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开展危废单位检查1078家次,指导整改涉危废隐患60宗。


在广州市天河区,截至2024年8月31日,全区共建设无废细胞366个,实现“无废细胞”建设类型全覆盖、数量广覆盖。


天河区大型文商旅综合体响应“无废城市”建设号召,引入绿色商品,推广绿色消费理念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消费引导等措施,实现了旅游、文化、教育、娱乐等多领域的绿色融合。打造出“无废商场”“无废酒店”“无废景区”三合一的“无废综合体”,实现了“经济红”+“生态绿”的双赢。


天河区还重点培育具有天河特色的“无废汽修店(含4S店)”“无废加油站”两类细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在汽修行业,通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机油源头减量和“无废化”服务,天河区共建设“无废汽修/4S店”69家。此外,通过积极推广节能汽车配件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引导消费者加入“无废城市”建设中。


在加油站方面,通过优化标识系统,推广夜间加油,支持智能化支付方式,倡导使用可降解购物袋等举措,减少油气挥发和塑料制品、纸张的消耗,共建设“无废加油站”39家,实现了辖内加油站全覆盖。


图片

图片

天河区正佳广场利用洗手间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提升消费者的“无废”理念



“无废湾区” 力量汇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2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无废湾区”,要求探索“无废城市”区域共建模式。2023年,生态环境部将“无废湾区”建设纳入《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计划》探索创新任务。2023年10月,香港国际环保博览期间,生态环境部郭芳副部长亲自主持“无废湾区”启动仪式。为此,粤港澳进一步加强联系,协作共进。


粤港澳三地共同推动建立“无废湾区”合作交流机制。广东依托现有粤港、粤澳生态保护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粤港、粤澳固体废物领域交流合作。2024年9月18日,粤澳两地签署《粤澳环保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双方共同推动“无废湾区”建设,探索粤澳“无废城市”区域共建模式。10月3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赴港参加粤港“无废湾区”建设专题小组筹备会议,会议通过了《粤港“无废湾区”建设专题小组成立方案》。2025年1月7日,粤港双方联合召开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第六次会议,会议同意在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下设立粤港“无废湾区”建设专题小组。粤港、粤澳“无废湾区”合作交流机制正式建立。充分发挥“无废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积极探索大湾区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处置。针对香港新界东北垃圾堆填区臭气扰民问题,深港两地环保部门加强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措施,相关问题信访投诉量大幅下降,取得显著成效。


除此之外,粤港澳三地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活动。依托2024年3月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和2024年10月的第十九届香港国际环保博览会,粤港澳三地多次成功举办技术交流合作活动,开展固体废物技术装备展示和“无废湾区”高峰论坛,推动三地固废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吝涛认为,随着“无废城市”建设,城市产业、消费和末端处理以及周边地理生态环境之间将会形成良性互动,推动高效、循环、集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并辐射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相关领域,催生新型绿色产业。在未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对固废产生、转运、处理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最终提升整个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图片

2023年香港环保展


链  接


什么是“国际无废日”?


国际零废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Zero Waste)又称“国际无废日”。该国际纪念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人居署(UN-Habitat)共同推动,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支持社会向循环经济转变,提高人们对“无废倡议”如何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认识。


2022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一项决议,宣布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国际无废日”,从2023年起每年举办纪念活动。


源/ 《环境》2025年第1期,作者:江镕  吴杭航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 在看 ,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